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云南大旱农业经济损失170亿元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3-29  互联网

  百年一遇的大旱,给农业如何应对日益频繁的异常天气出了道大考题——

  旱!旱!旱!截至3月18日,百年一遇的大旱已造成云南全省3228万亩农作物受灾,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70亿元。

  旱情还在继续,抗旱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找准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科学抗旱,对尽可能减少旱灾损失至关重要,也能为农业应对日益增多的异常气候积累宝贵的经验。

  丰水地区为何如此干渴?

  极端天气加上水利短板是这次重大旱情的两大主因

  云南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第三。但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云南又是一个水资源穷省。全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加之全省94%的面积为山区和半山区,自古就是“无灾不成年”。云南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分布极不匹配,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占5%。目前,云南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6.9%,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

  客观地说,近年来云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全省蓄水工程总库容仍不到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不到耕地面积的四成,还有大量的病险水库急需除险加固。工程性缺水,仍然是当前主要的缺水形式。这次重大旱情,当然是极端天气导致的结果,但水利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不强也是主要原因。

  水利短板如何补?

  水利设施建设不能“抓大放小”。建材涨价增加建设成本

  3月17日傍晚,记者来到富源县墨红镇清水村委会海安村民小组,彝族村民李凤喜和乡亲们还在地里挥铲挖坑,为埋设输水管道做准备,“就是种不上地,也要支持接水管。”

  这次大旱,让云南痛下决心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后3年,云南省将再新开工100个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个“五小水利”工程,每年新建干支渠防渗工程1000公里,争取5年内解决目前剩余的10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富源县墨红镇党委书记杨雄告诉记者:“在山区农村,小水库、小坝塘抗旱很管用,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养护费用低。但现在上报项目越大的项目越好报。希望国家在水利建设上‘抓大别放小’。”来自玉溪市的情况也表明,近年来由于政策变化投入减少,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滞后,部分设施老化,难以发挥功能。

  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对交通不便的云南省山区也并非易事,越偏远的地方建设成本越高,地方配套投入能力越差,这也成为云南山区各地的“心结”。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建材涨价的苗头将给兴修水利带来更大困难,普洱市建材价格普遍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钢材平均每吨上涨450元,水泥平均每吨上涨100元。

  小春损失大春如何补?

  受灾群众生产自救热情很高,调整种植结构面临资金、技术等挑战

  面对肆虐的旱魔,“小春损失大春补”、“水改旱调整种植业结构”成为西南旱区的共同选择。在云南,虽然困难不少,但是旱区群众抗旱自救、谋划生产的热情更高。

  在会泽县马路乡硝厂村,一片黑色大棚在浑黄的背景下尤其显眼。为赶在雨季来临时,让受旱村民有烤烟可种,乡里筹钱买水建起了这个集中育苗点,硝厂村科技员郭明湘还自掏腰包垫资4000多元。“不能说上面的钱没到位就不育苗吧。大春耽搁不起了,村民们都望着苗呢。”郭明湘说。

  烤烟是云南很多地方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烤烟是大水大肥的作物,抓住今年抗旱契机,不少地方开始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形成产业还需要一定周期,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让农民能尽快看到节水农业实实在在的效益。”杨雄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大春生产和调整种植结构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旱情已经开始影响大春生产。临沧市大春生产稻育秧6600亩,因为缺水育苗难,比去年减少了1100亩。因抗旱支出巨大,地方政府再投入能力受到较大影响。据普洱市农业局测算,今年需要改种旱作约65万亩,光种子、种苗补助资金就得投入2466万元。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压力却很大,保山市水改旱、经改粮需要的杂交玉米种子总量供应缺口巨大,种价普遍上涨。同时云南旱区调结构、促增产,急需开展广泛深入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技指导力量薄弱的问题也已开始露头。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03-29/47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