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国北粮南运步伐加快

网友投稿  2010-02-08  互联网

  发表于2010年2期《农经》杂志

  北粮南运步伐加快

  本刊记者 曲哲 降蕴彰

  上月中旬,《农经》记者从国家粮食局高层人士处得到消息,从去年12月初开始实施的对粮食企业运输东北粳稻除山海关的运费补贴减半,目前的粳稻采购量仅为125亿斤。

  而根据国家粮食局网站公开资料显示,在2008年-2009年东北粳稻(大米)入关运费补贴期限内,约运出237.8亿斤粳稻。

  二者之间将近一半的差额。在差额背后是东北粳稻供不应求。

  因为,去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下,南方消费者已经形成了吃东北粳稻的消费习惯,所以,北粮南运的大格局在未来仍然是大势所趋。所以当前的东北优质粳稻告急也就无足为奇了。

  125亿斤

  今年国家对东北粳稻的政策扶持力度有所减弱,之前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在接受《农经》记者采访时也肯定地回答,因为今年东北粳稻市场价格较高,所以运费补贴减半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与今年铁路运费提价并不矛盾。的确,从2009年下半年新粳稻入市开始,其价格一路走高,因为市场上其它利好因素众多,它们共同助推了东北稻米市场高位上扬。

  1月中旬,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北京召开的2010年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谈到,“内销区到东北采购粳稻(大米)运费补贴政策,采购粳稻(大米)125亿斤”。

  相比前年,2009年度的采购东北粳稻运费补贴政策迟了一个月,而补贴力度也仅为2008年的50%,也就是说现在要从从黑龙江省购买并通过铁路直达外运粳稻的,每市斤补贴由0.06元降低为0.03元。

  回到国家收储粮食的整体宏观背景来观察粳稻市场,目前东北地区2007年、2008年产的国家临时存储粳稻已基本销售完毕。

  中华粮网分析师邹伶艳分析认为,国家东北粳稻库存已处于近年来的历史低位,调控力度较弱。2009年9月末,国家虽然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将粳稻收购价格提至0.95元/斤,但因为市场价格维持较高水平,托市收购暂难启动,而国家又暂未对粳稻实施临时收储政策,因而与08年相比,国家政策性粳稻收购量明显减少,目前仅有轮换粮及各级储备粮收购。

  物流瓶颈

  2009年12月13日零时起,国内铁路货运统一提价。涨幅为平均每吨每公里7厘,由现行的9.61分提高至10.31分。其中,运营价格由平均每吨每公里6.31分提高到7.01分,铁路建设基金维持现行每吨公里3.3分的标准不变。

  物流成本一直是制约东北粮食出关的瓶颈,这次的铁路货运提价增加了多少运输成本呢?

  我们可以算一笔帐:从北京站出发到黑龙江省绥化市火车站,铁路运行里程是1374公里,现在一个北京稻谷批发商要从黑龙江运大米,货运提价后他每吨需要多支付运费约9.6元。据了解,一个火车皮大约能装60吨左右的大米,那么本次运价上调后一个车皮的运输费用增加576元。

  而这还没算从每年10月起加收的货运“方向费”,据在杭州粮油物流中心批发交易市场批发东北粳稻的范老板介绍,“方向费”会将大米的成本价拉高2分钱/斤。而在春节前后,“方向费”将成倍增加,如果不交“方向费”,只能无限期等待。

  在北京新发地附近做大米批发的河北人夏先生认为,如果每吨大米的运费上涨20元,每公斤成本上涨2分钱,反馈到零售终端时每公斤可能要涨5分钱。

  如果再算一笔帐,不难发现,铁路货运价格的上涨基本与国家运费补贴大体持平。但是研究补贴文件细节,发现该运费补贴限制条件是企业需要在东北三省之一运到关外5000吨以上(含5000吨)才能够享受补贴。按照一斤米2元钱计算,需要2000万的流动资金,这足以筛除掉众多的中小粮食加工零售企业和个人了。

  但是这并没有挡住市场对东北粳稻追捧的热情。

  黑龙江一位稻米研究员透露,2009年12月初以来,北大荒、益海及中粮等大型粮食集团积极入市抢粮囤积。

  农民惜售

  与此同时,农民的卖米热情并不高。

  国家粮食局2009年底派出三个调研组分赴吉林、黑龙江,就稻谷生产和收购等情况进行调研。发现2007年年底困扰东北农民的“卖粮难”问题已经转为现在的“收粮难”。除去因干旱引起的产量下降和品质下降的因素不谈,北粮南运供不应求的深层次诱因还是无处可见又无处不在的市场规律。

  由于今年东北地区2009年秋粮生产期间先后经历了旱灾、涝灾等恶劣天气,粮食单产有所下降,即使期间化肥等农资价格出现下降,但总体生产成本依然略升。而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整体走势,也推高了农民出售的市场预期。

  据吉林省粮食局估计,目前农民手中有三分之二稻谷未出售。如吉林市稻谷商品量14.16亿斤,目前仅收购5.4亿斤。

  黑龙江太平川粮库张润泽说:“目前每天只能收20多吨,11月份每天能收100多吨。而去年每天能收150吨以上”。据黑龙江省粮食局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农民已出售水稻68亿公斤,占商品量的56.7%。

  在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先锋乡民权村,今年大多数农民都打了“站子”,这已是很多年没有出现过的壮观景象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现在村民中普遍存在的捂粮惜售的心理。

  所谓的“站子”,就是用玉米秆、向日葵秆儿或木头杆搭建起来的,腾空的如阁楼一样,可以盛放玉米棒子的地方。苞米棒子被架空,通风较好,易于保存,水分被风抽干之后就变成了干粮。

  民权村村书记栾福巨证实了今年农民惜售粮食的事实,“以往每年这个时候,至少有2/3的农民已经将粮食卖完了,而今年至多有1/3农民卖了粮食。”由于今年农民们捂粮待涨,用粮企业收粮难,所以主动放低身段,“差不多就收,而且还可以派车到农民家里拉粮。”

  吉林省梅河口市农业局农业科科长张凤岭表示,由于2009年东北粳稻区产量下降,导致大米价格上涨,刚刚收成的新米价格就普遍高于往年,零售价格在1.7元/斤至1.8元/斤。

  黑龙江一位稻米研究员认为,12月初随着北粮南运运费补贴政策落实,各类主体积极入市采购粳稻米,尤其是北大荒、益海及中粮等大型粮食集团的爆棚热情,都在推动东北稻米市场价格高升的走势;与此同时,市场对东北水稻减产的预期扩大化,炒作因素增强,而春节这个一年中最大的消费旺季的到来,将进一步支撑东北稻米处于高位强势的地位。

  根据国家政策,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经上提,从历史差价来看,稻米继续小幅上提的可能性较大,因而中长期国家政策依然利好稻价上涨;为加强宏观调控,避免上年度粳稻价格高涨局面,今年国家有可能增加粳稻储备,利于稻价保持高位;由于南方越来越习惯了粳米消费,因而即使运补较去年折半实施,仍有利于继续刺激和支撑国内粳米消费量。

  观察近两年的国家政策,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此轮东北粳稻的强势表现,基本上来自于2008年末启动的包括出关运费补贴在内的一系列国家粮食政策的大力度支持。而 鉴于东北粳稻对于确保全国稻谷安全的重要性,这种政策力度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延续,特别是运输补贴政策,这是通过政策鼓励市场解决东北粳稻销售难的重要渠道,至少在未来一两年内会继续下去。

  2008年10月,这一年东北粮食迎来了连续第五年的大增收,秋粮收割时,在国家运费政策没有出台前,多数东北农民面临的是叫苦不迭的“卖粮难”,对于稻谷质量的筛查也更为严格。

  “滞销”难题

  东北粳稻卖粮难发生在全国稻谷供需处于紧平衡的背景。

  东北三省水稻(粳稻)产量1978年为404万吨,1990年增加到1013万吨,首次突破1000万吨;2005年增加到2011万吨,首次突破2000万吨;到2008年达到2602万吨,比1978年增加2198万吨,增加5倍。30年间,东北水稻在全国水稻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2.95%上升到2008年的13.48%。

  东三省稻谷产量的增加,尤以黑龙江省为甚。该省1986年前的产量为100万吨左右,均少于辽宁和吉林省的产量,但从1986年起,黑龙江的稻谷产量突破200万吨,达到220.8万吨,首次赶上吉林省。1997年达到860.9万吨,首次赶上两省的总产并一直保持到现在。尽管2007年辽宁、吉林两省的稻谷产量首次同时登上500万吨的台阶,但黑龙江省的稻谷产量比两省总产还多400多万吨。

  黑龙江省2008年稻谷产量比1978年增加1870万吨,增加14倍。该省水稻常年单产虽然低于两省,但其种植面积的增加非常迅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中期,该省水稻种植才二三十万公顷,八十年代末期增加到60万公顷,九十年代中期增加到了100万公顷,2008年达到245.2万公顷。黑龙江稻谷商品率超过70%,占全国粳稻商品量的60%。

  东北粳稻的高速增产遭遇到需求瓶颈,卖粮难油然而生。

  导致东北粳稻卖粮难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地理位置。东北地区远离南方大米销区,运输成本高,由此导致东北大米价格上缺乏竞争力。长期以来,粳米的在全国的平均售价通常高出同等品质的籼米10-20%。东北大米跨过万水千山,来到南方销区,价格往往比江苏、安徽等地产粳稻还要高,这对于东北大米开拓南方市场非常不利。

  地理位置距离销区过远的另外一个不利因素是大米运输时间过长,从而稻谷批发商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大。以东北大米运往广东为例,走海路需要20天以上,走铁路也要10天,而出山海关的车皮向来是以难申请到著称,所以才会出现上文所述“方向费”。市场是瞬息万变的,10天以后的价格走势谁也无法预知,因此南方企业,尤其是广东企业做东北米的风险高于做籼米的风险,高风险抑制了广东地区采购东北大米的欲望。

  往年的东北粳稻“滞销”,产生原因有二,一是产量增长过快当地无法迅速消化,二是地理位置远离销区导致运输成本、市场经营风险过高,价格缺乏竞争力。

  因此,解决卖粮难也只能从上述两方面因素着手。关于第一点,在稻谷总体产需处于紧平衡的情况下,如果人为限制东北粳稻的增产,有可能造成稻谷产需的缺口,对粮食安全不利。也就是说,假设东北粳稻2005-2008年只是保持2004年的产量水平,那么2004-2008年,全国稻谷不但没有301.6万吨的累计结余,反而累计有1279.4万吨的产需缺口。由此可见,东北粳稻的增产对于全国稻谷的供需平衡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这样一来,国家只有通过提供运输补贴,鼓励销区企业去东北采购粮食的方式来抵消地理位置上的劣势,解决卖粮难问题。

  政策杠杆

  国家在小麦、稻谷上的收购几乎为敞开式收购,而且收购价格连年提高,国家掌握了绝大部分优质粮源,也掌握了对市场的绝对控制权。

  运输补贴政策使得东北大米得以相对低价“倾销”南方销区。运输补贴的存在使得东北粳稻的需求大增,再加上国家的临时收储力度很大,目前市场上可流通的粮源并不多,这是导致运输补贴结束后,粳稻和粳米同时走强的重要因素。

  根据了解,东北四省常年情况下,9月份开始陆续进入收获期,11月份即进入收购高峰。但由于2008-2009年国内粮食价格出现异动,特别是在2009年东北秋粮上市初期,在黄淮及南方销区玉米价格普涨的背景下,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较去年下跌100元/吨左右,大豆价格更是下跌 300-400元/吨。为确保“做好东北地区粮食收购工作切实保护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直到当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在充分调研、听取各方意见之后,才公布收购政策,东北秋粮收购工作也因此较往年推迟一个多月。

  从政策公布内容来看,此次收购计划是涉及原粮品种最多、收购商品粮最多、涉及省份最多、参与收储企业企业最多、财政支持方式最多的一次政策性收购任务。

  本次收储涉及大豆、玉米、水稻三大粮食品种,执行政策省份粮食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7.6%,累计参与收购省份达到20个省市自治区,收购主体包括中储粮及其部分分公司、直属库,中粮、华粮集团和地方粮油龙头企业,财政支持方式包括临储收购、补贴收购、运费补贴及轮换补贴等多种形式。此外,在本次收购中,三大品种还将涉及新旧国标的更替。

  由此可见,2009年的最后一轮跨年度粮食收购是近年来最受重视的一次,从中央到地方,从产区到销区,从购销到生产、流通,直至普通的种地农户,都希望在这次庞大的收购过程中达到符合预期的目标。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02-08/4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