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采珍
透过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副主任隋申利办公室明亮的玻璃窗向外望去,隋申利时常会“陶醉”半天。他的眼前,由4800个高标准温室大棚组成的“大海”,现在已承载起蔬菜新品种、高科技设施、标准化生产三大功能区的重任。
实际上,这4800个大棚只是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总体格局的一角。建设8年来,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这个定位于“采取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进行生物工程种苗开发、蔬菜标准化生产、蔬菜加工销售”的园区——在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已然走在前列。甚至有人说蔬菜是山东寿光的城市名片,高科技示范园则是名片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作为现代农业的发源地,寿光蔬菜依靠科技而兴,其中示范园最能体现其现代农业特色,堪称“蔬菜之乡”的科技样本。
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寿光市西范村村民王玉顺的蔬菜大棚里别有洞天。七彩椒卯足了劲儿展现“姿色”;五彩西红柿也不甘示弱,红的,粉的,让人目不暇接;小黄帝辣椒、变色白茄、人参果、琳琅满目的奇异水果……一切都是那么扎眼。
从这些源自不同国家的蔬果品种,可以看出王玉顺的大棚种植已经相当“国际化”。这些都得益于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在品种选择上坚持的“全球资源为我所用”原则。七彩椒、五彩西红柿等特色品种,为农民创造了每亩4.5—6万元的收入。
实际上,加强国内外交流是高科技示范园发展的捷径。建园以来,园区先后与欧盟、俄罗斯、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多省市以及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园区引进俄罗斯蔬菜新品种60多个,通过2次温室对比试验示范,推选出适合于我国北方生长条件、商品性好的蔬菜品种 12个。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自主研发了“寿研1号”“寿研2号”“寿研3号”“寿研4号”4个甜瓜新品种,实现了蔬菜品种地方化。通过园区示范与推广,带动寿光及周边地区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70个,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35万亩,有10多万农户加入到基地中来。目前,寿光蔬菜新品种覆盖率、科技贡献率、优质蔬菜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了100%、70%和99%,蔬菜每年亩增效15%,年新增社会效益3.5亿元以上。
打通农技到田间“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如何让农业科技成果惠及农村,如何打通农业科技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是摆在农业科研部门和政府部门的难题。
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创建了蔬菜产业协会、农村生产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加快了园区辐射区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进程。借助园区技术培训中心,通过远程网络视频、手机短信、农业12396服务等手段,累计培养和引进了6100名实用科技人才。到2008年年底,全市建立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0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7.2万亩,认证优质农产品412个,年产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41亿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5.1亿元,增加效益 4.8亿元。园区还依此为基础,注册“欧亚特”等商标,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高科技示范园突出蔬菜特色,已逐步形成了集科研、引进、示范、推广、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示范园区。隋申利告诉记者,在 “十二五”期间,园区将充分发挥科研、产业、会展、市场的载体功能:一是提升园区孵化功能,孵化企业,扩大就业;二是开展蔬菜品种国产化研究,实现寿光蔬菜产业由生产型向科技型转变;三是壮大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以蔬菜安全生产为主线,推动农业科技信息化;四是园区与观光旅游对接;五是实施大集团战略,以园区为平台,与大型蔬菜加工集团、种业开发集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六是加大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园区及其带动地区的国际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