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乳业复苏遭遇“缺奶”瓶颈:缺口高达30%

网友投稿  2009-12-24  互联网

在乳业复苏、获利、扩张不断有好消息传来之时,国内乳业领域传来了有些令人不安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河北省奶业协会的调查发现,石家庄、唐山、张家口、保定等地“抢奶”事件再次抬头,局部鲜奶收购秩序开始出现混乱——一年前,三聚氰胺事件发源地就在该产奶带。

铆足劲生产“节日产品”的乳企遭到当头棒喝:据专家预估,乳业复苏正在遭遇“缺奶”瓶颈,国内原奶缺口超30%。

从2009年初原料奶源挤压致使数十万头奶牛被宰杀、到洋奶粉原料大肆低价进口,再到国内奶源出现紧张再度在敏感地区造成混乱,从套路上,几乎在上演着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的“前戏”。

中国奶业协会资料显示,下半年各地原料奶收购价格普遍上涨,进入11月,上涨速度加快。由于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从去年12月开始,原料奶收购价每公斤从3.00元一路下滑跌至今年四五月的1.70元,6月开始反弹,目前已经超过3.00元,接近2008年年初状况。一种看法认为,陷入低谷的乳品行业在年末迎来明显复苏,而另外一种悲观的看法,则不约而同地回顾到了2008年的“乳业9·11”事件的根本。

面临元旦、春节的销售旺季,原奶之争成了乳业市场恢复的一大隐忧。奶源紧缺,奶价飙升,不得不让人理性对待。

 

奶源缺口高达30%?

目前中国乳业产业链中,奶源建设投入最多,获得的利润却是最少。一般认为,奶牛养殖、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成本投入分别占75%、15%、10%,这三个环节的利润分配却为1∶3.5∶5.5。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乳企自建的奶牛场很少。全国存栏奶牛中,2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的仅占30%。据了解,中国乳制品产能有5000万吨左右,但产量只有3000万吨。专家说,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奶源供给量不足。2009年初,原奶滞销,奶农亏本严重,奶农纷纷卖奶牛、杀奶牛,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市收储奶粉,仅仅过去几个月,奶源紧张及紧缺、价格暴涨的情况又开始重现。

分析师指出,即使在奶源输送链上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下,2009年乳企依然纷纷扩建。有数据显示,1-7月,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规模的乳品企业总数从730家增至832家。而与此同时,因奶源不足、产能过剩,陕西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乳品企业停产。

据了解,按照当前乳产业盈利规律,当奶源价格在每公斤2.8元时,乳业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奶源价格在每公斤3元,已经接近乳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线,超过3元,有的生产企业将面临亏损的压力。

上周,有媒体报道称,9月份以来河北省乳品产量大幅提升,当月乳制品完成产量17.27万吨。随着市场好转,上半年奶农“卖奶难”的局面进入9月份后开始发生逆转。

据被披露并被查证可采信的数据是:现在石家庄原料奶收购价接近翻番,每公斤原料奶卖到3.1元至3.23元,今年四五月份,原料奶的价格还低至1.70元左右。

当地主流媒体称,面对局部奶源紧缺,一些乳制品加工企业开始争抢奶源,或施以价格撬动,或冠名奶源基地争签合同,有的甚至以现金结算方式拦截向其他企业送奶的运输车辆。该省奶协在调查中发现,某些乳品企业对奶农增加十分苛刻的附加条款,令奶农无力承受。

业内专家对此表示担心:高端价格的诱惑之下,大量的散户和小型牧场主,会否又开始蜂拥扩产,或者为填补产量缺口而又铤而走险,2008年三聚氰胺的教训仍历历在目:为了应对收购价低,奶站擅自对原奶稀释,同时为保证通过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而加入三聚氰胺……

 

原奶不足进口补,奶粉价格飙涨

基于去年乳业事件之鉴,虽然采用国内奶源的不少奶企慎之又慎,但持续不断的提价,成为均衡奶企成本报表的主要做法———2006年以来中外婴幼儿奶粉涨价的原因,无外乎进口奶源上涨导致成本上涨、奶粉配方升级、或者是更新包装。

据市场观察,国内外各大品牌乳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攀高:如贝因美一阶段售价为335元/罐(900g);雅培一阶段培乐204元/罐,美赞臣安婴儿A +一阶段220元/罐,惠氏爱儿乐一阶段195元/罐,澳优“能力多”800g装298元/罐,合生元金装幼儿奶粉900g360元/罐……没有人敢确定,随着奶源紧张,高端产品价格是否继续摸高。

有报道称,一罐成本数十元的奶粉,在2008年3月份率先突破消费心理承受最高价200元后,不断破纪录已成为2009年的惯性。本报曾报道过,如果对洋奶粉涨价平均值累加,三年涨价幅度为50%左右。如果以最高幅度为准,累加涨幅几乎达到了100%。

 


据记者了解,虽然离销售旺季还有一两个月时间,但乳制品生产、尤其是常温制品和固态制品的生产,已经全线开足马力———对鲜奶奶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据报道,一些常温奶生产商也加入到抢奶源的队伍中。

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秘书长王伟民透露,就在两三个月前,原料奶粉价格每吨才1.5万到1.6万元,而且允许先货后款,但9月份后,奶粉价格几乎是1天上涨1000元,直到涨至2.3万元每吨时才稳定下来,而且是没有现货,只能先款后货。王伟民预计,到了明年奶粉价格肯定突破每吨3万元。

乳业专家王丁棉也认为:奶源供需开始失衡,如果乳制品原料价格持续上升,估计国内乳制品价格明年年初将上涨。

规模经营奶源,姿态还是行动?

不愿意重蹈覆辙的乳业,在2009年投入巨大财力建设牧场。据专家说,牧场建设和奶源对企业输送原料的稳定性,并非是一年的周期就可以完成。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乳制品行业公开的资本运作案例就有6起,涉及资金超过80亿。这些乳制品企业不约而同地宣布将加强自身的“奶源建设”:

国内乳业巨头蒙牛10月宣布,西南地区生产基地眉山工厂落成投产。计划未来3~5年陆续投入60亿元建设约20个超大规模的万头奶牛牧场;伊利计划在2009年底新增20个“奶联社”模式下的牧场;三元旗下的河北三元也计划在3~5年时间里建成2万头成乳牛的牧场和20个畜牧场型奶牛基地;飞鹤乳业则宣布5年内投资建设10个万头牧场;完达山与河北贝兰德合作成立的新公司也计划再建4个万头牧场。

有专家称,尚不说这些奶源地还未建成,建成后也还远远不够弥补当前原奶的缺口,不少缺奶的企业不得不转而选择进口奶粉,从而导致下游奶粉价格的飙升。

专家表示,国内奶源的安全,应扭转下游乳品加工企业主导乳业产业链的模式,而应借鉴新西兰等乳业生产国的经验,由奶农间接通过奶业合作社主导整个产业链。

但显然,就像前面所述,奶源基地建设的投入大收益少,导致以利益为导向的企业更多地把精力放到了下游。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伊始,乳企在舆论压力下纷纷表示要加大奶源基地建设,但这是一种姿态,还是确有行动,还需进一步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奶源的紧张和不规范现象,不是一两年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

“尽管没有人确切知道除了三聚氰胺之外,还会有什么‘东西’让乳业不安,但奶源乱局未清,已为乳业复苏埋下危险因素。”有资深行业人士对此不无担忧。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12-24/4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