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县多伦诺尔镇水泉村是我自担任大学生“村官”以来任职的村、也是我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担任辅导员的村。
自参学以来,从镇党委、政府的态度,主要领导的行动和发言,让我感受到:这次学习不是面子工程、表面文章,而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的好的经验、好的典型;并借学经验、典型之机,一方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另一方面科学地规划和发展本地经济,办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的一项政治任务。水泉村在第三批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部分农户等形式,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听取了村民对水泉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介绍以及意见和建议,寻找制约水泉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水泉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对于推动水泉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水泉村位于多伦淖尔镇城西,地处城乡结合部,308省道贯穿全村,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312户1176人,全村有党员38名,预备党员2名,重点培养对象3名,重点培养后备干部3名。全村境内地域辽阔,水草林丰美,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丰富,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000多亩、水浇地960亩,拥有天然草牧场27000亩,退耕面积8400多亩,人均退耕可达9亩,本村大小牲畜存栏数3600头只,其中牛达到2800多头。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
改革开放以来,水泉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全村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交通、通信、电力等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还逐步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但是,在参学调研中发现,水泉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水泉村经济发展,水泉村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风俗文化也并不特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多伦县农村的一般水平。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如何针对水泉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实践科学发展观。
二、农村问题的主要表现
第一,近年来,水泉村的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初步形成了保护地蔬菜种植、育肥牛、三位一体沼气养猪项目等产业,但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除保护地蔬菜种植产业初具规模以外,现有9个温室大棚,4个花卉种植大棚,强有力的带动了农民的增收,其它产业的规模仍然不大,有的甚至呈停滞不前之势。从投入水平来看,农业产业化“供血不足”,用于产业化的贷款少、由此农民周转资金较少,资金紧张成为发展的瓶颈。比如三位一体沼气养猪项目,虽然有2个村民小组共计43户有了沼气池,但是由于缺乏周转资金只有10余户达到10头规模以上的养殖。
第二,农民普遍比较保守,不敢轻易改变种植习惯或者投资别的行业。主要表现在对政策理解的不够,对外界的发展情况了解少,好的时机、政策摆在面前,往往把握不住。也有少部分人因为搞多种经营,或者食品加工业,或者进城发展个体经济,使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大幅改善,富起来的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村组干部、早年外出谋发展的人,这些人基本上是属于脑子活,思路宽,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例如在水泉村有人专门从事渔业,承包大河口水库,从事养鱼及加工产业;再比如其他富裕起来的人,因为早年进城务工,逐步发展起来,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产业。但是这类人在全村也是屈指可数。主要原因是农民接受科技培训的机会少,有限的科技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利用。
第三,农村缺乏大型的水利设施,即使有水利设施,由于土地不集中、不连片,农民集体利用水利设施的难度也较大。然而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水利设施,农业收入还是主要取决于天气的好坏。在水泉村就存在由于缺水导致农业种植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
第四,农户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获得农产品信息的渠道少,而且信息往往呈滞后状态,从而对农产品的销售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三、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农民素质教育、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把握住这个“人”,才能全面践行科学发展,所以在项目的引导下,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充分调动村级组织的积极性,加大对村级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其能够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和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新型农民。近年来,多伦诺尔镇举办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带动了农村科技培训工作,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乡村干部、专业重点户的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的长效机制。
第二,打破区域、村村联合、组建龙头企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打破区域限制,即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形成向四周的村镇扩展,跨村跨镇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大力发展链条产业,同时按照高起点、规模大、外向型、辐射强的原则扶持农民组建农牧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充分发挥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和综合服务的功能。采用“合作组织+农户”或“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建立有效的合同约束机制,将合作组织和农户联合起来,同时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在发展中逐步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标准化和一体化。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或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再反哺农民,向农民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优质的品种等生产资料,增加科技投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第三,多手段、多途径宣传农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农牧产品的消费已逐渐向天然、绿色、无公害倾斜。这对于扩大销售量,提高产品附加值都起到重要作用。在宣传上我们可以通过邀请专家来考察,召开推介会、订货会,利用各种网络、新闻媒体的介绍,以及派发宣传资料等形式来进行全方位宣传,树立了地方品牌。另外,我们可以借助旅游旺季,同旅游局、团委及各旅行社协商组织开展乡村发现之旅、公益宣传之旅、爱心慈善之旅、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旅游活动,运用旅游的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农村、关注农村、帮扶农村、宣传农村。这样可促使其农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增加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第四,踏踏实实肯干,践行科学发展观。农村是我们广大青年最好的成长锻炼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能够磨练成我们应对任何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培养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同时,基层老百姓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的理解肯定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参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转化为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之在老百姓的生产过程中发挥强大的作用,真正做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村发挥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