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食用菌已成为我国第六大种植产业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2-01  互联网

  11月26日,本网记者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种植业管理司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的食用菌优异种质与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引进与创新观摩培训会上获悉,我国食用菌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产量达到1800多万吨,已成为我国继粮、棉、油、菜、果之后的第六大种植产业。

  据专家介绍,食用菌产业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产业特点,其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投入产出比约为1:3—5。如果在由“作物生产+动物生产”二维要素构成的传统农业产业模式中引入食用菌生产,不仅能加速自然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更有利于动植物生产副产物的资源化,而且利用动植物生产副产物进行食用菌生产发展空间很大。据测算,我国每年动植物生产过程中约产生30亿吨左右废弃物,只将其中5%用于食用菌生产,至少可生产1000万吨干食用菌,而由此所增加的蛋白质相当于600—800万吨瘦肉或900—1200万吨鸡蛋或3600—4800万吨牛奶的蛋白质含量。

  会议认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六大趋势,一是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完善,食用菌产业将会在规模、产量、品质、安全、加工、效益等多个方面呈现出增量化趋势。二是随着资源短缺和食物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食用菌产业将在食品安全体系中承担重任。三是随着宣传的跟进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内需拉动的食用菌产业和产业经济将逐渐形成,食用菌将进入寻常百姓家并成为餐桌的常客。四是随着食用菌产业发展,产业内部分工细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五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对产业发展的要求,食用菌栽培模式将逐步向机械化、动植物生产废弃物代料栽培、规范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六是随着食用菌产量增加,食用菌产品的初深加工技术和能力对提高产业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会议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政策建议。首先要以产业集群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强食用菌产业区划和规划,以提高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和产业发展的持续性,避免盲目性发展,同时要注重食用菌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保护,确保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潜在创新能力。其次要进一步强化标准化生产,推进从餐桌—产品—产地—农户的溯源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要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食用菌产业的认识,形成需求导向的全民拉动和保护的主导产业。第四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科技研究为先导,实现研究与应用的协同发展。第五要根据国情,国家给予“惠菌”政策支持,推进食用菌产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进程,快速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据悉,农业部组织实施的“948”计划、产业技术体系和行业科技项目在不同环节有力支撑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引进和建立食用菌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的全方位预防和关键点控制技术体系;建立菌种脱毒技术平台,将种源脱毒纳入相关种类的一级种生产技术规范,提高菌种质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菌病害复合生物拮抗剂和菌蚊生物防治制剂,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成果、国内现有技术成果有机结合,全方位地系统集成、优化组合和规范实施,建立适合于我国多食用菌种类、多场地环境条件类型、非工业化生产的食用菌优质、经济、实用的预防型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确保菇体无直接农药接触,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完全达到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对食用菌产品的限量要求,为我国食用菌的国际市场开拓,农民增收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174名代表参加了培训会,福建省农业厅厅长陈绍军到会并致辞。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的专家对食用菌主产省县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科研技术推广人员和食用菌企业代表进行了产业技术与管理培训。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12-01/46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