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口围绕“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拓市场”的发展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引导扶持农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农民增收,促进了现代都市农业良好发展。
记者近日从海口市农业局了解到,海口设施农业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村沼气及沼气服务站建设、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大棚瓜菜及水果喷滴灌设施建设、果蔬冷藏保鲜库建设情况等。
“各项农业设施相互配套建设,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海口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农村沼气踏上产业化轨道
一段时期以来,海口把农村沼气列为民生工程,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行“沼气发电、集中供气、绿色农业、治理污染、综合利用”模式,在资源有效利用、生态型、设施型、环保型为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率先探索。如今,海口农村沼气建设和综合利用已初步迈上了产业化发展轨道,沼气池建设从分散的户用型向更集中、供气能力更强的大中型、联户型转变;综合利用从简单的气灯照明、生活燃料向集中供气、沼气发电、沼肥综合利用转变;后续服务从松散型向规范化物业管理转变;沼液利用从桶装肩挑向车辆运送、管道输送转变。
海口的沼气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有效解决了农村农民的诸多难题:
在养殖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探索治理养殖场污染路子;在农村能源严重不足之际,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为农业提供了优质肥料,解决了农民高产施肥问题;以减少砍伐、降低排放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实现了村庄整洁卫生;拓宽了农民节支增收门路,解决了增收难问题。沼气循环经济形成的年经济效益达3500多万元,生态养殖小区村民沼气用户年均节支增收达3000元。
截至目前,海口共投入沼气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1.1万户,大中型、联户型沼气池123处,集中供气农户4500户,受益总户数达15000多户,建设沼气服务网点58个,初步形成镇、村二级沼气物业服务网络,实现沼气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和运作市场化,使沼气池正常使用率达到99%,“三沼”综合利用率达95%。
着力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
近年来,海口多管齐下,多策并举,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许多有利条件。
其一,借助无疫区平台,在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海口从整合本土优势资源、建立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效载体入手,经过近3年的摸索,成功创建了“七个一、五统一”的发展模式(即“在一个村建设一个养殖小区,配套建设一个沼气池和一个沼气服务站,解决一个种植基地的肥料供应,引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进行管理”。龙头企业在小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应种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的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海口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了海口畜牧业产业化整体水平。
截至2009年10月中旬,海口已建成生猪、文昌鸡、黑山羊标准化养殖小区43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32个,文昌鸡、黑山羊及牛养殖小区11个;新增生产能力达到年出栏生猪20.8万头,文昌鸡145万只,黑山羊1.06万只。政府对建栏投入扶持50%,共1659.24万元,带动农民等社会力量投入资金5900.55万元,带动企业投入更多的种苗、饲料、技术、市场资源等带动生产,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发挥。
大棚瓜菜水果滴灌
与此同时,海口着力发展大棚瓜菜及水果喷滴灌设施农业,提高装备水平,逐步形成产业优势,瞄准本地淡季市场供应,抢占港澳市场份额,促进“两进两出”。
目前,海口共有钢结构支架大棚约700亩,反季节瓜菜生产设施5000亩左右,简易设施约1000亩。2009年,海口计划建设25个水果喷滴灌设施基地,截至9月中旬,已完成开工或准备开工的基地7个、施工协议签订中的项目3个、正在办理补贴申请的项目3个。
特色果蔬“冷鲜藏”
2007年,海口农产品冷藏保鲜企业6家,库房面积9278平方米,库容达1万吨,年加工量68.1万吨。2009年,海口市农业部门制定了《海口市农产品冷藏保鲜库建设补贴实施细则》和《海口市2009年农产品产后冷藏保鲜库建设方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个人,投资冷藏保鲜库。
目前,海口冷库建设发展已达12家,库房面积3万平方米,库容量17.1万吨,其中全部投产的企业有9家,3家建设进入收尾阶段;10家冷藏加工产品为瓜果菜,2家为猪鸡等肉类产品。冷库的建设可有效延长农产品运销过程的保鲜期,提升农产品的保质增值;调节农产品的余缺,缓解市场价格冲击,避免菜烂田间现象;保护农民和瓜菜运销商利益,有力促进海口生产种植和“两进两出”的发展。
转型之路仍要探索
海口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海口设施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近年来,畜禽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快,数量多,但配套建设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滞后,制约了项目效益面的迅速扩张。目前有20个养殖小区仍未配套沼气建设,不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影响效益。
其二,由合作社或农民建设的设施农业,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实施补贴,其自筹能力较为困难,影响设施建设进度。
其三,大棚、养殖场等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经营风险大,企业自筹资金困难,政府的投资拉动力有限。
不能总在小农经济圈里转悠
辛武
“十一五”以来,海口紧扣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主题,着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新形势下,海口要更好地破解“十二五”农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还应立足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必要继续推进,加快实现农村小康。
随着无疫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海口畜牧业快速发展,尽管规模养殖场不断扩大,但是农村分散养殖仍占较大比重。
为此,海口重点针对农村散养畜禽规模小、防疫难度大、污染大,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拓难,不适合出岛、出口要求等问题,积极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帮带、农民参与”的模式,引导资源优化组合,以村为单位推进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经营管理,各级财政给予适当的建栏补贴;引进龙头企业参与,解决小区建设资金缺口以及标准化技术和产品营销难;加强协调服务,指导企业和农民建立利益共赢的合作机制。
目前,海口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合力建成43个农村畜禽生态禽养殖小区示范点。有效带动了农村传统散养方式向集中标准化、产业化养殖转变。
但坦率地讲,近年来海口虽然成立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分田到户,承包经营的大背景下,绝大部分农户还停滞在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圈里转悠,农业经营难于步上集约化、产业化道路,也难于实现高效率。而且,这种小规模经营也直接影响了农业投资渠道的畅通。
按照相关规划,“十二五”时期,海口将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传统的自然生产向优势产业区域化规划和建设、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
农业具有区域性、分散性、差异性的特点,传统的“望天收”的农业生产,不仅难以满足农副产品需求日益丰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迫切需要,也适应不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实际要求。
现在看来,海口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几个重点不能不提:
――抓好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和大项目建设,引领农业走上区域化、产业化、品牌化轨道。
海口应加快优势产业发展,紧紧围绕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和发展,通过采取政府扶持、项目拉动、示范带动的方式。
――大力发展设施型农业、节约型农业,通过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增收。
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效益的有效手段,不能靠拼资源、拼劳力,而是要靠科技创新。要大力扶持大中型沼气池和农村养殖小区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冷库建设补贴,重点支持大型农产品出口基地配套农产品检测室、农资仓库、沼液池及喷滴设施建设。使海口的设施型、节约型农业普及率走在全省前列。
――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休闲、观光产业。
挖掘乡村自然生态、特色农业、人文旅游资源,加快农家乐、农业主题公园、乡村森林公园、火山古村落、体育休闲项目等旅游产品的开发,沿绿色长廊至火山口一带建立集热带农业品种及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与培训、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都市型精品农业展示区;在灵山至三江一带建立花卉观光产业长廊;在云龙至三门坡一带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带。
另外,也要注重推进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要树立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产业发展的理念,只有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增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