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11月2日报道 昨天,位于阜成路8号院的钱学森住址的灵堂布置完成,一天内七八百人前往吊唁,很多人冒雪前来献上花圈花篮,众多花篮屋里已无处摆放,工作人员晚上在楼外搭建起了遮风挡雨的篷子,摆放花篮花圈。
昨天来吊唁和送花篮的大多是总装备部、国家相关部门单位及航天系统的工作人员,钱学森的学生、友人、同事,以及一些社会人士、学生等。负责现场接待工作的总装备部人员称近几天公众可以自由来吊唁。相关人员称,钱学森的遗体告别仪式暂定在本月7 日,将在八宝山举行,但最终的方案还需要由有关部门确定再公布。
冒雪吊唁者络绎不绝
昨天上午大雪纷飞,上午8时开始,阜成路8号院四单元的红砖楼房内,灵堂已布置妥当,吊唁者络绎不绝。五六名警察、武警战士在距离灵堂四五十米远的路边维持秩序,引导不断开来的汽车停放路边,吊唁人员步行走进灵堂。吊唁的人中六七十岁的老者多,与钱学森住同一社区的居民大多步行踩着雪水而来。
一批吊唁人员刚走,马上又有一批来,不少吊唁者还带来了大花篮、鲜花,每个人都是神情肃穆。仅昨天上午,就有三四百人进灵堂吊唁,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不时将吊唁人员送出门来。
随着送来的花圈花篮越来越多,灵堂无法摆放,只能摆在楼道外,而楼道两侧很快也摆放不开,昨天下午开始,几名工人拉来钢管在门外搭建占地五六十平方米的帐篷,除了遮风挡雨,也可以收纳花圈花篮等物品。
灵堂设置在一层靠西侧大约20平方米的屋内,四周都是花篮鲜花,南侧墙上挂蓝色幕布,钱学森照片居中悬挂,照片上方是黑底白字的“沉痛悼念钱学森同志”条幅,照片下方是鲜花。由于吊唁者众多、面积小,进入灵堂的人三鞠躬后即离开,不在屋里停留。
中国航天界知名专家一一吊唁
现场的总装备部人员介绍,从昨天开始几天内,社会公众可以前来吊唁,不用预约,吊唁时间是每天上午8时至11时30分,下午1时30分至5时。现场有警察和武警战士执勤维持秩序并在人多时组织排队、指挥车辆等。总装备部人员称,钱学森的家人身体都很好,关于遗体告别仪式等情况尚等待相关部门确定后再公布。
顶着漫天的风雪,孙家栋、栾恩杰、任新民……中国航天界的知名专家,一个接着一个,前来这里向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深深地鞠上三躬,表达自己的崇敬与悼念。
“两弹元勋”朱光亚的夫人许慧君,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代表朱光亚前来表达哀思。
“光亚因身体原因不能来,一定要我代表他表达沉痛哀思。”眼圈通红的许慧君紧紧拉着钱学森夫人蒋英的手说,“钱老是光亚最敬重的人,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建立的功勋无人能及。”
昨天有很多人自发前来悼念,尤其是与钱学森住同一大院里的人,他们大多在航天系统工作过,对钱学森感情更深,不少是举家来吊唁,有的还带着三四岁的孩子。一位姓郑的老人说,当时他是车间普通工人,每逢过年钱学森都到车间向工人们拜年,待人非常诚恳亲切,至今他还记得钱学森拜年的场景。2002年前后曾在该大院当武警的陈兆武也赶来吊唁,他只在钱学森去医院检查身体时见到过,不过因从小就听说过钱学森的“传奇故事”,陈兆武一直非常崇敬。
此外,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学生也自发来悼念,一些大学生、研究生手捧着菊花,“昨天得到消息,心情沉痛,今天就和同宿舍的同学一起过来了。” 研究生小王说,钱学森是他们最敬佩的科学家。
昨天上午,钱学森的学生范良藻吊唁后神情悲痛,1956年24岁的他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物理力学专业的研究生,与钱学森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后上山下乡分配到四川。范良藻说,听到老师逝世的消息,他一夜没睡好,早晨赶来吊唁,看到漫天飞雪,半路上还遇到了折断的大树枝,“一切似乎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