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涉农贷款不良率高达7.4%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0-29  互联网

  虽有成就但瓶颈依然———

  “他们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指尤努斯因推动发展小额贷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们也可以获得两个甚至三个诺贝尔奖。”昨日在农行和农村金融学会举办的“全球化时代的农村发展与农村金融”论坛上,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以此赞扬中国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但是,在论坛上,包括李扬在内的多位专家、金融机构高层和监管人士都认为,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还远远难以满足需求,依然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40%的农户没有从正规金融机构借到钱

  “我们现在两亿多个农户,真正可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信贷服务的大约占到三分之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提供了几个数据,“根据我们调查,有融入资金需求的农户大约占到了60%。这些想借钱的农户有40%以上没有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借到钱。”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障碍。银监会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在昨天的会议上表示,从覆盖面来看,全国还有2945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大量的农民、农户和农村产业集团贷款需求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且农村金融产品比较单一。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项俊波表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与进步,农村金融的业务规模显著扩大,服务覆盖面大大拓宽,产品种类日渐丰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风险状况大为改善。截止到去年年末,全国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了6.9万亿元,获得贷款支持的农户达到了7046万户,占到农户总数的 42%,这样的覆盖面在国际上也是比较高的。而且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基础设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农村金融仍然是中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项俊波认为,“三农”贷款难等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任重道远。

  缺机构网点

  “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应该为农业服务,都应该为农民服务。”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认为,认为农村金融只能依靠小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的看法是错误的,大银行也应该为“三农”服务。

  杨家才认为,提升农村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首先要解决“能设点”的问题,除了金融管制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国内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兴办以外,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地缘环境的改善、人文环境的改善、经济环境的改善。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蒋超良认为,农村金融应该重点发展三类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蒋超良表示,截至2009年6月末,全国已有城镇银行100家,这些村镇银行大多设立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先进地区的省份的农村,而且村镇银行的目标定位、社会认知、经营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小额贷款公司还面临诸如资金短缺、发展前景不明朗、税负过重等等问题,农村资金互助社范围和规模都比较小,由于不能吸收储蓄,资金来源问题一直困扰着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他建议:一是相关部门要给农村金融辅导,积极引导他们组织自己的金融机构,为自己服务。二是引导农村的地下金融和各种民间组织入股农村新型合作金融机构。三是允许并鼓励这些机构向城市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批发资金,有财力的地方政府和地方控股担保公司应给予财力支持。四是对于真正贴近农村的合作金融组织,特别是农村资金互助社,建议实行差别监管。

  “农村金融只有在组织体系、经营机制和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大力的创新,才能够达到支持‘三农’发展的目标。”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表示,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特点的农村金融制度需要发展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市场,需要稳步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和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农业保险市场,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鼓励担保机构和担保方式的创新。

  涉农贷款不良率7.4%

  “有了金融机构,还有一个愿不愿放贷的问题。”杨家才表示,关键是有没有愿意放贷的内部冲动。目前,涉农贷款的不良率是7.4%,这是建立在中国农业银行去年的高额剥离基础上的,而工业贷款不良率是 2.29%,大企业贷款的不良率是1.15%,中小企业的不良率是4.5%。

  杨家才认为,要使金融机构愿意放贷,必须把这个损失补起来。“靠谁补?财税政策。他认为,如果可以对涉农贷款进行税收优惠和风险补偿,金融机构才会愿意放贷。”对于农村的放贷,不能单纯地依靠银行家对于农村的同情和怜悯,更主要的是有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倾斜。

  “金融为农民服务,不仅是金融机构的责任,我觉得政府有着更重要的责任。”李金华说,“今年到农村进行调查以后,我曾经给国务院写过报告,财税应该有一些特殊的政策,支持为农村服务的金融机构。”

  项俊波表示,农村金融在发展导向上要做到扩大服务覆盖面和保持商业可持续的有机结合。扩大服务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是农村金融的最终目标。但另一方面,农村金融的发展又不能违背基本经济规律,不能成为完全免费的公共品,否则,会造成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社会福利损失,这就要求农村金融必须做到商业可持续,从而能够长久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提供金融支持。

  “在驱动力量上要做到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的有机结合。”项俊波说,让市场机制在农村金融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更好地匹配农村金融的需求与供给,让金融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农村金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不仅要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还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体系。通过正向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金融供求。本报摄影记者/王恺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10-29/4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