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杭州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 帮农民增收1.5亿元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0-29  互联网

  作为在全国都响当当的民营经济大市、强市,很少有人会将农业与杭州扯上关系。事实上,距今8000年前湘湖湿地的跨湖桥文化,就创造出完整的稻作农业体系,开发了优良的人居环境;在距今5000年前后,良渚文化发展出高效率的大型犁耕农业,并由此发展出中国最早的城市乃至古都良渚古城,成就了最早创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功业;隋唐五代、两宋时期,杭州凭借优良的地缘优势,成为世界上最为美丽繁华的大都市。

  杭州因地缘生态而生,也由地缘生态而兴。杭州以她的自然生态之美感召世人。离开生态资源,杭州的生存与发展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态资源、环境资源就是杭州的生产力;而生态文明则是杭州的立市之基。

  市科技部门认真落实生态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力度。市科技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都市农业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2008年,我市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209个,科研经费2630万元。

  日前,下城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至此,我市省级以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已达5个,占全省实验区总数的四分之一。我市科技部门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环境、资源、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人居环境等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管理,提高解决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

  科技特派员

  农民的“科技财神”

  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载体,探索科技支撑村建设新的发展模式。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杭州市积极探索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创造了有特色的杭州市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新模式,较好地发挥了科技在支撑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特派员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规模和层次。”市科技局党委副书记徐植说,淳安县原来没有桑枝条栽培黑木耳产业,在市农科院蔬菜所菌种站科技特派员袁卫东等推广下,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的成果,迅速成为当地新兴产业,2008年全县产量达到800万袋,新增产值2000多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科技特派员共培训农民达4.3万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21万余份;推广新技术、新品种600个,建立示范区6.5万余亩,帮助农民就业1.5万人次,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创办协会38家,创建利益共同体115家,扶持企业156家,实现产值4.3亿元。

  杭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杭州市连续3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先进市。

  一个个科技特派员,犹如一颗颗科技火种,在钱江大地渐成燎原之势。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农业生产方式也因为先进科技的传播而改变。

 “洗脚”又“洗脑”

  培训民

  地处长三角的杭州农村,公寓或别墅盖起来了,宽阔的道路修进村了,村民集体分红能拿到成千上万元了,农村的变化太大了。对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杭州农村,村建设应该抓什么?市科技局副局长周军指出,杭州的工作重点是培养、教育新一代农民。

  在杭州的很多农村,已经几乎找不到成片的农田,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楼房、公园、剧院,农民的生活环境和城里人几乎没有差别。但记者了解到,物质条件现代化的农民并未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旧观念,仍在影响着农民。有些农民不懂法,很难接受说服教育;更有些农民不愿意工作,整日四处游荡、无所事事,就靠着村里的集体分红度日。这就是“洗脚”不“洗脑”带来的困惑。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潜能是无穷的。杭州许多村子的经济发展到今天,资源开发已经做得比较充分,要想取得农村建设的新突破,必须把注意力转到人的身上。”周军说,我市通过抓就业来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以“培育民”为抓手来建设村的道路。

  2008年,科技部门安排了100万培训经费,确定了27项星火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都市农业的需要,适应以工促农、城乡统筹的发展趋势,广泛开展农民就业实用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全市已举办140多次星火科技培训班,累计培训13000人次以上,发布资料20000多份。内容有畜牧、水产、茶叶、蔬菜、农业信息化以及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等。在培训方式上,注重以星火密集区、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带、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农村科技带头人的作用,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下城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样本调查一

  每个人都有健康档案,一本电子病历,城乡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远程诊疗和健康咨询等综合性服务都可以在一个应用系统上完成……这样的梦想已经在下城区的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以实现。一切全都仰仗下城区这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行“数字卫生”试点工作。

  作为杭州市的中心城区、总面积仅有31.5平方公里的下城区,一直十分重视并积极探索都市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坚持全面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

  2004年,启动了生态区建设;2005年,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8年2月,被国家科技部正式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我省首个城区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对于“可持续发展”,权威的解释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或许,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它比作是一种不与后代“争口粮”的发展模式。

  “实验区的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是下城区建设实验区的宗旨。“数字卫生”只是数字下城建设的示范项目之一。除此以外,还初步建成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并积极实施“电子商务进企业”推进工作,中国钢铁网、联商网等成为市重点扶持电子商务服务企业。

  同时,下城区率先在全市建立数字城管。2008年数字城管整改率100%,及时解决率99.99%,在全市考核中名列第一。已实施路面监控系统五期建设,建成全覆盖路面和社区的电子监控系统。加强电子监控系统的管理和应用,实施了“抓整合、调布局、除遮挡、补光线、研战法”为主要内容的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应用工作五部曲,应用实效明显。

  在2008年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中,下城区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计划,10个项目被列入省科技发展计划,新培育3家市创新型试点企业,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

  在下一步的实验区建设中,下城区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发展为人民这一工作落脚点,把握下城特色,注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率先实现下城区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听,“南有CBD,北有新天地”的口号已经响彻全区;看,“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正在铸造新的辉煌。今日下城,以千百年来的老城禀赋,展开腾飞的双翼,冲向更新更高的明天。

  深秋的田野,蕴涵着丰收的馨香。徒步行走在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一条长长的水泥路上,记者大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空气里弥漫着淡淡香味,香味来自道路两旁的田地里。人们不禁想问:“为什么空气这么清新,水这么清,生活污水都流到哪里去了?”

  “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似乎成了很多农村的真实写照。部分富裕起来的村民,花了很多钱来装修自己的房子,却忽略了室外的环境。白沙村却格外注重村子的整体环境,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先后投入600余万元实施村庄规划整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如果说人们对农村的印象还停留在“脏、乱、差”阶段,那么提起农村,他们眼前浮现或许就是臭烘烘的茅房,泥呼呼的小路,黑漆漆的夜晚……可来到白沙村,一定会让你对农村的认识有所改观。白沙村为村民建立了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医务室、幼儿园等公共休闲活动场所。村内建有公厕8处,农户全部改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村庄卫生保洁分片落实专管,健全保洁制度,彻底清除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村子里的每一条道路都已硬化,走在路上,再也不必担心有泥巴黏在鞋底。村内主干道安装路灯30盏,村庄中公共场所安装草坪灯7盏,亮化率达到了100%。在绿化方面,80%以上的村庄总绿化率足以与很多城市相媲美。村内建有3500平方米的绿化休闲广场,道路、河道两侧的绿化面积达2400余平方米,住宅之间和农户庭院绿化率达到了95%。

  如此之高的绿化率,使得白沙村成为一个天然的氧吧,这也吸引了众多久居水泥森林的人们。随着游客的增多,农家乐成为村民们致富的一条新路子。然而如何在如此众多的农家乐中脱颖而出呢?白沙村以“一流特色旅游村”为目标,以太湖源景区为依托,为游客提供观光、赏景、采摘、游玩等项目,每年都不失时机地推出一些特色活动和源头环境保护娱乐教育的活动,如“嬉水节”、“野猴节”、“菊花节”、“挖笋节”等,让广大游客尽情享受田园山水风光,亲身体验农家劳动乐趣,极大地满足了都市人回归自然、寻求田园乐趣的消费需求。仅2008年,白沙村已有农家乐经营户130余家,床位近4000张,当年接待游客 26余万人次,农家乐旅游总收入1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81元。

  旅游业虽然给白沙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随之也带来了农家乐饭店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处理、旅游生态容量控制以及旅游规范管理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白沙村首先引进了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将生活污水“黑水”(马桶的水)和“灰水”(吃、喝、洗产生的污水)分别处理。灰水处理后95% 以上重新使用;黑水储存箱中的污物,则可以用来生产有机肥料。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可以节省农家乐饭店抽水马桶用水量的60%-80%。村内对游客分散垃圾进行专人收集,对旅游经营户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游客对旅游管理的满意度、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样本调查三

  凤凰村:农舍里飞出了“金凤凰”

  日前,一个消息引来多方关注:萧山凤凰村的20位村民自费组成台湾旅游团,开始为期8日的台湾游。

  凤凰村曾经是一个穷村。上世纪20年代初,著名诗人、教育家刘大白在凤凰任教时,写过一首叫《卖布谣》的诗,诗中写道:“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弟弟裤破,没布补裤。”

  而今的凤凰村是“杭州市社会主义村建设标兵村”。2008年,该村以占全镇12.3%的区域面积、8.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镇村级可用资金38.5%的业绩,村民人均集体资产、收入分别达到10.76万元和20811元,在萧山411个行政村和51个社区中处于领先位置。

  借用一位村民自豪的话来说:“我们村以前是中国红色农运第一村,现在起码是衙前第一村、萧山一流村了。”

  凤凰村人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萧山人敢喝“头口水”的精神。

  1985年,凤凰村利用土地租赁,兴办了全省第一家全民与村集体联营的加油站,当年赢利50万元,这为村级集体经济淘得了“第一桶金”。

  上世纪90年代初,凤凰村尝试办集体农场,农业的效率和效益成倍提高。

  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后,村里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又开始尝试兴办市场。1997年9月,有450多个摊位和店面房的衙前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建成并开始营业。每年村集体有上百万元的收益,光市场资产就超过4000万元。

  2000年3月,萧山第一家由村集体与农户组建的股份制企业在凤凰村诞生,截至2005年底,股份制企业的净资产达到了4500万元。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10-29/4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