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人社部:新农保迈出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一步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9-29  互联网

人民网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9月28日电 (记者 贺迎春) 28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国庆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保最重要的不是水平有多高,而是在农村的养老保险上迈出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一步。

有记者问“目前所确定的农民养老金水平仍然很低,没有体现城乡统筹的要求。作为主管部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胡晓义表示,说到保障水平,我想每月55块钱的最低养老金,是没法和现在城镇的养老金、退休金的水平相比的。但是,要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这件事既要积极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最重要的还不是水平有多高,而是我们在农村的养老保险上迈出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一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会不断地提高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

中国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情况和住房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 [全文实录]
[陈文俊]:各位记者,欢迎大家回来。半个小时以前刚刚结束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大家辛苦了。这场新闻发布会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先生给各位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方面的情况;另外一位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先生,他向各位介绍中国住房保障情况和住房建设情况。他们两位在简短介绍情况以后,将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下面先请胡晓义副部长介绍情况。 [11:29]

[胡晓义]: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在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60年华诞的时候,很高兴向大家介绍6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情况。 [11:30]

[胡晓义]:经过60年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国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实现了从以单位福利为主的劳动保险到统筹互济的社会保障的转变,实现了从主要保障城镇职工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变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11:30]

[胡晓义]:目前,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补充保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由国有企业向各类社会经济组织,由单位职工向灵活就业人员,由城镇居民向农村居民扩展,以就业人员保障为主的单位福利制度转变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久前,国家又决定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是继取消农业税,建立农业直补、合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的惠农政策。 [11:31]

[胡晓义]:在保证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和支付的基础上,国家不断探索建立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各项待遇水平。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11:31]

[胡晓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仅实现了社会保险费用筹集的社会化,也实现了社会保险事务和人员管理服务的社会化,减轻了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事务负担。 [11:32]

[胡晓义]:简要情况我就做这样一些介绍,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11:32]

[陈文俊]:谢谢胡部长。下面请齐副部长介绍情况。 [11:32]

[齐骥]: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来到这里与各界媒体的朋友见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11:33]

[齐骥]:2007 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我国现阶段住房保障的制度框架。2008年4季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央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之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以来,李克强副总理两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这一切都表明了党和政府对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高度重视。 [11:34]

[齐骥]:今天,我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住宅建设取得的成就和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情况与大家交流,并很高兴回答大家的一些问题。 [11:34]

[齐骥]:我先简短地介绍一下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和所做的一些工作。 [11:35]

[齐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镇住房严重短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30年间,共建设了住宅5.3亿平方米,据统计,1978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6.7平方米,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十分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性住房分配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房改的深化,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住房供应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住房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11:35]

[齐骥]:一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基本确立。商品住房已经成为城镇住房供应的主体。1998年以来,全国商品住房的竣工量达到了36.1亿平方米,这十年的建设量是改革开放前30年住房建设总量的6.8倍。2008年商品住房投资占城镇住宅投资的85%,商品住房竣工量达到了4.8亿平方米,占同期城镇住房竣工总量的72.6%。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近5%。 [11:37]

[齐骥]:二是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到2008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28平方米以上,是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的4.2倍。农村居民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宅,在各类新建住房中,注重完善使用功能,注重配套设施完备和物业服务,注重建筑节能和环境的美化。据统计,城镇居民住房成套率达到81%,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 [11:38]

[齐骥]:三是住房保障迈出重要步伐。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后,按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快了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的步伐,截止到2008年底,通过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了295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作用得到实现,已经有500多万户低收入家庭通过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了住房问题。通过各类棚户区改造使130多万户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约有4700万职工通过住房公积金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 [11:40]

[齐骥]: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下发了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明确了从今年起,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国750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11:40]

[齐骥]:今年是实施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最多的一年。中央财政安排了493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廉租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的改造。截止到8月底,全国廉租住房新开工133万套,完成投资481亿元,新增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54万户,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471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59亿元。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 [11:40]

[齐骥]:实现中央保增长、保民生的目标,预计今年全年对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最高投入将达到3000多亿元。 [11:41]

[齐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解决好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特别是做好低收入群众的住房保障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11:41]

[陈文俊]:谢谢齐部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11:42]

[中国经济网记者]:齐部长您好,我们看到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推出以后,很多低收入家庭因此获益,但是在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有很多争议,经济适用房政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大家讨论这个政策到底是不是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是不是要取消?政府主管部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11:42]

[齐骥]:我们也关注到了最近一个时期,特别是个别的地方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分配、管理过程当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所以,引发了社会上对经济适用住房这个制度的更加关注。 [11:43]

[齐骥]:我刚才在介绍的时候已经提到,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问题的若干意见》当中,把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同样列为我们目前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的内容之一。 [11:43]

[齐骥]:从1998年我们停止实物住房分配,推进市场化以后,全国已经约有1800多万个家庭通过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我刚才强调过,这1800万户当中有500多万户是属于低收入家庭。 [11:45]

[齐骥]:按照温家宝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的解决低收入住房家庭困难问题的目标任务,我们将在3年内解决750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在这750万户解决困难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下发了廉租住房保障计划,主要是通过实物的建设和货币补助来解决这750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11:46]

[齐骥]:建设大量的廉租住房,政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了补充一些资金的缺口,我们也要求各地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以及住房的状况,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经济适用住房,以加快对低收入住房保障工作的进展。 [11:47]

[齐骥]:就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本身,因为是从上世纪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它的政策也做了多次调整,主要的调整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制定的经济适用住房要作为住房供应主体,调整到经济适用住房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这样一个政策的转化。 [11:48]

[齐骥]:所以,在调整过程当中,各地也存在着不少管理当中的问题。我们想,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进一步细化政策,加强监督管理来解决。 [11:49]

[齐骥]:我们非常欢迎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同我们一道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在运行当中所出现的一些违规问题的监督。 [11:49]

[中新社记者]:胡副部长,《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已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我们想问什么时候正式出台?出台以后,是否能够解决大家所关心的接续难和退保的问题?谢谢。 [11:50]

[胡晓义]: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制度之一。现在全国在城镇已经有两亿两千多万人参加了养老保险。但是随着制度发展,确实暴露出一些问题,大家反映比较多的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很难。尤其是大量的农民工在返乡或者是跨城市就业的时候,他们由于养老保险关系不能顺畅地转移,造成了春节前大量退保现象,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 [11:51]

[胡晓义]:为此,我们专门拟定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两个《办法》:一个是《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一个是《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并且在今年春节前向全社会广泛征求了意见。 [11:52]

[胡晓义]:从意见回收的情况看,各界普遍赞同实施这样两个《办法》,并且期待着能够早一点出台实施。 [11:52]

[胡晓义]:之所以没有马上就公布实施,有三个情况:第一,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相当一批农民工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大量返乡,农民工就业人数下降。但是这种情况在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有95%以上的农民工又返回城市就业,其中95%以上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就业。 [11:53]

[胡晓义]:第二,由于这个《办法》的实施要打破地域分割的管理体制,所以,需要做很多的细部设计和准备工作。 [11:53]

[胡晓义]:第三,由于农民工有相当一批将来要返回农村,所以,必须使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的养老保险权益能够在农村也得到延续。这就需要逐步建立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个条件在今年9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导意见》之后已经形成了。 [11:54]

[胡晓义]:所以,两个《办法》:《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将在今年4季度出台。出台之后,可以缓解现在大家所反映的转移接续难的问题。 [11:55]

[胡晓义]: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降低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来使更多农民工有能力参加养老保险;第二,通过对每一个参保人的权益和个人账户的记录以及跨地区的资金转移来保证他们这种权益的延续和累积;第三,设计了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衔接,使得即使回到农村去的农民工,他们的权益也可以继续得到保障。 [11:56]

[胡晓义]:谢谢你的问题。 [11:56]

[经济日报记者]:大家好,我有一个问题请问一下胡部长。保指导意见出台后,社会反映很好,但是也有人担心出现养老金被截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而且目前所确定的农民养老金水平仍然很低,没有体现城乡统筹的要求。作为主管部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11:57]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9-29/46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