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城乡居民生活从贫困向全面小康迈进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9-10  互联网

   城乡居民生活从贫困向全面小康迈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连年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善了居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广大居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

  (一)1949-1978年:争取温饱的30年

  解放初期,新中国从战争的废墟中崛起,特别是“一五”时期,随着经济建设的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49年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不足100元,至1952年增加到156元,增长56.8%[1],特别是“一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54元,比1952年增长62.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8.5%,年均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4元增加到1957年的73元,增长66.6%。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到了十年动乱结束的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比1957年增长35.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8.5%,年均仅增长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4元,比1957年增长83.6%,年均增长2.4%,扣除物价因素,增长更低。改革前30年,城镇居民70%以上的消费都用在衣食温饱方面,家庭恩格尔系数达57%以上,城镇居民刚刚脱贫,但仍在温饱最低线上徘徊;这一时期,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都在67%以上,到1978年全国仍有2.5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还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整体上说,农村居民还未跨入温饱阶段。

  (二)1979-1991年:解决温饱,迈向总体小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1991年的708.6元,增长4.3倍,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9.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116.06元增加到1991年的619.79元;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下降到1991年的57.6%,下降10.1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从1984年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国家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措施,理顺了一些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价格补贴也由暗补改为明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较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有了明显的提高,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1991年的1700.6元,增长4.0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311.16元增长到1991年的1453.81元;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5%下降到1991年的53.8%。

  到199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都已小于60%,城乡居民生活基本上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

  (三)1992-2000年:实现总体小康

  1992年以后,农村经济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91年的708.6元增长到2000年的2253.4元,并一举突破1000元和2000元大关,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4.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91年的619.79元增长到2000年的1670.13元;恩格尔系数从1992年的57.6%下降到2000年的49.1%。

  在此期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1年的1700.6元增长到2000年的6280.0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6.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91年的1453.81元增长到2000年的4998.00元;恩格尔系数从1992年的53.8%下降到2000年的39.4%。

  根据《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测算,到2000年全国小康生活水平实现程度达95.6%,城乡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

  (四)2001-2008年: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迈进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逐步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惠农举措,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对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村建设的推进,也为农民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366.4元增长到2008年的4760.6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6.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1741.09元增加到2008年的3660.68元;恩格尔系数从2001年的47.7%下降到2008年的43.7%。

  这一时期,分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促使效益好的企业纷纷增加职工工资及奖金、福利补贴;工资制度改革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明显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6859.6元增长到2008年的15780.8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高达9.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5309.01元增长到2008年的11242.85元;恩格尔系数从2001年的38.2%下降到2008年的37.9%。

  这一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化,收入结构明显优化,居民的钱袋更加殷实;消费内容更加丰富、消费质量全面提高,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扎实的一步。

  二、城乡居民收入和储蓄存款余额成倍增长,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

  (一)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

  建国60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经历了曲折——徘徊——腾飞的过程,国民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飞跃。

  1.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近20倍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城镇居民生活非常关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物价,安排就业,城镇劳动就业人数不断增多,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到195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增加到156元,比1949年增长56.8%。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最多的30年。据调查,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5781元,比1949年增长157.6倍,扣除同期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8.5倍,平均每年递增5.2%;比1978年增长45.0倍,扣除同期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7.2倍,平均每年递增7.2%,为城镇居民生活向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村居民收入名义增长近108倍

  建国初期,特别是“一五”时期,由于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年均增长10%左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率先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据调查,200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比1949年增长107.7倍,平均每年增长8.3%;比1978翻了5番,增长了34.6倍,平均每年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7.1%。在收入普遍增长的基础上,高收入农户越来越多,到2008年,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户达到39.3%,其中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的农户占9.3%。

  (二)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

  1.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成倍增长

  改革开放之前30年,农村居民从集体所得的工分收入是最主要的来源,通常占70%以上。改革开放后,农村居民收入来源逐步多元化。

  (1)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1978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中,66.3%来源于集体统一经营收入,26.8%来源于家庭经营收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户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收入来源由集体统一经营为主转向家庭经营为主。到1990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高达75.6%,比1978年的26.8%上升48.8个百分点,2008年仍达51.2%;同时,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也由1978年的35.79元增长到2008年的2435.6元,增长67.1倍。

  (2)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随着各地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促进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2008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853.7元,比1985年的71.71元增长24.8倍;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也由1985年的18.0%上升到2008年的38.9%,上升了20.9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

  (3)生产商品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货币收入率提高。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农村社会化、商品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过去较长时期农村经济自给、半自给状况及以农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得到改变,农村居民以实物收入为主的状况逐步被货币收入所替代。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的现金纯收入为56元,占纯收入的比重为41.9%;到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的现金纯收入达到4030元,占纯收入的比重提高到84.6%。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提高,可支配能力增强,必将推动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越来越多地纳入到全社会的市场经济循环中来,进而促进农民增收步伐的加快。

  表1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单位: %收入项目

                                  纯收入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1990年             100                20.2                      75.6                     4.2                0.0

  1995年             100                22.4                      71.4                     2.6                3.6

  2000年             100                31.2                      63.3                     2.0                3.5

  2005年             100                36.1                      56.7                     2.7                4.5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9-10/4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