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价收购政策和收购主体资格惹争议 正在走大豆的老路?
王永群
虽然囤了一年,7月13日,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九联村村民孙伟还是将他家去年没舍得卖的5袋油菜籽和新收的油菜籽掺在一起卖给了上门小贩,由于去年菜籽比较干,混合一起小贩才给了1.78元每斤的价格,比单卖新菜籽每斤高2分。
“还是卖掉省心,去年油菜籽刚下市价格曾达到2.8元一斤,最高还卖到3块?去年装袋后一直没舍得卖,总想着还能再涨到3块,没想到后来一路下跌,今年春天小贩干脆就给1块6一斤,就是那样,小贩还挑三拣四,甚至卖不掉。”孙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农民:种油菜不如种小麦
“种油菜的好日子到头了,去年10月份国家收储价还是2.2元,虽然农民一般都卖不到那么高?但毕竟有托市价撑着?小贩们不敢压得太低,今年只有1.85元,国家都调低了,想再涨上去也不可能,我打算以后再也不种油菜了。”孙伟认真地告诉记者。
去年10月,为了抑制一路下滑的油菜籽价格,国家启动油菜籽国储计划,以2.2元/斤的价格挂牌收购。由于有了国家托市收购的预期,虽然当时价格大幅下滑,但当年秋种安徽油菜种植面积不降反增。安徽省农委农情调度数据显示,2009年安徽油菜种植面积1132万亩,比上年扩大126.5万亩,增长12.6%,单产143公斤,比上年增加3.5公斤,增长2.5%,总产161.9万吨,增加21.6万吨,增长15.4%。
满怀希望,也丰产了,但油农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摘到丰收的硕果。
孙伟给记者算了笔账:种油菜每亩种子4两,30元/亩,撒两次肥,第一次一袋复合肥165元/袋,第二次撒尿素20斤需20元,种前和春后共用两次除草剂16元,每亩收菜籽300多斤左右,现价格170—180元/百斤,一亩地能收520块钱左右。“即使不算人工,一亩地也就能挣个200多块。”
与种小麦比,收益显然偏低。按照目前安徽市场行情,全省小麦平均亩毛收入700多元。而一亩油菜毛收入只有500多元,且种植油菜比种小麦更为费工时,粮油价比严重失调,因此,农民越来越多地放弃种植油菜。
据安徽省物价局测算,就目前市场价而言,油菜籽价格要达到每50公斤230元至250元,才能与粮食效益持平,农民才愿意种油菜。
九联村村民们告诉记者,多年来,九联村冬季作物一直都是油菜多于小麦。一方面,江淮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油菜;另一方面,农民习惯于用自家种的油菜籽到油厂换油,村民们已经习惯于自产自销模式,但农民的习惯正在逐渐改变。
“一百斤菜籽农民自己到油厂只能兑换33斤油,农村市场散装零售价3.5元一斤,折算才120元左右,农民自己卖菜籽还能卖170元,所以现在农民也精明了,宁愿买油吃。”孙伟说。
一旦习惯与种植结构改变,改种小麦又会产生何种结果?安徽省农委农业局局长牛运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农业生产的布局上来看,江淮以南流域,应该以种植油菜为主,一是南方雨水多,冬季气温较高,种小麦易生病虫害;二是油菜成熟期比小麦早,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播种,且小麦需肥量大,消耗地力较大,而且江淮及沿江地区小麦无论产量还是品质上,都不如北方。”
很显然,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除了价格,与小麦生产相比,油菜的移栽、收割等都需要人力,很难进行机械化作业,并且种小麦还有50元/亩的生产资料国家补贴,而种油菜没有,合起来让油菜种植更加没有优势。如果人为改种,其结果只能是,小麦品质变差,下季水稻亩产减少,就全国一盘棋而言,同比总收益减少。”牛运生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
此外,牛运生说,近几年油菜每亩良种补贴为10元,但从实际来看,一方面10元钱刚够买种子;另一方面,国家对油菜的良种没有统一规定,任何种子都享受良种补贴,而农民对种子品质无法判断,造成油菜品种参差不齐,产量一直提高不上去,由此恶性循环,农民更不愿意种油菜。
保护价收储:农民到底得到多少“保护”?
即使按国家托市价1.85元/斤销售,农民种油菜仍不如种小麦,但事实上,农民销售的价格还没这么高。
6月19日,安徽省粮食局下发致全省农民一封信:为保护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安徽省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和中粮集团公司共委托安徽45家具有一定资质的国有和民营油脂加工企业按照1.85元/斤的价格托市收购农民交售的油菜籽,收购期内应收尽收!
7月14日上午,在合肥市金汇油脂有限公司门口,记者看到,送油菜籽卡车沿着公路排起了长龙。该点系中储粮委托收购点,中储粮合肥油脂部特派监督员李小露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6月25日以来,金汇开门收购以来,已经收购了4000多吨油菜籽。
记者逐车询问发现,10多车均系清一色经纪人所有,没有一车属农民自产自销。
“我从农民手中收到的油菜籽价格基本在1.75至1.78元之间,每天送一车来,20吨左右,已经送了10来天了。”肥西县严店乡严店村村民余善增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油菜种植比小麦更为分散,每家收成不多,一家一户运到收储点,算上油价,和卖给他们差不多。
差价收益部分,余善增告诉记者,除去费用,每天400元左右,“也就是辛苦费。”他笑眯眯地对记者说。
对于经纪人作用,李小露说,国储收购数量少、网点有限、质量要求高(含油量38%,水分8%,杂质3%),这使得农民手中的油菜籽多数不达标。
此外,李小露告诉记者,经过去年大起大落冲击,没有托市收购指标的油菜籽加工企业基本上停产停收,安徽全省只有45家收购点,肥西全县仅有3家,加上收购点仓储能力和产能及人员不匹配,收购点应收尽收能力也实在有限,企业收购视自己加工能力而定,所以记者看到长长车队排队待收是常态,免去了排队之苦,农民卖给经纪人更省心。
无法以保护价卖出,农民感受如何?“种菜的不如卖菜的,当地加工企业停收,国储点又少又远,甚至有许多农民都不知道在什么位置,加上农民自己卖扣水扣杂厉害,只能以当地小贩报价卖出。”孙伟说。
“农民对小贩恨也不是爱也不是,所以很难说这个保护价对农民有多少好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加工企业亏本停止收购,收购人少了小贩子就会把价格压得越低。”
在安徽,油菜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40多个县市,具备临时收储资格的企业仅45多家企业,平均一个县只有一家。同样是油菜种植大县的寿县,全县只有2家企业可以收购,并且这些企业都在县城,对于偏远农村而言,每百斤油菜籽卖出要花运费5元,所以只能卖给小贩子。为保证利润,小贩会把价格压在每斤1.7元左右,寿县板桥镇一些村民向记者诉苦:“收购价本来就低,搭上运费损失更多,小贩上门就卖一些,不来就算了。”
保护价收购政策和收购主体资格惹争议
按照《关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国家托市收购的目的是,保证农民种植油菜籽能够获得基本收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国家食用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而继续在主产区对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
至于收购价格,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来进行收储,收购的油菜籽必须在收购期限截止后两个月内加工成菜籽油。由于收购期限自6月1日到9月底,因此,文件规定收购总量不应该超过该加工企业180天的加工能力。地方委托的企业加工成的菜籽油自行销售,受国家委托的中央直属企业加工成的菜籽油以成品油的形式转入国家临时储备,以后视市场情况择机销售。
收购政策是非之辩
“这样做的目的,国家不希望看到“国内收储导致大量进口”的局面。”安徽凯利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厂长郑之明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但在现实中,仍事与愿违。
“对于企业来说,现在国家采取最低收购价来托市,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价格扭曲,农民得不到正确的价格信号;国内外粮价倒挂,国内加工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郑之明解释说,虽然进口菜籽与国产菜籽的价格正在缩小,但问题依然没有缓解,由于国家收储价仍高于市场价,导致油菜籽进口源源不断。此外,由于食用油的价格随国际市场变化,即使没有进口菜籽冲击,单纯提高原料油菜籽的收购价格,下游市场的食用油价格较低,企业要么库存,要么亏损。
在安徽,去年暴跌行情中,安徽省油脂厂亏损面高达95%,中小型油厂普遍亏损500万—1000万元,大油厂有的亏损超过5000万元。而根据中国油菜籽网的统计,国内220家菜籽油加工企业亏损的有208家,盈利或保本的仅有12家。
“去年8月的时候,生产一吨菜油就亏2000多元,到年底,每吨的亏损在5000—6000元。”郑之明说。“去年到现在都没有翻身,如果有进口指标,手续、物流等方便的话,我们会考虑加工进口菜籽,我们不是反对保护价收购,只是这样抬高了市场价格预期。”
安徽省粮食局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如果这样下去,政府将逐渐把流通企业和加工企业挤出市场,中国将回到1998年之前的局面,最坏的可能是,油菜籽重走大豆老路,在政府托市价的扭曲政策下,从此形成“国产卖国家,进口卖企业”的怪圈。”
收购主体资格之争
“去年开始市场价格近3元一斤,后来一路下滑到1.6元,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采取2.2元的收储价,但由于收储量有限制,收购点也只有中储粮委托的企业才有资格,在截止前2天,收购点门口出现了少有的大量经纪人连夜排队现象。”安徽省粮食局办公室副主任尹成林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为防止类似情况发生,今年国家增加了收储主体和收购点数量。
按照文件规定,地方油脂加工企业参与收购的只有3至5家,安徽是油菜种植大省,经过申请特批了12家。对于农民卖油菜籽难现象,尹成林介绍说,虽然地方粮食收购网点健全且易于农民卖粮,但由于没有收购资格,粮食局也无能为力。一方面网点稀少;另一方面,收购主体资格也是记者调查中反映意见较多的一个问题。
首先,由于本次收购均由油脂厂代收代加工,而在安徽甚至全国,各地油脂厂均设在县城或县郊,对于农村农民来说,道路遥远。记者在安徽寿县许多乡镇采访时,许多农民告诉记者,他们甚至不知道有国家收购的政策。
其次,就安徽本次参与收购的中粮和中储粮收购点而言,国家明确规定是中央直属企业,但事实上,收购点的这些油脂加工企业多数均为本地民营企业和龙头加工企业,他们与两家央企的关系仅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两大央企也不可能在一个省有如此多的加工企业布点,对于当地国有加工企业和其他民企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
再次,部分油脂厂虽然被两大巨头“相中”,实际上仅靠加工费维持生计。而对企业而言,赚钱才是主要的,采访中,这些企业对前景也很忧虑,事实上他们对托市收购资格并未“感激涕零”。
“我们希望能把国储的政策给部分大型龙头企业,让企业参与到收储行列中来,既可解决国储仓容不足问题,又可以减少加工企业进口油菜籽的数量,减少进口冲击。”合肥市金汇公司总经理张正平接受采访时说。
油菜籽正在走大豆的老路?
“榨了20多年油,大跌大涨有过,但都没有现在这样愁。”安徽凯利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厂长郑之明愁眉不展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他们陷入了两难境地:食用油的价格正在急剧下跌,如果他们以国家托市价收购,刨出国家财政给予的1毛钱加工补贴,也还是亏;另一方面,如果以低于国家托市价收购,又收不到油菜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