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限塑令执行整整一年了。限塑令执行一年来的成效人们有目共睹,按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估算,限塑令实施后,塑料袋每年大概可以减少400亿个。
但是,人们也发现,限塑令虽然只执行了一年,但一些“老大难”问题已经显现。比如,农贸市场不执行限塑令的问题,一年前就存在,一年后仍然存在;有偿使用塑料袋涉嫌环境保护责任转嫁消费者的问题,一年前,老百姓就有质疑,一年后老百姓的质疑仍没有消除。
专家认为,公众对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的信心因此被削弱,这样非常不利于将来其他公共环保政策的出台和施行。
95%农贸市场未执行限塑令
几天前,有关机构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显示,限塑令实施近一年来,绝大部分农贸市场继续全部或部分提供超薄塑料袋,占到95.7%。也就是说,95.7%的农贸市场都没有执行限塑令。
事实上,在限塑令刚开始执行时,农贸市场限塑令执行不力的问题就已经被多次曝光。
可以说,限塑令实施这一年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贸市场不执行限塑令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范围更广,不执行者也更加有恃无恐。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说,作为塑料袋批发主要集中地,在江西省南昌市洪城大市场,超薄塑料袋依然热卖。经营商告诉暗访记者,工商部门从未来查过。
质疑隐性收费变显性收费
限塑令实施后,一个备受消费者质疑的问题就是,通过塑料袋收费,将商家环境保护的责任转嫁给消费者。
“以前,我去超市买东西,一次购物,商场可能给我六七个塑料袋。”消费者洪女士告诉记者,现在买一个塑料袋就要3至5角钱。
从限塑令实施前由商家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到消费者自掏腰包购买塑料袋,限塑令政策本身的公平性是人们质疑的一个焦点。这种质疑声,在限塑令开始实施时就已经存在。
而对于消费者的质疑,2008年5月29日,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以及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称,不存在污染转嫁问题。他们认为,塑料袋不再免费提供,不过是“变塑料袋隐性收费为显性收费”,是“用所有的零售企业在过去实行塑料袋无偿提供的时候,他们把塑料购物袋已经放进了商品价格,原来是隐性的收费,现在变成显性的收费。”
“顺着四部门有关官员的说法推下去,塑料袋有偿使用后,商品的价格就应该有所降低。哪怕只降低一分钱,我们都可以认可这种说法。”消费者李女士今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实上是,商家卖场的东西一分钱都没有便宜。
而一年后,有关政策制定部门仍然在用显性收费和隐性收费来回答人们的质疑。“对于商场来说,它的显性和隐性不是一一和商品进行对应的。”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商场会不会趁这个机会去赚钱?”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她认为。
“政策强制有偿使用的结果,很大程度上让商家名正言顺地多赚了一份塑料袋钱,而老百姓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额外负担。”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关政府部门所说的,商家“不会趁这个机会赚钱”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更深层次上的问题是,限塑令让人感觉到政策本身存在着不公平性,存在着将环境保护责任让消费者承担的问题。
公共政策应该是利益共享、成本共担。消费者使用普通塑料袋固然要为相应的环境损害埋单,但购买塑料袋的商家、生产塑料袋的厂家,他们是不是也该分担其所应该承担的环保份额呢?这位专家指出。
限塑令限与不限仍有乱象
餐饮行业打包外带的塑料袋是否纳入了有偿收费的范围?消费者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搞不明白。“像包括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店在内的餐馆要么提供免费的塑料袋,要么提供免费纸袋,但也有餐饮行业不提供的。到底该不该提供呢?”
商务部商贸司标准规范处处长李嘉建的回答是,“我们没有把餐饮企业纳入到有偿使用塑料袋的范围。包括医院我们也没有纳入。”
但是,就是李嘉建自己也承认,大部分医院已经开始有偿使用塑料袋了。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在出台了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办法之后,政策制定部门又出台了一个意见。按照意见规定,包括药店、书店在内都没有要求有偿提供塑料袋。
但是,事实上无论在药店还是在书店,消费者必须自己掏钱购买塑料袋。
农贸市场该限则不限,餐饮、药店、书店不该限却被限了,专家指出,限塑令执行中的乱象令限塑令整体“减塑”作用的发挥受到影响。他甚至提出,相比政策颁布和实施之初,“限塑令”实施效果可能出现随时间推移趋于弱化的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应考虑加以解决。(本报记者 郄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