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市场上疯传了十多天的“金龙鱼”涨价传闻,终于落地了。“金龙鱼”的十余款单品正式上调价格,一度出现抢购的市场暂时恢复平静。但同时,市场上对“金龙鱼”“消化库存”、“哄抬价格”的质疑声甚嚣尘上。
一位业内人士说,涨还是不涨之前,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总会进行一次“秘密”谈判,今年3月的谈判以“金龙鱼”的失败而告终。
现在看来,这是一场先礼后兵的谈判。就在经销商们自以为掌握了主动权之时,5月14日,“金龙鱼”将涨价的传闻突然见诸报端,这让经销商们有些措手不及。之后,经销商的食用油库存相继告罄。
很快,经销商们接到“金龙鱼”的涨价通知单……
外资吞食我国大豆产业路线图
我国现有97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实际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吨,占国内总量的85%。据统计,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实际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比重迅速下降,而外资企业却从9.0%快速提高到了48.0%。
以大豆为鉴
从2007年开始,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关注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粮食市场的争夺。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出台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然而,我们看到刚刚过去的一年,跨国资本对中国粮油市场的控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加强。
大豆油价普涨
经历数周传闻,大豆油终于涨价了。
5月25日,记者走访陆家嘴正大广场卜蜂莲花,导购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大豆油和大豆调和油都已经涨价了。”而涨价幅度也如之前传闻所讲,是“10%左右”。
在卜蜂莲花超市货架上,记者看到与“金龙鱼”同属益海嘉里集团的“元宝”大豆油5L装标价为44.9元,导购人员介绍说,此前价格为38元左右。而卜蜂莲花自有包装的大豆油5L装也上涨到了42.5元,“上涨了三四元钱”。
但也有不少种类的食用油正在特价促销。含有大豆油成分的“福临门”调和油4L装比平时便宜了3元左右;而以菜籽油、花生油为主要原料,标有原料“非转基因”标识的“鲁花”调和油5L装现价79.9元。这种“鲁花”花生调和油也受到导购人员推荐:“这种油好,原料是非转基因的,平时要100多元钱呢。”
同时,她还推测:“等大豆油涨价完了,其他‘好油’也会跟着涨价。”
此前一天,记者在浦东乳山路农工商超市发现,“金龙鱼”一级大豆油从原来45元左右上涨到52.6元;“金龙鱼”第二代食用调和油从53元左右上涨到 62.10元。导购人员表示“现在进价已经上涨到58.2元”;上海良友的“海狮”一级大豆油从41元涨到42.9元;还没涨价的“福临门”大豆油恰好缺货。
对于食用油价普涨局面,市民林女士表示:“价格涨是涨了,但还是要买的。”
对策还是战略
“此次食用油涨价,更多地是外资企业的战略。与之前食用油价格调低一样,都是为了挤占竞争对手——中资大豆加工企业的市场份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前一段时间食用油价格走低,对中资大豆加工企业造成很大冲击。由于资金实力不够,身处东北的企业使用进口大豆又需要考虑附加成本,再加上国家收储因素,许多中资大豆加工企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企业已经由于缺乏原料而停工。等大多数内资加工企业停产后,外资企业就对食用油进行涨价;如果中资企业介入,外资企业可能就会再次降价。通过如此这般的价格波动,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将被挤出市场,甚至可能被击垮。
“如果中资企业垮掉,大豆产业就可能被外资垄断。”李国祥说。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谭砚文也表示:“现在我国食用油价格上涨已经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少部分跨国巨头左右。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转移利润来采取低价策略。”
“跨国企业在所有国家都谋求操纵市场、操纵价格,谋求高额利润。但这些跨国巨头并不满足于控制中国大豆产业,他们始终谋求进入其他农业领域,国家应有所戒备。”李国祥如是说。
加工环节被控85%
外资企业“操纵”价格的能力或许来自对大豆加工环节的掌控。“据我了解,目前外资企业已经掌握了我国85%左右的大豆加工能力。”谭砚文认为,我国大豆产业是“整个开放过程中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现在的大豆产业在加工环节出了问题,拱手让给了外资企业。在开放初始,我们严重缺乏经验。对哪些环节应当开放而哪些环节不应当开放没有考虑清楚。由此导致在开放过程中,外资企业利用其强大的资本运作、期货买卖经验以及运营上的优势,掌控了大豆加工这一核心环节。加上我国对大豆进口也没有控制住,从而大豆加工环节的失控导致原料也逐渐被外资掌控,自然而然将冲击我国的大豆种植。”谭砚文如是分析。
李国祥也认为,外资企业主要通过设立加工厂来进行产业布局。“在沿海地区,例如广西等地,一些大豆加工厂做不下去,就被外资收购。”
而当外资企业对加工环节的掌控达到一定程度,顺着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似乎也是顺理成章。谭砚文把外资掌握大豆行业归纳为“三步棋”:首先用资本、期货上的优势占领加工企业,其次通过采用进口大豆原料“排挤”国内大豆,最后渗透到大豆种植。
“外资企业往往通过所操纵的大豆加工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最终目的在于击退中国大豆产业。”谭砚文表示。
重点扶持大豆产业
“目前,国家对外资企业的行为关注不够。如果这种价格波动只是个别行为,国家不用管;但如果危及国内企业生存,就应当通过立法等手段进行干预。”李国祥表示,既然外资逐利而来,就不会轻易撤离。
在他看来,市场份额大,对价格的操控能力越强,而国内大豆加工企业联合程度远远不够。“在政府扶植引导下,国内中小大豆加工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对外资企业予以制衡。当价格波动不合理时可以抵抗,不能再被动应对被外资企业操纵的价格。”李国祥表示,尽管联合很难,但“要有联合的意识”。
“政府部门应当通过财政等手段对正在苟延残喘的国内加工企业加以扶持,起码维持一个阶段,观察一下。”谭砚文表示。
不过,李国祥认为国内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所受冲击“已经完全没有回旋余地”,因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不保护大豆。“非转基因大豆只能靠国家扶持振兴,能保存多少是多少。”谭砚文则呼吁,大豆种植业要重点扶持,“一是要对豆农加大补贴力度;二是加大科研力量;三是可以拓展豆制品深加工领域。此外,应引导消费者观念,增加豆制品非转基因的标识。”
“大豆产业现状的警示意义很大,提醒了国家应当注意外资介入农业。比如曾经沸沸扬扬的高盛养猪,就引起了国家重视。”李国祥认为,棉花、玉米等都有可能成为外资的下一个目标。“这种商品率高的作物很危险,不像水稻、小麦等农民自己也需要的作物。如果不能盈利,农民就会放弃,更易受外资的价格操纵影响。”
近日,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豆油期货有了回暖的走势,主力1001合约自3月中旬 6000元左右启动上涨以来,5月13日创出短期内新高7676元,涨幅累计达27.4%。豆油是国内最大的食用油品种,豆油的上涨将影响到普通消费者,上海、北京等地区的居民已经感受到了食用油上涨。
大豆上涨是源头
广发期货分析师王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豆油这样的品种,上涨近30%的幅度已经属于比较大级别的反弹。去年下半年以来,豆油价格一直比较低迷,此次大幅度反弹属于恢复性上涨。但是以目前豆油期货7000元左右的价格来看,仍属比较合理,去年在国际油价最高的时候,豆油曾经达14000多元。”同时,他指出,豆油的此轮上涨,离不开大宗商品的反弹,更是受到国际大豆价格上涨的影响。
目前,国际大豆遭遇大范围欠产、减产。上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将阿根廷大豆产量数据下调了60万吨,为3220万吨,原因是天气干旱,大豆受灾严重。阿根廷农业联盟则称,该国2008/09年度大豆产量预计减少至3050万吨,这远低于其之前预估的5000万吨。此外,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周作物生长报告显示,目前美国大豆新作种植仍远落后于5年平均水平。
此外,中国收储也拉动了全球大豆价格。我国收储价格为3700元,对大豆价格产生支撑。冲着中国的高价收储政策,国际大豆流向中国。中国海关数据显示,1-4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9.1%至798万吨。4月进口量同比增长35%至257万吨。5月25日,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预报称,5月预计中国大豆到港约达创纪录的429万吨,6月预报到港约411万吨。王健表示:“进口增长弥补了中国大豆收储掉的部分。”这种收储拉动的需求更凸显出供给的趋紧,拉高了国际大豆价格。5月19日,CBOT大豆期货再度创出7个月新高。其中,7月大豆上涨15.5美分/蒲式耳,报收于1162美分/蒲式耳。且在国产大豆被收储,进口大豆拥有价格优势的情况下,企业纷纷采用进口大豆,所以国际豆价上涨传导到了国内食用油上。
抛储有望平抑价格
“现在进口大豆成本上升得非常快,已经高于国储收购价了。”王健表示,“目前进口大豆的价格已经达到4000元每吨,而国产大豆则大概是3800元每吨左右,进口大豆已经无利可图。此外,由于下游需求不旺,贸易商的出货情况并不好。”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饲料、粮油分析师张紫阳告诉记者:“大豆压榨产出豆油和豆粕。目前,由于甲型H1N1流感侵袭,养殖业处于低迷的状态,猪肉价格低迷使得许多豆粕加工厂目前以观望为主。随着夏季到来,养殖业本身就处于淡季。豆粕需求萎缩同时抑制了豆油的生产。但从豆油本身来看,其下游需求也没有大幅回暖态势。”
另外,市场传言5月底至6月,国储将会抛售大豆。张紫阳分析,目前,大豆收储了725万吨左右,相当于我国两个月的压榨量。不过,考虑到常规收储,不会全部抛出,可能抛售一个月的量,也就是300多万吨。考虑到大豆市场的国内外关联度较高,这点抛售量对于国际市场来说作用不大。不过,他认为:“抛储对于市场短期可能有影响,价格存在回调可能。”
日前,有媒体透露,丰益国际正式启动在华上市进程。业界猜测,如果上市成功,丰益国际将获得更多资金,用于种业、米面等粮食加工业务上。
在华跨国企业对农产品行业的布局已有从单一层面向多元拓展的势头。专家认为,这些企业向农业源头的产业如种业、化肥等行业的扩张更危险,值得警惕。
涨价现象的背后
近日,丰益国际子公司益海嘉里旗下品牌金龙鱼部分食用油已经在零售市场涨价10%,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
上海财经大学都市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吴方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益海嘉里涨价10%属于企业正常调价行为。产品价格有涨有跌是正常的,只要调价不属于恶性涨价,不是垄断利润即可。价格上涨大大超过原料价格上涨即是恶性上涨,而豆油价格的提价是在国际油品价格上涨背景下的,所以不属于恶性涨价。”
近日,益海嘉里相关负责人也对调价事件作进一步解释,称在调价之前益海的确存在倒挂现象,比例在9%以上,在调整以后,也基本上处于成本收益持平,并未有很好的利润空间。去年8月以来,益海嘉里率先降价,负责人回应:“这次回调幅度相对于之前2009年2月所降10%的幅度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