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部分农民工回家 种植意向出现新的变化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4-24  互联网

眼下正是安徽水稻产区春耕备耕时节,日前,记者来到皖南的宣城市和铜陵市,了解春耕生产情况。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农民工无法外出打工,他们更希望在农业上有所作为,因而今年水稻的种植意向增加;由于受去年棉花价格走低的影响,今年许多农民放弃了棉花种植;农民最盼望农资价格稳定,最希望提供金融服务。

  政策和市场对农民种植影响大

  安徽省宣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久前做了一个抽样调研,他们调查了155户农户,总承包面积为 1205亩。调查显示,去年早稻实际种植面积86.4亩,今年意向种植126.8亩,46%;去年双晚实际种植115.5亩,今年意向种植139.8亩,增长12%;去年棉花种植27.4亩,今年意向种植15.1亩,减少53.5%。
  宣城市农业委员会王士发主任说,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趋势分析和多方情况判断,预计早稻种植面积可达35.3万亩,比去年增加6%。双晚种植面积也会有所增加,可达40.5万亩,比去年增加8%左右。而相比较,棉花、蚕桑、低山茶叶等种植面积都会有较大幅度下降。
  王士发说,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对国家粮食安全是件好事,今年种植意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几方面: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农民外出打工减少,留在家进行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增加了双季稻面积。二是农资价格总体回落、稻谷最低保护价提高和种粮补贴,农民种粮收益有所保障。今年稻谷最低保护价格提高了0.1元,农民种植水稻可以多获得每亩100元的收益。目前,一亩水稻补贴包括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补贴等能拿到100多元。这两项加起来,一亩粮食政策性的收益可得200多元,而且是稳定的。三是受上年度棉花产量下降和价格暴跌的影响,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从而也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
  “农民现在种田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影响较大。”王士发说,“这本来是件好事,这说明农民的市场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但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政策应该做好引导作用,防止农民盲目跟风,毕竟现在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种植结构和面积的大起大落容易造成价格的波动,最终伤害的还是农民。
  他以棉花为例,去年棉花价格下跌到每斤1元多,必然影响到今年的种植面积。棉花比水稻还要耗费更多的劳力,价格至少保证在2元以上农民才能有收益。但棉花又是战略物资,国家应当保证棉花一定的种植面积,否则进入涨涨跌跌的恶性循环,对棉花种植、纺织产业以及棉农都不利益。当前国家可以考虑将棉花种植也纳入到种植补贴中,以稳定农民的收益。

  土地不流转,农业难发展

  宣城市宣州区是安徽省农机化先进区,随捉农业机械的增多,农机手又多了一些“烦心事”:农机的作为越来越受到“限制”,小田块让农机无法“大显身手”。
  苏宏是宣州区孙埠镇西马村农机合作社的社长。他本人自2004年购买大型农机以来,已有2台进口的联合收割机、1台插秧机、1台播种机、1台大型拖拉机、1台小型拖拉机和1台机动喷雾器,其个人的机械装备在安徽省名列前茅,价值已超过60万元。由于其在农机化推进中的突出贡献,2008年安徽省政府奖励他一台大型拖拉机。开着省政府奖励的拖拉机回家,他引来了村里不少农民羡慕的眼光,他的举动也推动了当地农机的发展。由于购买农机的增加,村里农机能手自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他被推选为社长。
  苏宏说,西马村也是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一亩地,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非常不适应农业机械的发展。如果耕地向大户流转,更适宜农机的使用和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他说,目前西马村土地流转的大户也不过二三十亩,这一点耕地根本不适宜大型机械作业。所以,一到夏收或秋收时合作社都是组织机械跨区作业。
  据宣州区农委农机局王修乾局长介绍,目前该区耕地面积80万亩,有农机2.6万台(套)。一方面说明农机普及率近几年迅速提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机的使用效率低下,农民种田不必要的投入增加了。
  苏宏说,土地不流转,农业难发展。他现在为村民带耕100多亩,但是大部分是分散的,田与田不挨着。他说:“如果这些田是连片的,我就可以整理沟渠,拓宽机耕路,也可以将4行的插秧机换成6行到8行的。”
  不少农民认为,中央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但土地不集中现代农业也恐难发展。现在农田基础设施损害严重,一些地方沟渠多年没有清理,排灌不畅,不能发挥灌溉作用;土地规模小,种田成本相对就高;种植结构布局混乱,一家一户种植“插花田”较多,田间管理不均衡,造成排灌、病虫害防治无法管理。农民形象地说:“这边药还没打完,虫子就飞到另一块田里去了。”农民说,所有这些都与耕地不集中有很大关系。
  “如果土地能集中,我们就能做一些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苏宏说,“我们甚至可以向现代农业发展,搞规模农业和高效农业。希望政府能在土地流转上出台比较具体的办法,以促进土地加速、规范、合理的流转,提高农业效益,保障农民增收。”

  最大的心愿是农资和粮价稳定

  46岁的汪道权是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钟鸣镇新联村的种粮大户,在原先750亩地的基础上,今年初他又从周边农户手中租下了近1300亩地。但展望未来的发展,这位搞了近十年规模化粮食种植的农民却是“喜忧参半”。
  “作为一个种粮农民,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农资和粮食价格能保持稳定,不要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这种波动对种粮农民的影响很大。”汪道权说。
  汪道权告诉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贴,让他看到了搞规模化粮食种植的希望。但一想到去年化肥价格高涨使他的种地成本增加了近4万元,他就担心手里土地越多,粮食和农资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就越大。
  汪道权的担忧道出了金融危机之下广大农民的心声。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也不断显现。
  记者在当地农村调研中了解到,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除了价格因素牵扯种粮农民和粮食企业的“神经”外,金融服务薄弱也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铜陵县钟鸣镇金龙村,当地致富带头人迟秋雁告诉记者,2008年初南方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让她遭受了60多万元的损失。“一夜之间100亩钢架大棚几乎全部倒塌,本来等着春节上市的草莓、提子等水果也被压在雪下,对于全家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在政府的帮助下,迟秋雁的大棚经过修复已经于去年8月重新开始种植。经历这场灾难后,她从内心深处希望能通过办理农业保险为自己的大棚种植加一道保险。可让她遗憾的是,县里去年开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目前只限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七个品种。
  “希望政府能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同时也希望政府能为农民贷款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担保支持。”迟秋雁说。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这些政策对农民来说,依然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农机大户苏宏说,现在不少农民为了享受补贴,想购买农机,但大型农机一次性购买资金又不够,到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又贷不到,这无疑制约了农民购买大型农机。他希望中央的政策能真正落到实处。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4-24/4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