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部六省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快步前行 (2)

网友投稿  2009-04-16  互联网

        延伸小麦种植加工产业链条 

        在前往河南漯河的途中,记者看见道路两旁挂着很多北徐庄的企业条幅,色彩鲜艳,迎风招展,非常吸引人,可仔细看大道两边的田野,哪有村庄呢!都是漂亮的厂房和气派的学校,一打听,我们经过的正是河南省著名的亿元村———北徐庄。 

        今日的北徐庄,就是这样一个厂房林立、花园一样的现代村庄,村里文化广场不仅干净整洁,还竖起一个LED大屏幕,漂亮的健身设施、美观的广场路灯,成为村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走进村子,正赶上带头人徐德全给村民开大会,喇叭里徐德全洪亮的声音让人驻足倾听。 

        北徐集团董事长徐德全20岁被推举为生产队长,27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开始艰难的创业之路。 

        在初期创业积累了30万元资金后,1994年,北徐庄开始建第一面粉厂,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半年就建成了。自此北徐庄挂面厂、第二面粉厂、饲料厂、种猪场蓬勃兴起,15年间,粮食加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类加工,废物综合利用,一条具有北徐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展现在人们眼前。 

        在北徐面粉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现代化的设备。这家公司采用微机自动控制,引进了瑞士先进制粉工艺,日处理小麦700吨。 

        这个面粉厂,拉动着樊城、大郭等乡镇建立起10万亩无公害小麦种植基地。北徐庄负责宣传的徐发青告诉记者,企业收购优质小麦、玉米的价格,要高于市场价5%,极大调动了农户积极性。对于农户,企业免费提供农药、指定良种、统一进行技术培训。 

        北徐集团还与三县一区的16万农户、26个乡镇粮所、36个粮食收购站签订优质小麦、玉米种植、收购合同,每年仅合同定金发放就达720万元,带动种植面积达60万亩。 

        徐发青说,北徐庄从加工面粉到生产挂面,再到生产饼干、蛋黄派、月饼、薄饼,这条小麦产业链不断丰富。2008年春节,北徐庄开发了市场热销的馍片,仅两个面粉厂就每年消化优质小麦18万吨。 

        生猪的养殖与加工是北徐庄另一个颇具活力的产业。1998年,北徐庄已经建起年出栏生猪10万头的良种猪场,到2003年第二种猪场建起,年出栏数达到30 万头。为了稳定产业链条,北徐庄从2000年开始建成年产30万吨的饲料厂,2008年,年产35万吨的第二饲料厂建成投产,在生猪养殖源头上进行质量控制。同时与河南广安集团合资建设年出栏20万头的种猪场,与江苏雨润集团合资建设雨润北徐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年加工生猪150万至200万头。 

        在北徐庄,一粒麦子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循环:小麦加工面粉,面粉加工挂面和饼干,麸皮生产饲料,饲料供应猪场,猪粪和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水用来沼气发电,沼渣制成有机肥,有机肥再施用蔬菜和小麦。

        希望在广袤的田野上 

        农业是人类食品之源和生存之本。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多,耕地少,农业关系到我国13亿人口的生存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能使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业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原料,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源泉。我国是一个市场大国,农村是这个市场的最大增长点。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的背景下,通过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有很大的空间。 

        农业是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目前中部地区的耕地面积为 28991.6千公顷,占全国23.8%,其中粮棉油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1.8%、28.4%、44.5%,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不仅满足了本地区的需要,而且也大量输出到其他地区。农业历来是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中部六省中除湖北外五个省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河南、湖南均高出近 10个百分点。因此,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全国的粮食安全,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 

        中部地区正在充分利用农业的比较优势。首先是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灌溉便利,拥有平原、丘陵、草场和湖泊等多种适宜的农业生态系统。其次,中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从事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大,有利于开展农业的精耕细作和适度规模经营。再次,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中部各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紧紧抓住粮食安全不放松,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中部粮食增产、粮食输出量都占全国一半以上。 

        中部地区正在积极创造农业的竞争优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重视良种的推广,促进技术应用,科技创新增强了农业的发展后劲;中部地区率先进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等,制度创新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内在的动力。从中国的“大粮仓”到国人的“大厨房”,农业产业化大大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 

        中部地区可以深度发掘农业的潜在优势。首先,中部的城市化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工业化体系也日臻完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条件已经具备,工农业的协调互动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竞争力的提高。第二,中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形式普遍存在规模过小、机械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不足的问题,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将促进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第三,中部地区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许多特色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助推“一村一品”,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农产品市场。第四,中部地区拥有众多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实力雄厚。因此,研究和推广高效生产、优质生产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促进中部地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空间。 

        提升中部农业竞争力大有作为。经验表明,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首先,要把农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第二,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要与市场化运作紧密结合,重点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塑造农产品品牌。第三,激励市场主体的科技创新。依靠创新提高农产品生产力和转化力,要依靠创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依靠创新提高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等。第四,大胆创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要积极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中去;要构筑信息、物流、中介服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无缝对接。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4-16/44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