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邮政储蓄:一个世纪风雨历程 (2)

网友投稿  2009-03-31  互联网

  邮政在全国一共有5万9千个邮局,其中,3万6千个邮局办理邮储业务。这就意味着,邮储银行的建立涉及到3万6千个网点的改造,可以想见这项工程的规模和难度之大。虽然资金紧张,邮储银行仍积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网点、网络的改造建设。银行成立两年来,全国新增网点达到638处;此外,还有近1 千处全功能的精品网点和3千余处理财专区在全国各地投入使用;同时,邮储银行还新布放了8千余台ATM,目前全国邮储的ATM已经超过2万台。

  陶礼明说,“在组织机构建设的同时,我们不能等,还要把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抓紧办起来。”

  从前的邮政储蓄除了传统的储蓄、汇兑业务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金融服务。而现在,邮储银行陆续推出创新性金融服务产品,逐渐从基础性的大众金融服务向较复杂的金融产品转化,向全功能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型已初现端倪。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2周年来,共推出“华商联盟”、“账户管家”、“ 亲情汇款”、“淘宝绿卡”、“商易通”、“好借好还”小额贷款、“佳信家美”住房信贷、“创富天富财富”人民币理财、“储汇聚财”外币理财等金融新产品达上百种之多。

  目前,邮储银行已经拥有个人、信贷、理财、国际、公司、批发类资产、信用卡等全功能业务。其中,仅代发养老金、代缴水电煤气费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中间业务,就达到40余种。

  当然,邮储最为重视的服务之一当属小额贷款业务。为此,总行专门成立了小额信贷业务部(也即农村金融服务部)。陶礼明表示,今年将会把省、地、县级邮储银行的农村金融服务部建起来。

  机构到位,硬件齐了;服务开展,软件齐了;而协调运作软、硬件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也要一并跟上。对于一个全新的银行来说,管理和经营风险可以称得上是最有技术含量、最核心的工作。银行够不够好就要看管理和经营风险的能力够不够强。邮政储蓄在依靠转存款吃利差的历史中,可以说完全没有风险,在风险控制方面经验欠缺。由此,陶礼明特别指出,“学习现代银行的管理经验,是邮储银行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长期的任务,一方面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还要树立‘合规’的企业文化。”

   成功推行小额贷款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一号文件”形式提出,要“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拿到银行牌照后,邮储银行首先推动的是主要面向农民的小额、零售、个人的信贷服务。

  陶礼明说,“过去我们有很多压力,邮储网点多、信誉好,农民愿意来存钱,但由于只存不贷,被批评是‘抽血机’。成立银行后,为什么我们先办小额信贷这件事?就是希望利用二十多年积淀下来的零售客户、优势和经验,尽快的依靠农村网点,把支持三农的贷款服务办起来,向农村返还资金,给农村‘输血’。 ”

  挂牌三个多月后,邮储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分支机构的同时,首先于2007年6月在河南长垣县试点无抵押小额贷款。截至2009年1月底,小额贷款业务已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邮储网点开办,累计放贷50万余笔,金额达300多亿元。陶礼明说,“我们希望今年做到500个亿。”

  另一个数据也可以体现邮储银行在支持三农方面的努力:截至2008年底,在邮政金融网络吸收的2万多亿元存款中,通过银团贷款、协议存款、债券投资等多种渠道实现资金回流农村累计发生额7000多亿元。

  除了向农村注入资金之外,邮储银行的小额信贷服务也给农村的金融市场带来了竞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曙光曾撰文说,“(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能够引发农村金融市场的良性竞争,使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信社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的基础上提高各自的经营效率,增强创新意识,从而为农村经济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事实也证明,适度竞争改变了以前农信社独家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局面,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广度、深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陶礼明说,“今后农村金融服务的理想格局是,有小额信贷公司、有农信社、有邮储银行、有农行等等,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和城市人一样,享受到有竞争的存款、汇款、贷款服务。有竞争的服务质量就会好。当然,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优势,用不同的优势来共同为人民服务,这是件好事。”

  当然,办好事也需要有实力。前几年,出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在农村撤点。那么,邮储留守农村,是否也面临着经济压力?

  陶礼明回答记者说,“除了小额贷款业务,我们也做面向大企业的大型批发类贷款,效益不错,宏观层面上也能促进经济发展,虽然农村小额信贷的规模不可能超过大型企业贷款,但二者并不矛盾。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去年放出的约300亿小额贷款,基本上收支平衡,略有盈余。”他强调,“我们的小额信贷要把握一条最根本的原则,作为一种产品、一种技术,小额信贷成功的原因在于盈利,否则就不可持续。现在,邮储银行的支农小额贷款这块业务没有亏损,所以就能可持续发展。”

  据邮储银行提供的材料,截至2008年12月31日,该行存单质押贷款业务全年实现利息收入超过1亿元,小额贷款业务全年利息收入超过6亿元。

   大众银行本色不变

  虽然邮储花大力气办小额贷款、支持村建设,但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乡村银行”。邮储的目标是建设成一家全功能的现代商业银行,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农村。

  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邮储银行目前排在国内第五大银行的位置,但是,其网点的覆盖范围却远远超过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这是邮储银行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此外,截至2009年2月底,邮储银行的开户数量已经达到了3亿户,二十多年积累下来的零售客户群和良好信誉也为邮储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邮储在大城市对高端客户和企业客户的服务距离竞争对手还有不小的差距。“作为一个全功能银行,我们不能放弃在大城市的高端用户、企业用户的市场。邮储银行要用相当的时间来挤进这个市场、和大型银行竞争。”陶礼明如是说。

  虽然邮储银行也瞄准了大城市的高端客户,但现状是,其60%的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城市的网点也多临近居民社区。有媒体概括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客户被称为“硬骨头”——服务对象数量庞大,服务成本高,利润微薄,客户群体中低收入人群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这些“硬骨头”客户对邮储银行来说就是上帝。

  民国时制订“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这一经营方针的人可能不会想到,这一理念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会继续保留大众银行的本色,这是企业文化的根基,要教育员工,有能力的一部分网点要去为高端客户服务,但是大部分网点,特别是农村网点,还是要为大众服务,为农民和城市的中低收入阶层服务。”陶礼明说,“现在中国的银行数量不少,但是批准我们组建这家银行,就是要求我们组建一家有特色的银行,如果和别的银行一样就没有意义了。”

  从07年到09年,邮储银行从过去的邮政内设的储蓄机构转轨成一个真正的商业银行,最艰难的一步已经走过,但这只是新长征的开始。用陶礼明的话说,“从一个全新的银行机构,到一个现代化的全功能商业银行,还将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个艰苦努力的过程。”虽然前路漫漫,陶礼明依旧充满信心,“ 五年以后,我有信心邮储会成为一家很优秀的银行。”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3-31/4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