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期货市场推动粮食流通体制变革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3-17  互联网

        我国依托期货市场发展粮食流通体系的现实性

  受粮食生产流通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粮食现货市场存在着明显的时空矛盾,使粮食生产和经营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而期货市场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为粮食产业提供有效的市场稳定机制。期货市场发端于农产品流通,其价格发现、转移风险的运行机理,能够有效解决粮食产销季节矛盾,是解决粮食价格蛛网陷阱、配置粮食市场风险的有效工具,有助于改进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供求平衡、有效回避价格风险。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除了一般的农业市场困境外,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大市场矛盾突出,粮食产业发展存在许多障碍,借助订单农业的现代组织形式,有效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建立“订单+期货”、“贷款+期货”粮食流通模式,符合我国农业特点,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具有很大的发展必然性。

  农发行致力于信贷支持订单农业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避险机制,农发行很难实现信贷支持与风险防范的有机结合,因此这项业务一直没有开展起来。“订单+期货”、“贷款+期货”方式,可以为农发行信贷支持订单农业创造条件,通过这种模式,农发行贷款可以有期货价格参考,而且由于有了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能够使企业事先锁定经营收益,有效转移风险,从而确保信贷资金安全,使期货订单成为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政策防火墙。

  有信贷支持的订单农业和合同收购。如下图所示,农发行根据期货市场价格预期和与农户签订订单价格情况确定对企业发放订单贷款的标准,依此来发放贷款。同时,支持企业在期货市场对订单进行套期保值,以锁定订单收益,这样农发行信贷资金就有可靠的回收保障,订单农业也会因为信贷扶持得到很好的发展,实现农户、企业、农发行的三赢。

  信贷扶持型期货订单模式图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包括:一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我国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资源整合难度大,产业化程度低,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小生产”难与“大市场”对接,农产品的附加值小,农业投入的收益低,农民增收的难度大。二是财政转移支付在农民增收中作用有限,由于农业人口多,补贴、取消农业税在农民增收中比例较小,增长空间有限。三是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增加的收入容易被变动的价格所“吞食”。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政府大力倡导和积极发展农业中介组织,以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通过中介组织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推广订单农业,引导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种植收益。但是,农产品对外开放后,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大、变化快,在有效市场信息传递不够畅通和风险管理工具少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的风险很大,订单农业的履约率很低,影响了订单农业的推广,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最终农民收入的增加也难以保证。

  国外经验表明,期货市场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稳定农业收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为“三农”服务的新模式,即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采用“ 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和“订单+期货”、“贷款+期货”的经营模式,锁定农产品销售价格,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订单农业履约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值得借鉴和推广。

  目前,我国中介组织现状是龙头企业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比较松散,凝聚力、感召力不够强,合作组织的作用难以发挥。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大多处于探索阶段,数量少,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户的信用等方面作用有限。因此,实际上在订单农业推广过程中,必须要有产业龙头企业来主要带动。

  但是,目前龙头企业还面临很多困难,在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时,涉及市场、资金、农机、农资、国家农业优惠政策等,受制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为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在运作过程中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政府的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龙头企业几乎无法运行。例如,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已经取消了信贷资金入市的限制,但信贷资金入市还有很多实际操作和管理方面的困难,政策上也没有明确,没有相应资金来源,缺乏操作的政策依据,信贷资金管理难度大,使得很多农业龙头企业由于缺少信贷资金的支持而无力开展套期保值。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银行对企业贷款时,往往将发放对象参与期货市场的程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或依据,对开展期货套期保值的企业优先予以贷款支持。事实上,企业和银行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回避价格变动的风险,则银行的贷款也面临着呆、坏账的危险。农业龙头企业可以解决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与集中、大宗的期货交易的矛盾,成为农民参与期货市场的“代理人”。因此,发展“订单+期货”、“贷款+期货”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现实任务。

  美国市场套期保值经验介绍

  在美国,即使是政府对农业和农场进行了大量的补贴,期货市场仍是粮食价格波动问题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成为许多农业保护政策的重要参考和立足点。农民利用期货价格信息,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生产,通过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回避价格下跌的风险,保证获得稳定的收益;粮食流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订单农业风险,通过“订单+期货”的模式,有效联结农场,获取稳健收益;美国政府在各项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也把期货价格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1.美国期货市场在现货贸易中的应用

  美国现货贸易与期货市场的关系十分紧密。首先,期货价格已被公认为是最真实、最权威的价格,为广大现货商提供重要的生产经营参考,是现货企业每日必看的价格。很多企业专门设有期货分析部,对期货价格走势进行跟踪、分析和预测,并结合现货市场情况为企业高层领导提供经营建议。在国际市场中,现货企业在签订贸易合同时,通常都以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以期货价格加上基差来确定合同价格。其次,现货贸易商在签订合同后,往往都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期货交易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再次,美国的现货市场十分发达,信用机制完善,期货市场的规则制度比较宽松,交易交割成本低廉,从而使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系十分紧密,价格相关性较高,使现货企业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保值效果。

  正是借助于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美国农产品贸易形式不断深化,建立了以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定价方式,使得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机制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大大节约了市场成本,极大地带动了贸易便利化,促进了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高度组织化。在这样的市场机制下,期货市场成为统一定价市场,现货市场以期货市场为支撑,演变成物流实现方式,使市场效率不断提高,市场活力不断发挥,并带动农产品流通方式市场机制的深刻变革。

  2.美国期货市场在订单农业中的应用

  美国除了个别大的农场主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回避风险外,绝大多数中小农业生产者通过各种销售合作社参与粮食流通。合作社一般是由农民自发创立、自愿参加的,并且由农民自己控制。合作社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农民销售粮食,回避价格风险。农民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对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判断,与销售合作社签订某种协议,合作社再进入期货市场进行保值。农民与合作社签订的协议实际上是一种订单,通过这种方式保证自身收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而合作社将分散的生产个体集中起来,解决了广大农民单独参与期货市场保值的资金困难,促进了农业产业的稳定和发展。

  美国合作社与农民签订订单的方式非常灵活,常用的有远期交货合同、固定基差合同、最低卖价合同和最高买价合同等。远期交货合同是农民与粮食收购站签订一份远期合约,该合约确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某一确定价格,由农民向收购站出售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固定基差合同与远期合同比较相似,只是合同执行价为当时期货价格加上固定基差。最低卖价合同和最高买价合同则更为灵活,相当于农民在确定最低卖价(或最高买价)的同时买进一个看涨(看跌)期权,既令农民在保证其最低销售价的同时,又不会错过价格上涨的机会。目前,这几种方式在美国订单农业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

  正是得益于对期货市场的有效利用,美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合作社或流通企业)能够在连接市场与农场的同时,规避风险、驾驭市场,既保护了农场主的利益,不断加深和强化对农场主的服务能力,又保护了自身的利益,不断提高市场经营能力,实现了自身的持续稳健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美国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成为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市场机制支撑。

  构建贷款与套保有机融合的具体操作流程

  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可以实现农民、企业、农发行三方共赢,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途径,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才能够真正起到理顺“三农”问题关系的效果。

  首先,农发行贷款收购本地定点存储问题。为了监督粮食收购及销售,确保资金回笼,农发行要求利用发行贷款的企业,对于收购的粮食实行本地定点存储、粮食出库资金回笼的政策。应该说,从农发行保护资金安全角度出发,这一做法无可非议,但对于粮食企业来说,这无论对于其期货套期保值还是现货销售均构成巨大障碍。在套期保值方面,如果涉及到实物交割,从粮食运至指定交割库制成仓单到最终交割货款回笼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差,这显然是原有政策所不允许的。即使在现货销售方面,由于目前粮食现货销售及付款方式日趋灵活,本地定点存储、粮食出库资金回笼的政策也使得贷款企业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其次,对于绝大多数粮食企业来说,其自有资金十分有限。本身收购粮食的资金即来源于农发行,而在贷款时,农发行还要收取10%的风险保证金,这就使得企业根本没有资金用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操作,因此即使出现好的套期保值机会也无能为力。实际上,新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已经取消了信贷资金入市的限制,因此在企业套期保值方面,要想获得双赢的结果,建议农发行方面给予适度扶持,可考虑将收取的10%保证金返还企业作为套期保值保证金,专款专用,同时与期货公司三方共同监督。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3-17/4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