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6大举措着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网友投稿  2009-03-17  互联网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全球农业面临的收入与效益、供给与需求、生产与资源的矛盾凸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地多人少的国家,还是地少人多或地人适中的国家,都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作为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突出矛盾的有力措施。

        一 核心观点高效农业具有鲜明的标志和特征,主要是:

        ●农业区域布局得到优化

        ●农业资源得到科学利用

        ●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农业比较效益大幅提升

        随着农业国际化发展和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推进,一些农业发达国家高效农业发展不断加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全球农业面临的收入与效益、供给与需求、生产与资源的矛盾凸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地多人少的国家,还是地少人多或地人适中的国家,都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作为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突出矛盾的有力措施。近些年来,许多国家从本国资源禀赋出发,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高效农业发展迅速,效果显著。从一定意义上说,未来全球农业的竞争是发展高效农业的竞争,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竞争。 

        高效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市场需求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巨大动力。发展高效农业,应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出发,以最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生产适应消费者多样化、优质化需求的农产品。从这个角度讲,高效农业意味着:农业发展方式得到转变,农业区域优势发挥和市场需求得到有效结合,形成农产品进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流通营销体系和能力,以及应对农业国际化竞争和挑战的较强实力。

        高效农业是以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有力支撑的农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提高农业效益的根本途径。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从这个角度讲,高效农业意味着: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得到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和健全;农业科技培训不断加强和扩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高效农业是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农业。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是发展高效农业的主要目标。发展高效农业,必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讲,高效农业意味着:坚持高产、优质、高效并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得到有力保障。

        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经营模式。高效农业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明确的市场导向、有力的科技支撑,以及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具有鲜明的标志和特征。主要是:(一)农业区域布局得到优化。坚持把优化区域布局和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前提和基础。农产品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发展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二)农业资源得到科学利用。坚持把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条件。农业资源和农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农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程度得到明显提高。科学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坚持把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四)农业比较效益大幅提升。坚持把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核心任务。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持续增收动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农民尽可能多地得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利润。

        二 核心观点要充分认识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高效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客观要求,是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

        (一) 发展高效农业,有利于解决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与农业资源制约加大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逐步减少。从国内外的农业发展规律看,发展高效农业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发展高效农业,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并举之路,既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又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既可以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又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高效农业是通过提高单产、节约资源提高产量和效益的,既是高产、优质农业,又是资源节约型农业。这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面临资源制约加大的矛盾。

        (二) 发展高效农业,有利于解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近些年来,虽然农民收入连续几年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农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目前农业比较效益低是农民收入低的主要症结所在。发展高效农业,可以实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提高附加值增效,这就从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等关键因素上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只有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问题。

        (三)发展高效农业,有利于解决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的矛盾。我国必须大力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然而,经营分散,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发挥。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和养殖业,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可以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和经营规模、组织化程度等方面有力克服低效农业的弱点,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为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

        (四)发展高效农业,有利于解决保护生态环境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矛盾。随着全球农业的加快发展,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增加,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这就要求加快发展高效农业,把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积极发展高产优质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

        三 核心观点发展高效农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创新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高效农业发展,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一) 确立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要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要按照农业区域优势,确立当地的产业目标和主攻方向,建设优势农业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产出率和商品率。目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产业带已基本形成,全国已建成41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对农产品增产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要进一步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加强牧区水利建设。要建立健全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农业体系。

        (三)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要循环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深度开发利用农产品,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综合发展种养加工业,提高农业整体产出率。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积极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要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

        (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核心。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建立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技术体系。要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拓展农机作业领域。要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要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

        (五)创业经营方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经营要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要加快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确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公益性地位,尽快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六)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3-17/4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