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村消费 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3-13  互联网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说,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而广袤的农村被政府纳入“培育”和“拓展”的重点——政府要在村建设的美好蓝图上,通过消费惠民描抹出绚烂夺目的新的一笔。

         消费补贴:农民正在得到实惠

        “才花了1200块!这在以前可不敢想呢!”河南省通许县朱砂镇村民张老太反复擦拭着新买的洗衣机,笑得合不拢嘴。 

         以前洗衣机太贵,买不起。冬天洗衣服时,张老太的手冻得像两只通红的萝卜。

       “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挨冻了。”张老太沟壑丛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这样的幸福可不单单是张老太在独享,幸福的河流在全国各地蜿蜒流淌。

        2007年,随着中央政府在河南、山东、四川进行家电下乡试点,农民们惊喜地发现,购买彩电、冰箱(冰柜)、手机、洗衣机等日常家用电器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还能得到产品销售价格13%的补贴!

        农民的消费欲望就这样被激发出来,试点省市的农民高兴地把过去只能远远观望的“奢侈品”往家里搬。

       “农民都是理性的消费者,当产品价格高于心理预期时,农民的消费需求趋于保守;而一旦价格降到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农民的消费需求高涨就是必然的事情。”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黄强委员总结说,“尤其有价格补贴的激励,农民在消费方面当然会更加积极。”

        而为了满足农民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家电下乡从试点地区向全国推广,一场惠及9亿农民的“消费惠民”行动铺展开来——农民花钱从未像今天这样积极主动。

       “刺激农村消费,带给农民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带给国家的则是内需的极大拉动,两全其美!”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委员说。

         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18日,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已超过五百万台。潜力,正在变成现实。

        “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一旦被激活,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将是巨大的。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这种拉动作用意义非凡。”中骏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朝阳委员这样评价。

        消费现状:低迷状态有待改变

        江西省进贤县三阳集乡凤凰村统计人口有4200多人,但让村民感到迷惑不解的,一是全村有学龄儿童近500人,而村小学连200个学生都不到;二是村里享受政府补贴开的“凤凰超市”,要不是周末有一些孩子来买食品,平时守一整天,也卖不了10块钱的货。

        对农村消费迷惑不解的不仅仅是凤凰村的村民。

        据测算,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实施4年,预计累计会实现销售6亿台(件),拉动国内消费约一万六千亿元。但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洛娃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克勤委员通过市场反馈和深入考察发现,农村消费市场虽然前景广阔,目前来看,总体上却仍处于低迷状态。

       “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不无担忧地说,“按照户籍人口计算,目前农村人口有9.6亿,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农民和农村市场,理应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角,但目前来看,现实状况同理论预测还有很大出入。”

        一组不容忽视的数据是,在全部居民消费总额中,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62.1%下降到2007年的25.6%,29年间下降了近3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也从上世纪初的30%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 10%;2002—2007年,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36.6%,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却减少5.3%……

        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委员的关注:“当我们为国家开拓农村消费市场‘鼓’与‘呼’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事实上,农民的消费欲望仍然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在目前农民工大量失业、未来收入不明朗的情况下,农民的消费需求甚至有可能萎缩。”

        对此,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自立委员表示认同,他说,从目前情况来看,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尤其对于处于温饱阶段的农民,其消费以生活基本需求与农资消费为主,对于家电类产品一般不会采取超前消费;加上家电类产品的后续支出如电脑上网费、手机通讯费、电费等等,使得农民在购买‘奢侈’消费品时,必定会精打细算,三思而不一定后行。”张自立说。

        消费前景:无穷潜力终将释放

  听说买冰箱能拿到国家13%的补贴,湖南省洞口县又兰镇凤溪村村民刘辛仁一开始很是兴奋了一阵,打算买一台,因为夏天温度高,剩饭剩菜搁在冰箱里就不会坏。

       “买台1000多块的冰箱,能省一百多,多好!”但几天深思熟虑后,刘辛仁又决定不买了。

       “家里要砌房,孩子要上学,我又没有打工收入了,冰箱的事还是算了吧。”刘辛仁咧着嘴,一脸无奈。

         刘辛仁的无奈是目前农村消费的一个缩影。

       “13%的补贴虽然对农民有很大吸引力,但部分经济情况不是太好的农民仍然观望多于行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成贵委员一语中的。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的收入和消费要比城镇低很多,2008年公布的城镇居民收入有15000多元,农村只有4760多元——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城镇居民的收入。

       “二元的收入格局必然导致二元的消费市场,在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民即使有消费需求也没有消费能力。”李成贵对记者说。

        这样的尴尬境地,在金融危机造成大量农民工失业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明显: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两部分,目前,非农收入也就是就业工资性收入占到57%,而农业收入只占43%。农民工失业也就意味着非农收入的减少,这为农村消费无疑设置了一道高门槛。

      “但是,对于农村消费来说一个利好的消息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中央财政拟安排的‘三农’投入达到了历史性的7161亿元!”王红玲委员不无兴奋,“而且政府提出要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稳定生猪生产,实施奶业振兴规划,推进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这一系列的举措,必将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 

        迟福林委员也认为,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偏低是制约农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在农民收入提高的情况下,他们的消费能力自然会水涨船高。 

       “而如果政府能进一步以农民工为切入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消费低迷的问题,到那时候,农村消费将是一幅绚烂画卷!”迟福林描画着农村消费的远景,充满信心。(记者 肖国忠 肖一)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3-13/4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