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扩大农民增收

网友投稿  2009-03-11  互联网

在今年的两会上,农民增收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正如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史俊通说的:现在,农民增收是政府“三农”工作的中心,扩大内需离不开农民增收。
  当前,农民的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来自种植养殖业的收入,约占农民收入的50%;二是工资性收入,也就是外出务工收入,比重接近40%;三是政府补贴和土地流转收益等,约占10%。那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农民该如何增收———
  做好“老本行”,向农业要效益
  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民的“老本行”,目前仍然占农民收入中的大头。如何在这方面增加收入?
  调整种植结构,瞄着市场安排生产。“要搞现代农业就必须更新观念,以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带动村级经济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砀山县白腊园村党支部书记刘瑞莲说:“搞设施农业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渠道。我们村果树多,在大棚里面种油桃,效益很高。”刘瑞莲特别推荐设施农业。
  搞产业化经营,土地人工都挣钱。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沭县农业局刘建文介绍说:“我们那里农业产业化发展得不错,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龙头企业与合作社之间通过土地流转联系起来。一般来讲龙头企业自己不能和一家一户的农民打交道,这就需要靠合作社来集中土地。龙头企业一方面支付土地承包费,一方面请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发给农民田间管理费。田间管理按统一要求进行,施肥、农药标准统一,可以避免农药超标。我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县南古镇合作社最初搞土地流转时,还要政府的乡镇工作组来推动,流转了500亩地用了半个月时间。后来农民看到每亩地每年能拿到620元的转包费,田间管理每天25~35元,一年收入几千块钱,这种方式被认可后,村里大喇叭一广播,600亩地的流转合同不到半天时间就签完了。”
  发展合作社,联合起来增效益。“发展合作社是一个很好的增收渠道。”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沭县农业局刘建文说。“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我们县已成立了112个专业合作社,有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类型很多。可以说老百姓已经初步认识到合作社的好处了,很多人自觉去工商部门登记。我们那里的草庄镇有养鸡的传统,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养,然后骑个车、拎着小筐到集市上去卖,大家在一起还相互压价,都卖不上好价钱。后来大家加入了养殖合作社,形成了规模,市场也大了,浙江、上海的客商把车直接开到村里来跟合作社购买,村民现在不但不用自己骑车拎小筐去卖了,还卖上了好价钱。”
  说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益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府参事张自立认为,在市场经济下,农产品要想卖出好价钱,流通业要跟上。城市要多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增加零售摊位,这样不仅方便了城市居民生活,还能压缩零售利润,增加城市居民的消费量。零售价格低了,消费量就上去了,农民的收入相应就增加了。
  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收益还涉及许多国家政策,如政府四项补贴和保护价。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09年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23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在四项政府补贴中,除了“粮食直补”是直接补给种粮农民外,其他都是补在生产和销售的环节上。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农民增收实际是农民“补收”,一是农民收入的基数低,需要“补”,二是现在农民增收遇到很大困难,需要政府“补贴”。“补贴”这一块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记者查阅了国家统计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数据显示为:2008年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可见,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补贴并坚决执行保护价,以确保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收益。
  抓好农民工培训,增加就业机会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长远的问题。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土地流转的推进,将有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力需要就业岗位。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同比增长了8%,这个涨幅中有60%以上都来自外出务工。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农民工就业岗位减少了,工资水平也下降了,2009年可能有2000万元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实现就业。那么,今年如何让农民离开土地挣钱?
  “培训农民工是政府目前的社会责任。”农工党委员、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史俊通说。他认为,农民工回乡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就业问题,一个是创业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都必须培训农民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增加,肯定会给农民工带来一些就业机会,但这些就业机会需要农民工有技能。地方政府在培训农民工时,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来设置培训计划和内容,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不然无法应对政府大规模的投资需要。史俊通委员的这番话有两个要点:一是政府会给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二是农民工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奉化滕头村党委书记兼滕头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傅企平说,关于促进农民工就业,一要加大对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二要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三要强化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的建设;四要大力支持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者少解雇农民工,引导其制定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五要重视对返乡后未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保障,应对未外出的务工人员加强工作指导,及时了解他们心里所想,稳定其心态。
  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做出行动。对于农民工来说,只要有手艺、有技术,就不愁就业问题,还可以自己创业,俗话说“艺多不压人”。如果你没有文化,没有技艺,或者你学的只是一些普通课程,那么你的就业机会肯定少。
  要长远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解决目前的农民工培训问题,还需要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向,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按照社会需求和就业目标培养社会有用人才。就目前来看,政府承担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但广大农村还缺少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农村的职业教育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农村社会还需要更多的各种人才,就业机会也会不断增加。
  2009年,政府将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道路建设、乡村电力和电信设施建设、乡村卫生环境治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大力投资。这些投资项目除了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之外,还能给农民带来许多劳动收入。
  除了给别人打工之外,部分回乡农民工还有自己创业的愿望。他们希望在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和服务业等行业开创一番事业。对于这些农民工,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在融资、土地、税收、工商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以便他们顺利创业,并带动当地富余劳力就业。
  农民增收问题牵连着全国、全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社会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毋庸讳言,2009年农民增收确实困难重重,但是,面对这些困难,牢骚和气馁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农民拿出勇气和智慧,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援,共同努力,共克时艰。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3-11/4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