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正在北京举行的两会上获悉,中国正审慎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试点工作,推进农村住房土地流转。
“该项工作尝试‘一箭双雕’,旨在解决农村住房用地闲置和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矛盾。”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说。
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康厚明进城打工已近30年,在城里买套房依然是他们全家奢望的梦想。
“我们做梦都想在城里买房子,但是房价涨得太快,农民工购买商品房都无法申请贷款,而比较便宜的经济适用房,只有城市户口的人才能买。”康厚明说。
与绝大多数离乡打工的农民工一样,康厚明用多年打工积蓄在老家盖的楼房只有老母亲一个人住,而自己和妻子住在城里的工地宿舍。他还说,能住上宿舍的只是少数,大量农民工住的都是工棚,居住条件堪忧。
康厚明说他现在的计划就是多做点工,多攒点钱,等老了能在家乡镇上买套商品房养老。
自己在城里打工挤工棚,而农村独门独院无人住——康厚明的住房现状是中国1.3亿农民工的一个缩影。
陈万志指出,造成这种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现有的宅基地制度:宅基地不属农民个人所有,房屋不能流转或交易。
陈万志说,土地问题一直是各地推进城乡统筹改革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城市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建设用地非常紧张,为有效解决两者矛盾,应加快农村宅基地改革,推进农村住房土地流转。
他说,中央政府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必要的,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必须守住,但2亿多亩农村建设用地中,相当一部分处于荒芜、闲置的境况。
陈万志以重庆市举例说,重庆设立直辖市10多年来,先后有500万农民进城,至少有100多万亩农村建设用地腾出来。但这10多年,全市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仅减少了10万亩。另一方面,重庆每年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为100平方公里,而实际每年需求为300平方公里。
重庆市南岸区通过“农民工公寓”、低租房、低价房等方式,将连续在本地工作5年以上的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南岸区区长刘宝亚说,每年有近400万农民工到重庆主城区打工,有岗位只是农民工,有住房才变成新市民。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是发展趋势,有必要将他们逐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但这将加剧原本已很紧张的城市用地。
今年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批准重庆建立统筹城乡的土地利用制度,在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基础上,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设立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介绍说,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以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为核心,开展土地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试验,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率先探索完善配套政策法规。
重庆“挂钩试点”的通常做法是,拿出原农村宅基地的20%左右,集中兴建新型农村社区,腾出的80%左右复垦为耕地,其土地指标,通过城市购买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这样城市既破解了发展的土地瓶颈,农村也得以对农业规模化经营。但这种置换,原则上是在一个县的范围内进行,并且要经过国土资源部的批准。
除重庆外,中国已先后有浙江、成都等地推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试点改革。
但同时,全国政协委员严琦也提醒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要注意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保障农民利益问题,即如何安置好农民,如何让农民在土地溢价收益中获益。
严琦说,对土地的基准地价、农地进入市场的法定程序和法定权利、农民集体成员对转让土地的约束、农地转入市场后的的社保体系等,都应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而目前这些方面规定还很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