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持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当前“家电下乡”出现了一些问题,《今日观察》节目“家电下乡:好政策路难行”播出之后,在观众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商务部也特别表示针对家电下乡出现的问题将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解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撬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着力点究竟在哪里?《今日观察》主持人陈伟鸿和评论员何帆、张鸿共同评论。
农村消费:拒绝功利刺激
“家电下乡”政策,启动农村消费市场,9亿农民消费能力到底有多大?消费意愿究竟有多高?
何帆:农村消费市场曾一度被遗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当前存在的现实是大家在忽视甚至漠视农村的消费市场。农村消费市场过去一直处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我们长期以来忽视农村消费市场,导致这个市场出现衰落迹象。很多村里的小卖部生意很不好,一天大概卖出去10块钱不错了。我曾看到过一个非常偏僻的农村供销社,商品非常少又蒙着灰,农民兄弟里有一个顺口溜——日常用品赶大集,如需要大件商品得到城里面。
农村经济衰落可能跟农民收入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要慢慢把渠道也铺到农村,而不能把农村变成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地方。广西有一个非法生产月饼的小作坊被工商部门查出,而作坊主非常坦然地说没关系,月饼是要卖给农村的。可见由于商家长期对农村市场的忽视,现在回头去看已经觉得有点陌生了,我们已经看不太懂农村市场。
何帆:家电下乡更像是“赶考” (《今日观察》评论员)
中国有9亿农民,这可能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社会群体,在各个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很多沿海经济发达地方的农村生活水平和城市不相上下,北方农村需求和南方农村的需求肯定也会不一样。而且中国农村变化也很大,过去农民都是在农村里面,现在有很多农民工到城市里面,人口流动很大,如果不把握中国国情过去十多年20多年变化,所以应该对这种消费者需求更加敏感,但中国大部分企业也没有把农村的消费市场,当成一个可以经精耕细作,一直扎根在农村,为农民服务的,也有一些企业比如说像海尔,也曾经专门为农民的生产有一个创新,就是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机,但后来,曾经在农村,拼搏过,在农村掘过第一桶金的很多企业,后来都把农村市场当成一个跳板了,去追求城里的市场,追求海外市场。所以这个态度是不是也要调整。
张鸿:“家电下乡”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真实需求 (《今日观察》评论员)
“家电下乡”有一个案例很有代表性,有一个河南碰朋友去年8月份买了29寸彩电,他投诉没有拿到补贴。按照规定早应该拿到补贴。于是就到乡里和企业交涉,但是程序特别繁杂,包括要保留原始票据,要提供复印件,要拿到整个补贴很难。 “家电下乡”产品无论设计还是售后服务等农民没有商量权。
家电下乡是惠民政策,如果从惠民这个角度来说是不需要招标的。不需要限定想买空调,只能在这里面选,想买冰箱,只能在这个冰箱里面选。因为很多研究报告,农村市场更希望的品牌类型是三线甚至四线产品。现在招标都是大品牌,在很边缘的地方并没有售后服务,也没有售后保障。如果希望农民花钱来拉动需求,消费更没有必要招标,因为所有的家电企业都到这儿来该打折打折,该优惠的优惠,这时候才能能刺激它的交易量的上升,才能让它活起来,所以如果我们知道农民需要什么,然后用一个招标方式圈定起来,哪些产品是农民需要的,给个界定 。
消费需求多元化,两亿多农村家庭蕴含着怎样的市场机会,如何做才能真正拉动农村消费需求,
何帆:盘活农村市场 撬动农民消费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觉得更好的词应该是撬动农村消费市场,尽管一字之差,含义是不一样的,所谓的拉动,好像总是看中农民的腰包。农民是被动的,让农民被动地响应号召,然后把钱拿出来跟着政策走,但如果是撬动的话,实际上我们着眼点是支点,然后把整个农村消费市场真正盘活,到什么地方找支点也很多,肯定为什么农民现在捂紧口袋,现在收入不高,城乡之间差距逐渐拉大的。城市收入是农村收入3倍,农民收入里面还有买生产资料,另外农民社会保障没有跟上,包括他们医疗,教育都要跟上。所以这些只要找到合适的支点才能够撬动到整个农村消费市场。
另外农村的市场,农民不仅是一个买家,也是一个卖家,只有把买卖两个市场把做成一盘棋才能解决农村市场上的问题,因为这两个市场上农民都处于弱势地位,当他卖这个粮食,遇到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会遇到很多障碍,所以我们把农民作为卖家这个市场给他盘活,同时农民作为买家,既买家电,也可能买一些生产资料。如果把这些全部都能够考虑在一起可能是好的政策。另外要考虑城乡之间很多农民已经到城市去了,新的情况就是很多农民工遇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已经返乡了,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契机。如果返乡农民工有很多在城市生活的经验,也会有一些技能,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机会的话可能通过城乡之间的流动才能够真正把农村市场做活。
张鸿:保障不够健全 、绝对收入低促使农民捂紧钱袋过日子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从1983年到2006年,1983年农民的消费率是32%,2006年消费率是9%,农民越来越不敢消费,第一大支出就是小孩的学费,他们普遍觉得孩子上学未来更有希望,第二就是日常生活开支,包括看到家电下乡在这块消费品,第三是生产资料,这是农民必须的。第四,人情往来开支,如果说拉动需求,除了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当中就是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品是决定他们不愿意花钱的主要因素,保障不够健全、绝对收入低,但有一个数据很奇怪,农民的储蓄率高于城里人,就是他们还是不太敢花钱,把钱捂在口袋里。农民的钱包经不起刺激,就是刺激内需。所以农民捂紧口袋不愿意消费是可以理解的。
汤敏:农村具有很大的市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在过去的7年里头,城市的家庭每一百个家庭的彩电,从110部增加到140部,那么也就增加了30%左右;而农村从50部增加到100部,增加了一倍。所以过去的7年,这个彩电销售增加主要的市场实际上在农村。第二个,现在我们农村的人均收入,人均纯收入,现在已经达到城市的1997年,1998年那个水平,那么那个时候城市实际上也是很大的市场,所以现在农村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的。
刘永好:农民收益减少会影响农村消费市场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收益占到整个收益的差不多一半,就是非常大的。而这个收益减少了,所以说对(农村消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个情况,确实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高度的关注。
韩俊: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们关注农村的消费,除了家用电器以外,我们的视野应该更宽一些,比如说农村的新的能源,像天然气,像煤气,在农村的普及率非常低的,那么农民现在饮用净化过的自来水的比例,也就是25%左右,同时农民的居住条件也急需改善,所以说要开拓农村市场,应该要把视野扩得更宽,要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我们新增国债的使用,要真正向农村倾斜。
郑凤田:可给农民发购物券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真正要启动农村的消费市场,可以给农民发购物券,要撬动内需的话,这个是世界上通行的一个做法。但是我想这样一种消费券,不应该吃大锅饭,还是应该按收入多少来补,收入低了,发一些购物券,这样你可以买你最需要的,你需要什么就买什么,如果你不想买的话,你把它转让出去,你还能得到一点收入。
何帆: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务之急 (《今日观察》评论员)
农民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消费的愿望是有的,因为他们很多农民已经到了城里去,所以他对城市的生活也是心有向往的,但是消费的能力、消费的需求更多还是收入的函数,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它才能真正地非常大胆地把钱掏出来,能够消费更多的东西。
如果我们现在强迫农民消费,肯定是不对,但是农民一直没有增加消费,也可能意味着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在培养这个农村消费市场这个问题上,应该考虑到一个季节的因素,就是现在是一个春天,春天的时候是一个播种的时候,你不能更多考虑收成,我们现在看到就是当然有不好的消息,比如现在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所以很多农民工开始返乡了,但其实也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这些返乡的农民工,他对城市的生活,他比较熟悉的。另外,他们很多有创业激情,这些带着梦想,带着创业激情的农民工回到农村之后,如果我们能够精心去培养这些种子,给他们二次创业的机会,最后到秋天的时候,何愁不会有一个很好的收成。
张鸿:要保障农民有钱花 敢花钱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现在希望农村市场打开,农村消费对我国经济有一些刺激的、拉动的作用,但是我们首先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包括农民他们不消费的意愿,因为危机的时候,他对未来没有预期,没有保障,不消费才是真正的选择,所以这时候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他如果想消费,他想消费哪些他自己选择,我们不要通过招标,哪些产品。第二他如果不消费,我们也不能强迫他消费,因为这仅仅简单现代经济拉动的问题,他可能把问题咽喉了,比如说一个外出打工者,他辛辛苦苦在年轻的时候挣的这点钱,你现在说,你来消费吧,来买消费品,他买了消费品,那他未来怎么办,这个问题多了变成社会性问题。所以要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
其实我们说不花钱不消费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他的钱不够,一个不敢花,现在农民遇到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存在,第一他钱不够,绝对收入不够的。增加收入,让农民有钱花,另外一个要加强保证,让他敢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