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化肥价格涨 政府怎么办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9-01  互联网

  本报记者 李金玲 报道

  什么都在“涨”,化肥价格也不例外。2007年以来,硫磺价格出现暴涨,导致硫基磷肥的涨价。继磷肥、钾肥暴涨后,国内氮肥也出现了爆发式涨价,尿素等七八月间狂涨七八百元。8月上旬,国际化肥价格仍继续保持上涨势头。近日央行发布的2008年7月份企业商品价格变动情况中,化肥价格较上月上升2.2%,较上年同期上升30.4%。

  2007年我国已成为氮肥、磷肥的净出口国。受国际能源、原材料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国内外化肥价格差距不断扩大,拉动了化肥出口大幅增长。

  过快的出口增长给化肥行业规模的高速增长带来良机,同时也造成了国内部分地区、部分品种化肥供应紧张。近日,业内引发一系列争吵,“有价无市危机论”、“粮食安全担忧论”、“期待国家调控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据了解,化肥价格暴涨,国内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民“惜购”、少用化肥的局面。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现象引发的负面影响在今年秋粮收成上可能会有所体现。

  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置若罔闻。化肥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间的利益关系面临着重新调整的局面。日前,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作出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时提出,要严格控制化肥其原料出口,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控制农资价格过快增长,努力稳定农业生产成本。

  中国的化肥行业在最近10年经历了一轮超速的发展。专家分析,引发企业生产成本上涨的关键因素是行业规模的过快增长,使得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造成原材料紧张和价格不断上涨。

  分析人士认为,从产能来看,钾肥、尿素、磷肥的新一轮产能释放期在2009年底,因此,在农业进入景气周期的情况下,未来一年内化肥企业将保持着较强的提价能力。

  从企业角度来看,主要化肥原材料品种价格飞涨,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使得资源瓶颈矛盾日益突出。化肥企业要生存,提高价格也是无奈的选择。

  持续推高的化肥价格,也使农民的种植收益大幅下降,使国家对农业补贴的效果大打折扣。农民收入的降低进一步降低了农民扩大农业投入的信心,因此对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化肥的需求不断下降。这种趋势已经对化肥市场产生了显著的挤压作用。

  国家为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对化肥的出口以及国内的流通实施了严格的限制和监管措施。4月17日,财政部出台了在4月20日至9月30日期间所有出口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现有出口税率基础上,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的政策。这是自2007年6月以来国家第四次调整化肥类产品的出口关税,也是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调整,基本上堵住了化肥出口的可能性。8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化肥类产品特别出口关税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将从2008年9月1日起将氮肥及合成氨的特别出口关税上调至150%,并实施至2008年12月31日。

  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对维护“三农”利益、稳定国内化肥价格和促进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一系列的其他因素,导致化肥生产企业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一方面,这些扶持政策,以及对化肥生产能源价格、铁路运输价格、税收等继续给予优惠政策,给化肥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很难控制硫黄、钾肥的进口价格,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过高且无法转移。长此以往,将导致企业和农民两败俱伤。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应对化肥出口实行配额管理,即全盘考虑,统筹规划,根据具体企业的实际产能发放年度出口计划。在化肥旺季时征收高额出口关税,确保内需,淡季时降低关税鼓励出口,缓解成本压力。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9-01/4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