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滨地钾肥业绩承诺迷云揭密

网友投稿  2008-08-11  互联网

  本刊记者 史宁/文

  滨地钾肥的氯化钾生产线尚处于调试阶段,且面临着淡水运输等瓶颈,能否如期达到预期产能存在不确定性

  滨地钾肥由冷湖滨地与其他股东于2007年12月发起成立。即使是长期从事化肥行业研究的各大券商研究员,也均对滨地钾肥一无所知,“从未进行过实地调研。”

  7月16日公告吉林制药(12.75,0.00,0.00%,吧)重大重组当日,银河证券分析师李鹰鹏首次对吉林制药给予了“推荐”评级,他认为,“增发完成后,吉林制药合理价值为9.82元至10.81元,对应目前存量股票合理价值为18.52元至25.09元”。

  但李鹰鹏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我不是研究化工的,是研究医药领域上市公司的,吉林制药发生重大资产重组,我们必须有所反应。我也觉得这样的估值未必合适。”

  据本刊了解,目前各研究机构对吉林制药重组事件的研究还仅停留在公告内容基础上,一般都是基于对钾肥市场前景乐观的预期,参考钾肥类上市公司的估值后给出判断,很少有分析师去进行过实地调研。

  《预案》中,冷湖滨地及其一致行动人对重组后的业绩作出承诺:2008年至2010年,吉林制药净利润不低于1.6亿元、5.2亿元和8亿元,如果实际盈利低于预测值,将以现金补足。

  本刊调查发现,滨地钾肥在生产经营上尚存在一些难题,将大大增加滨地钾肥的经营成本,业绩承诺能否实现存在疑问。

  产能不确定性

  在产能的描述上,滨地钾肥对外宣称“30万吨钾肥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但实际上所谓的30万吨产能,包括10万吨氯化钾与20万吨硫酸钾镁肥,两者价格相差甚远——前者目前国内出厂含税价约为4700元/吨,后者仅为1700元/吨。

  滨地钾肥销售部刘经理表示,“目前厂里没有氯化钾和硫酸钾的库存,氯化钾还处于调试阶段。公司主要生产的是硫酸钾镁,库存约有几千吨,但价格还没有定下来,估计价格确定下来要等到8月份以后。”

  这与《预案》中的“10万吨/年氯化钾及20万吨/年钾镁肥项目于2008年6月26日正式投产”的表述并不一致,而吉林制药公告中所描绘的“今年7月份可实现对外销售”,2008年“生产钾镁肥10万吨、钾肥4万吨”能否实现存在很大的疑问。

  产品品质堪忧?

  参与大盐滩矿藏评估的主要负责人中国矿业联合会张工程师表示,“硫酸钾镁肥实际上是一种复盐,是硫酸钾与硫酸镁的结晶水合物。肥料中,对植物有用的部分主要是钾元素。硫酸钾镁实际上是制钾盐的工艺不到家,镁含量超标的产物。”

  2007年9月,中国对硫酸钾镁肥开始推行编号为“GB/T20937-2007”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但由于钾肥价格飞涨,硫酸钾镁肥也供不应求,市场饥不择食。

  中信国安(11.78,-0.77,-6.14%,吧)钾肥销售部人士介绍,“很多小企业向钾肥中添加氧化镁或氯化镁,以次充好,假冒硫酸钾镁肥国家标准。”

  滨地钾肥刘经理对此表示,“目前硫酸钾镁肥还是新产品,国家标准就是中信国安(11.78,-0.77,-6.14%,吧)的标准,我们的生产流程与中信国安差别不大,产品品质也差距不大。氯化钾产品还处在试验阶段,品质比较差。”

  淡水、运输瓶颈

  在吉林制药(12.75,0.00,0.00%,吧)发布公告后,有市场人士认为滨地钾肥缺乏生产钾肥所必需的卤水。

  “生产氯化钾,首先要去钠、去镁形成光卤石,然后加入卤水,主要目的为加入氯离子,之后再加淡水,利用浮选法将镁提出来。” 张工程师说。

  《证券市场周刊》了解,滨地钾肥并不缺少卤水,在其厂区内就有大量卤水。但由于大盐滩卤水埋藏深水位低,滨地钾肥需采取“渠井结合”的方法采集,以井采为主。在卤水引流渠两侧,间隔着26口竖井,保持9口井全天作业抽取卤水。

  相较于盐湖钾肥(86.92,0.00,0.00%,吧)在察尔汗盐湖所采用的渠采方式,滨地钾肥抽取卤水的生产成本较高,流量却比较低。

  实际上,冷湖大盐滩真正缺的是淡水。硫酸钾镁肥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淡水,但由于地理、气候原因,青海的钾肥企业多受这一因素的羁绊,没有淡水就无法实现量产。

  张工程师解释,“冷湖大盐滩缺少淡水,而淡水主要在光卤石形成后的浮选过程中加入,否则氯化镁、氯化钠的比重就会偏高。同时,淡水也是盐田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工作介质,有了淡水的循环流动,才能把镁盐、钠盐等成分不断析出,保证钾盐的产品质量。”

  《预案》披露,冷湖滨地为此专门建立了淡水供给系统,以满足生产需要。“大盐滩30万吨钾矿肥项目的淡水引自距离厂区57公里的阿尔金山脚下的四口淡水井,通过直径为315mm和250mm的两条PE管线,日供水量8000吨。”

  据了解,直径315mm、57公里长的PE管线,即使用最便宜的ADR21型PE管,也需要至少2000万元投入,直径250mm的PE管,成本至少为1300万元。而如果用质量稍好的SDR11型PE管,价格还将翻倍。

  一位PE管生产企业的人士介绍,“57公里的大项目全国都少有。PE管只要安装没问题,一般能使用10年以上,但也有1年就出问题的,青海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难以保证万无一失。因此管壁厚参数越大越好,当然价格也就越贵。”

  青海市柴达木综合地质勘查大队工程师马林透露,“管线的铺设至少需要2亿元,青海省政府还投了900万元。”

  除远离淡水资源外,运输是滨地钾肥面临的另一瓶颈。

  国泰君安化工行业分析师魏涛表示,“现在最关心的是滨地钾肥的运输问题,当初盐湖钾肥也存在运输瓶颈。”2007年,随着格-西铁路改造的完工,盐湖钾肥解决了运输难题。其生产的钾肥可以通过铁路运出青海,改变了以往汽车运输带来的高营业费用问题。

  滨地钾肥主管物流的马经理对《证券市场周刊》坦承,目前还没有火车可以直达冷湖镇,坐火车到格尔木后,坐汽车还需约6个小时。

  马经理透露,“我们在达布逊火车站有仓库,公司的钾肥产品全部从达布逊火车站发往全国各地,客户不用管之前的汽车运输,公司已经把汽运外包给了运输公司。”据悉,达布逊火车站距离滨地钾肥厂区约450公里。

  上述中信国安(11.78,-0.77,-6.14%,吧)人士介绍,“从西台吉乃尔至西安的直线距离约1700公里,运输成本约为450元/吨,而这还是成品油提价前的数据。”

  以此数据测算,滨地钾肥用汽车将产品运至达布逊火车站,运输成本约为120元/吨。如果考虑成品油提价因素,成本将更高。

  存货资产虚增嫌疑

  《预案》中披露的冷湖滨地财务报告显示,2007年度营业收入4.47亿元,营业利润4.09亿元。但由于“冷湖滨地设立以来,一直处于建设期,故未对外销售产品”,“2007年度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系由对滨地钾肥投资的存货评估增值所致。”

  2007年12月,冷湖滨地以采矿权以外的全部实物资产方式出资9.66亿元,发起设立滨地钾肥,持股70%。截至2007年底,滨地钾肥的流动资产账面值为2354万元,评估值却高达4.65万元,增值率高达1873.24%。

  《预案》中增值的主要原因是:冷湖滨地的在产品存货是在钾肥项目建设期内,随盐田建设进度自然转化而来,因此账面成本较低,以市场比较法进行估价时发生了大幅度的增值。

  但按照前述销售部刘经理的表述,滨地钾肥并没有氯化钾和硫酸钾的库存,硫酸钾镁的库存也只有几千吨。虽然近期国内硫酸钾镁肥市场价格创出近年来新高,含税价最高达到了2400元/吨。即使照此价格,假定滨地钾肥的硫酸钾镁库存为1万吨,其总价值也超不过2400万元。

  根据《预案》,该评估增值的很大一部分应来自“生产中自然转化而来的钾混盐”。对此,张工程师表示,“专家组并没有进入厂区,不知道存货情况。”

  华欧国际人士表示,滨地钾肥存货中主要是中间品钾混盐,约二三百万吨。5吨钾混盐可生产1吨钾镁肥,3吨钾镁肥可生产1吨氯化钾。

  *ST北生赌输矿权注入

  吉林制药(12.75,0.00,0.00%,吧)的重组方案与此前*ST北生(600556)有异曲同工之处,后者却因赌输了矿权重组而陷入面临破产境地。

  7月31日,*ST北生发布公告称,公司债权人广厦建设集团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权且资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到期债务为由,请求宣布公司破产。这一公告,让本已扑朔迷离的重组更添变数。

  今年2月5日,停牌近10个月的*ST北生复牌并公布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能国际石油勘探(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中能石油”)全体股东将以各自所持有的中能石油股权合计43.35%购买本*ST北生全部18.21亿元资产和除8.43亿元银行债务、利息、税费外的公司经营性负债。同时,*ST北生向中能石油全体股东发行约4.26亿股新股,发行价格为5.58元/股,用于购买中能石油全体股东剩余56.65%的股权。

  中能石油的主要资产是其在吉尔吉斯斯坦注册成立的中能石油勘探有限公司的100%股权,后者则持有吉尔吉斯斯坦巴特肯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巴特肯公司”)100%股权,巴特肯公司拥有吉国巴特肯地区油田62平方公里的无限期开采权。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8-11/4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