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地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农业“三增”和村建设,扎实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全国农资打假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74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37万家,整顿农资市场11万个,查获假劣农资4.7万吨,货值3亿多元。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26862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53亿元。据对全国8省930个农户调查,近98%的农民对当地农资市场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
上半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着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村建设开局良好,中央支持“三农”的政策进一步强化,夏粮获得了好收成。但另一方面,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也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农民增收困难,实现全年增收5%的目标难度很大;农产品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下半年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十分繁重。我们要按照《2006年全国农资打假工作要点》、《农业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的要求,继续组织开展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以优良的作风扎实做好下半年的六项重点工作。
全面开通“12316”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电话。上半年农业部向信息产业部申请核配了“12316”作为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顺利开通并启用好这个电话,有利于农业系统更好地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也有利于解决各地农资投诉举报电话不统一、农民投诉举报难的问题。
目前,吉林省已在省内9市州的9个县(市、区)率先开通试运行,浙江省部分地区也开通了“12316”投诉举报电话,广西等地正在积极筹备开通运行。大家要认真学习吉林、浙江两省经验和做法,尽快与当地电信公司联系开通事宜,力争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这项工作,全国50%的县(市、区)实现开通试运行。
扎实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新型营销网络,是净化农村消费环境,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优质农资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思路,狠抓源头治理,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措施。
最近农业部在去年15个试点的基础上,又启动了20个部级“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有关省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试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各试点单位要抓紧时间,按照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尽快启动试点工作。要围绕1-2项主要模式,努力探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符合本地实际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模式。没有安排试点的省份,也要积极开展省级试点,带动和扩大试点的范围和影响,为下一步大规模开展试点活动准备条件。
稳步推进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引导全国各级农资市场实行自我管理、规范化管理,维护农资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是近年来农资打假和监管实践工作中的新领域,也是国务院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责要求。下半年,农业部将启动定点农资市场创建工作,选取一批管理比较规范、产品合格率较高、影响力和示范性较强的农资市场,授予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的称号,进行定点监测、重点扶持。根据农业部去年制定出台的《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各地要做好充分准备,积极组织具备条件的农资市场申报,严格按照《办法》有关要求审核,形成意见后向农业部推荐。在定点农资市场创建单位确立后,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与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定点农资市场创建单位的日常监管与服务指导,千方百计地确保创建活动取得预期成效。
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和联合督查活动。今年秋冬种时期,各地要继续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以种子、农药、肥料、生物疫苗四类农资为重点,广泛开展市场检查,大力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为实现全年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目标作出贡献。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开展毒鼠强专项治理,切实制止恶性中毒事件的发生。下半年统一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检查活动,请各省先组织开展自查,部里适当时候组织检查。9月份,农业部将联合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组织开展农资打假秋季联合督查和农资监管行为规范检查活动,重点检查《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落实情况,有关结果将予以内部通报。
近期,农业部将对上半年假劣农资大要案件进行整理,并依法公布一批典型案件。各地也要集中公布一批大要案,以加大震慑力,扩大影响,推动农资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支持和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和投诉举报,农业部将对《农资打假举报投诉奖励实施办法》进行适当修改,以不断加大案件的发现与查处力度。
加快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今年全国农资打假工作的一项重点。目前,浙江、福建等省已先期进行了试点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将域内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资格、商业信用、合同履约率、守法程度、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以及质量监督抽检结果,统一纳入信息数据库,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和“黑名单”数据库,曝光违规企业和产品,推荐信誉可靠的企业和产品。各地农业部门要加强与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研究制定农资企业诚信管理办法、科学评价体系等,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扶持和鼓励,可免予例行检查;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要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列入重点监测检查对象;对多次违法违规、信用差的企业要向社会公布并进行重点监控,直至依法取消其资格。
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今年4月29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1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为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提出了新要求。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下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要加大宣传培训,制定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等方面做好相应准备。根据农业部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处罚工作将主要由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