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转基因粮食商业化生产需谨慎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7-16  互联网

  转基因技术百亿重大专项获批


  据《第一财经日报》  投入资金约20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近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此次科技重大专项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水稻、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及猪、牛、羊等主要牲畜。

  我国转基因问题专家、曾参与《生物安全议定书》起草与谈判的主要科学家薛达元认为,转基因问题上升到国务院层面,并且得到了高度肯定,这还是首次。

  薛达元说,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据我了解,这一专项计划动用资金将近2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拿100多亿元,其余由地方和社会投资。”薛达元透露,项目20%的资金将用于生物安全方面的检测和设施建设。(章轲)

  信息观察

  转基因粮食商业化生产需谨慎

  什么是转基因?所谓转基因,是指引入外来基因,改善生物体的特定性状。目前,世界上已经投入商业化生产和正在进行试验研究的转基因农作物中,转入的基本上是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性状的基因,而不是直接影响作物产量的基因。该技术可以根据人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

  例如提高农作物抵抗病虫害、耐干旱、耐盐碱、抗除草剂的能力,甚至使其具备特殊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从理论上,减少病虫害可以获得粮食增产。关于转基因粮食作物是否增产的问题,争议都从未停止。

  2008年4月发布的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评估(IAASTD)报告,很好地反映出关于转基因作物产量问题的争议:根据某些转基因作物在特定年份的有限研究数据,有些地方可增产高达10%-33%,有些地方则出现了减产。因此,对于转基因技术能否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这个问题,报告的措辞相当谨慎。报告指出,由于转基因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对其健康、环境和经济方面的风险和利益长期评估还比较滞后。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分与会专家表示, 此次主要是讨论研发的问题,跟商业化生产还是有一段的距离,但有商业化的长远考虑。专家认为必须谨慎对待转基因粮食商业化,因为这很可能让我国陷入专利纠纷。

  以转基因水稻为例。绿色和平组织和第三世界网络曾联合公布报告《国外专利陷阱中的“中国”转基因水稻?》,报告称,目前中国最有可能商业化的三种转基因水稻多项专利属于外国公司,这可能导致中国对它的主粮失去控制。考虑到极少数外国公司拥有这些专利的所有权,之前有些公司提出很多专利侵权诉讼案件的背景下,应该重视转基因水稻涉及的国外专利可能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的威胁。

  此外,转基因作物种子的价格往往是传统种子价格的2到4倍,如果中国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中国水稻种子的价格也可能会因此上涨,从长远来看,这将最终导致消费者购买粮食的价格上涨。

  中国对转基因水稻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基因本身及其使用方法等基本内容。但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专利还保护转基因的植物、种子和后代,甚至派生品。目前转基因科学研究不收取专利费,但如果是商业化生产,专利所有人可能会要求停止生产,但是多半会要求收益共享。目前转基因水稻的许多专利基本都控制在国外公司手里,只要商业化生产了,持有人就有权要求专利使用者停止生产或者赔偿。

  自2005年至今,拥有转基因专利权的美国孟山都公司提起了一系列针对进口阿根廷大豆粉的欧洲进口商的诉讼。许多阿根廷农民种植的是孟山都公司的抗农达转基因大豆,孟山都的这种转基因大豆在阿根廷并没有专利,但却在欧洲有专利。孟山都仍然要求阿根廷的生产商为每吨转基因大豆支付15美元的费用。孟山都公司还曾在北美聘请私家侦探,以获悉哪个农场未签署种植合同却正在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后向大约100个农民提出诉讼,曾有对夫妇付出了40万美元的代价。

  在美国如果农民购买这种有专利保护的转基因种子,通常需要签署一个种植者协议书。除禁止农民保留种子外,还有种种要求。由于专利保护的范围不同,某种转基因水稻可能并不侵犯中国的专利,但是当这种水稻或是其加工品被出口到其他国家,有可能侵犯国外的专利。

  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上也是需要谨慎对待转基因粮食商业化的原因之一。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卢宝荣说,环境安全方面,主要是担心基因污染。外源转基因一旦通过天然杂交或种子渗入传统品种,可能会导致植物非转基因品种的混杂和污染,这是不可逆转的生态后果。

  目前,在食品安全上,我国农业部对转基因水稻十分谨慎,商业化前将会严格进行包括动物实验在内的安全检验。但即使这样,转基因水稻及其他农作物能否被消费者接受还存在疑问。

  2008年4月,世界银行发表报告称,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而在3月至4月两个月国际大米价格猛涨了75%。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已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在此背景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十一五”规划,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列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总预算超过200亿元,为建国以来中国投资额最大的单项农业科研项目。

  2007年,农业部转基因方针由“科学规划、积极研究、稳步推进、积极管理”,调整为“加快研究、积极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有所缓和,现在开始采取比较积极的态度,但仍然很谨慎。

  专家称,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不仅需要独立客观的科学研究,而且需要及时充分的信息披露,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切实参与。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规定,凡在中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进口活动必须进行安全评价。按照3个类别、4个安全等级和5个阶段进行报告或审批。在一个转基因水稻品种上市前,需要经过5道关卡,分别是实验室阶段、中间试验阶段、环境释放试验阶段、生产性试验阶段和最后审批阶段;由于每个阶段都需要1到2年的时间,所以一个品种在上市前,需要七到八年的层层审核。

  转基因是否能让粮食获得增产?能否有助于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转基因粮食商业化如何避免专利权的纠纷?怎么样保证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

  目前,这些问题目前仍然没得到可靠的答案。

  看来,转基因粮食的商业化必须慎之又慎。

  (农信)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7-16/4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