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江旋 发自北京
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据透露,这一专项将主要分为技术研发,安全管理和商业化三大部分,专项经费200亿元。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以及猪、牛、羊等主要牲畜。
从1997年至今,在我国除了转基因棉花商业化获得批准并大规模生产外,转基因水稻、玉米一直饱受争议却始终没有“名份”。在转基因粮食推崇者看来,此次的决定意味着转基因水稻、玉米离商业化不远了。
专家:
释放支持转基因商业化信号
我国参与《生物安全议定书》起草与谈判的主要科学家薛达元教授昨天告诉记者,国务院常务会议主要是讨论研发的问题,跟商业化生产还是有一段的距离,但有商业化的长远考虑。有利于粮食增产的同时也会给生物安全部门带来压力。
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则表示,政府已经给产业界释放了支持转基因研发和商业化的信号。“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技术,只要通过安全检测转基因产品就可以商业化了!”
“但并不能说是放松了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只是说国家在鼓励转基因产品的研发。商业化生产还是要遵循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并且目前国家也不会对《条例》有所改动。”薛达元相信,该决定能促进转基因产业发展,“有可能会有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冒出来。”同时,也会鼓励其他发展中国家来做转基因。
薛达元表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在研究没有成熟前不会马上就商业化生产。“但我们呼吁政府要对国际贸易、公约等多了解,并且让老百姓有知情权。目前中国这方面的执法也有很大的缺口。”
黄季焜认为,转基因产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贡献还是在未来,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抗旱品种能有效节约水资源;第二,对日益减少的耕地来说,可以提高单产量;第三,在增强食物营养、食品质量上也能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都是传统作物所不能比拟的。
相比之下,复旦大学教授、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卢宝荣教授的态度更保守一些。他表示,此次会议的决定只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中的一项研发项目,而不是商业开发项目。“当然对商业生产有促进作用,但不会马上涉及到商业化生产。”
绿色和平组织:
转基因产品政策应更谨慎
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罗媛楠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和平组织在转基因粮食生产方面一直持谨慎态度。“现在还没有哪个转基因品种能真正提高粮食产量,所以还很难达到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目的。”
2004年,湖南有一位科学家私自种植转基因水稻,很多农民在种子公司的推荐下购买了这类种子。事后查明种子公司和这位科学家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绿色和平对个别科学家得到的私利有所顾虑,而且不希望没有定论的东西推向市场。
绿色和平建议国家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在转基因技术上,生物科技领域中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技术,比如分子育种。另外也应该重视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和科技支持。
绿色和平认为,虽然有国家在种植转基因粮食,但都不是主粮,目前的转基因产品都是用来做饲料或者能源,可见许多政府还是很担心安全性问题。另外,转基因作物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程度远不如传统作物,温度突然上升的时候就会影响转基因作物的产量。此外,中国现有的转基因水稻涉及了诸多国外技术专利,只有在确保这些专利不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中国才能使用。
“从一开始提出转基因,科学家们就是在关注粮食产量问题,但是粮食产量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个基因能决定的。所以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主要是运用于抗病阶段,还没有到达增加产量的阶段。我们不希望对于转基因产品的政策现在就有突破,还是应该更谨慎一些。”罗媛楠表示。
资料介绍
转基因生物
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把一个生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内后所得到的生物。该技术可以使特定的基因从一个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内,也可以在互不相干的物种之间进行转移。例如,为了增加棉花的抗虫能力,人们把金云杆菌的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棉等。
转基因产品在中国
我国现在批准的转基因产品主要是棉花、木瓜,市面上还有进口转基因大豆加工的豆油。所有转基因产品必须通过农业部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批准才能进入商业化渠道。
棉花的商业化生产在1997年获准。但是转基因水稻、玉米都有还在研发阶段。由于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过去的20年里,有三分之一的研发资源集中投资在了转基因水稻上,单在2004年的投入就超过了5亿元人民币。在这基础上,在2006年初期就有大约100种转基因水稻品种处于实验阶段,8~10种处于小范围的环境释放实验阶段。
有三种产品从2004年起开始等待商业化种植资格审批,分别是转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Bacillusthuringiensis基因(Bt)水稻,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水稻和双价转CpTI/Bt基因水稻。这三种都是转基因抗虫水稻,对某些特定的害虫(如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具有抗性。Bt水稻将人工合成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导入到水稻自身的DNA中,使植物可以自己产生毒素杀死害虫。CpTI水稻则将豇豆的基因导入到水稻的DNA中,目的同样是使植物产生毒素杀死害虫。CpTI/Bt水稻则是同时在水稻的DNA中导入这两种基因。
转基因食品争议十年
自从1998年英国一名教授提出食用转基因土豆会伤害幼鼠身体后,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就不时出现。在讲究自然、生态、健康消费热潮的今天,转基因食品被不少人视为“异类”。
消费者持怀疑态度
在世界上,美国是转基因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其国内转基因农作物种类最多,种植面积也最大。目前美国60%以上的加工食品都是以转基因农作物为原料。美国公众接受转基因食品的程度也最高,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接受并采用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粮食和食品。而抗议和抵制转基因食品最强烈的要数欧洲的消费者。据调查,66%的法国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在英国也只有14%的人接受转基因食品,大多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转基因产品确实有些方面还说不清楚。比如,食品安全方面有一些让人怀疑的地方。虽然自从美国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5年多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较多,据估计约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转基因成分,亦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国外的有些报道仍然值得关注。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一位教授在电视节目中公布了他的实验成果:用转基因土豆饲养幼鼠,引起了幼鼠器官的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件事情,虽然后来被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专门评审中定调为共有6项缺陷,但仍然引起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怀疑。
关键在于监管
其实,根据国际通行的生物安全评价办法,按照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态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农业转基因生物可分为4个等级。即安全等级Ⅰ (尚不存在危险);安全等级Ⅱ(具有低度危险);安全等级Ⅲ(具有中度危险)安全等级Ⅳ(具有高度危险)。可见,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措施是有的,只要坚持“预先防范”的原则,完全可以确保转基因食品安全。
在欧洲,欧盟暂停批准15个成员国经营新的转基因食品。还通过新法案,要求所有的转基因食品必须有明显的标签。韩国对所有的进口大豆、玉米以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加贴转基因标识,并出具转基因检测证明。日本、美国也都实施了类似的政策。我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上市态度慎重。2001年6月,国家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作出标识。
我国规定,消费者在购买转基因食品时,可向经营者询问商品的性能、质地、有效期限、生产厂商等问题,经营者有义务有责任向消费者说明情况。而生产厂商则要在标牌上把产品的基本情况介绍清楚。消费者如果“吃”进了没有粘贴标识的转基因食品,可以向卫生、工商等职能部门举报,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对违反其规定的,可以没收非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