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全国粮食产销百强县粮食生产中潜伏着问题

网友投稿  2008-07-07  互联网

  近期,我们深入到全国粮食产销百强县之一——湖南省衡南县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多次召开农民、种粮大户、乡村干部及农业、水利、统计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多方听取意见,在摸清基本情况,挖掘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当前我国一些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生产中潜伏着的问题,令人焦虚,促人深思。

  衡南县全县现辖27个乡镇(办事处)744个行政村91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1万人;耕地面积84.8万亩,其中稻田78.8万亩,旱土6万亩;常年粮食产量在5亿公斤左右,每年向社会提供商品粮2亿公斤。但近年来,该县粮食生产一直徘徊不前,面临不少困惑。

  一、粮食产量不断下降

  衡南县近年来粮食产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2002年全县粮食总产达58.8万吨,去年只有49.5 万吨,今年预计总产为48.3万吨,比2002年要减少10.5万吨,减幅为18%。致使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单季稻种植比例过大。衡南县 2002年双季稻种植比例达90%以上,但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广大农户都选择了耕种一季稻。2007年全县一季稻耕作面积29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1%,粮食产量比种双季稻要减产6万吨;2008年全县种植一季稻面积仍然保持27万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粮食产量的增加。

  例如,江口镇现有耕地面积39411亩,其中作一季稻15827亩,作双季稻14952亩,据此计算,该镇今年比往年要减少播种面积28591亩,要减少产量1200万公斤,尤其是早稻比往年减少播种面积24459亩,减少早稻产量1000万公斤左右。车江镇白水村现有耕地1080亩,早稻只种260亩,占总面积24%。种值一季稻702亩,占65%。村李支书一家4口人5.5亩稻田,种早稻1.2亩,占22%,种中稻3.9亩,占71%,大约作晚稻1.5 亩,所产粮食全部留作口粮。他说近几年产量比2002年前起码减少40%。他家2002年以前每年产粮11000斤,现在每年只有6300斤左右,减少 45%,全镇乃至全县情况也大抵差不多。

  二是粮田抛荒比较严重。衡南县2002年以前,基本上无抛荒情况,去年全县抛荒稻田达5.6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7%,减少粮食产量3万多吨,今年全县仍抛荒3.6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4.5%。以冠市镇为例,该镇30个村,有稻田41500亩,共抛荒4867亩,占总面积11.5%,镇里统计了各村抛荒情况(见上表)。

  三是种植经济作物占用稻田过多。衡南县2002年之前利用稻田种植经济作物只有6万亩,2007年达到9.2万亩,今年高达9.5万亩,致使每年粮食总产要减少2万多吨。宝盖镇有水稻田46462亩,今年全镇作烟叶 16000亩,种西瓜、大豆4100亩,占用稻田2万多亩,占总面积44%,导致全年粮食总产较往年减少1.1万吨。该镇盐河村18个村民小组320户农户1230人,耕田面积1358亩,其中作烟叶502亩,其它经济作物22亩,作一季稻120亩,该村是全镇水利条件和农田基本设施较好的村,没有稻田抛荒现象,作双季稻也比较多。但该村与往年相比,仍要减少稻谷播种面积644亩,减少粮食产量约26万公斤。

  二、粮食库存大幅萎缩

  衡南县现有国有粮食企业14家,仓库189栋,有效仓容26万吨。除中央储备粮之外,其他县内商品粮库存为零,也就是说衡南县几十万吨仓容未装一粒粮食,这是建国以来衡南从未出现过的事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照目前的情形,衡南县如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或其它突发事件,根本没有办法应对。1998年衡南库存粮食为历史最高峰,达到41万吨,县内所有仓库高装满储,还到部队、物资、供销等单位租仓储粮,并且还打了露天堆存粮。2002年衡南县库存粮食尚有26万吨,此后逐年大幅递减。

  2007年库存降到6.5万吨,今年仅有中央储备粮1.5万吨,其它库存粮食为零。“管中窥豹”,一个在全国县级粮食产量排名83位,2003-2006年连续在全省粮食收购量排名第一的主产县,如今商业周转粮食库存为零,可想而知,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粮食危机时代的到来,也就为期不远了。

  三、种粮比较效益极度偏低

  “种粮难、难种粮、粮难种。”这是在衡南农村广泛流传的一句口头禅。农户种粮情绪普遍低落,究其原因是种粮比较效益偏低。首先是与种经济作物比,亩均收益相差悬殊。2002年作稻谷亩均收益212元,2007 年只有69元,今年还要倒亏264元。而农户作烤烟,2002年亩均收益为740元,2007年达到1089元,今年则为1268元。向阳镇和平村支书陈中元说,种经济作物获利远远大利于种粮,村里734亩田,只种粮120亩,其余种烤烟310亩,种西瓜、香瓜150亩,种蔬菜80亩。其次是外出打工收入远高于粮收入。衡南全县有劳动力65万人,2002年外出打工只有12万人,去年达到48万人,今年则为50万人。外出打工人员去年人平收入为15000 元,今年达到17000元。衡南青壮劳力几乎无人耕种稻田。现在呆在家里种田的是“五子登科”(老头子、老婆子、瞎子、跛子、聋子)。

  硫市镇万龙村支书邱清雅告诉我们:万龙村302户1200人,有青壮劳动力426人,长年在外打工,连过年都不回家一趟的有286人。村里1274亩田大都靠在家的50岁以上妇女和55岁以上的男子来种。该村吉祥组21户85人,青壮年全部长期外出,连小孩也带往外地上学,每个家只留一个老人看守空房。21个 55岁以上老人在家种田,91亩田除抛荒30亩外,其作都作一季稻。邱支书不无忧虑地说,现在守土作田的五十年代的人是主力,六十年代的人是后补,七十年代的人是观众,八十年代的人不见了踪影。邱说自己也58岁了,将来这一代人老了,再过个八年十年,老年人想种种不了了,这田不知由谁来作?现在种田虽然是 “牛前人后”原始耕作方式,但梨田耙田,杀虫施肥,田间管理也需技术,现在年青人根本不做不学,将来种田技术也会失传。现在看来,他的担心不无道理。泉湖镇八塘村常年在外从事装修工作的张利一语道破了大部分人的心声:在家守着一亩三分田,糊口都困难,找对象无人上门,在外打工赚一分是一分,在城里擦皮鞋都比种田强。 (迎梅)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7-07/4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