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在华发动“蓝海”战役
《环球》杂志记者/刘泽平 姜锦铭
2008年1月13日,中国首家外资农村金融机构——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满月”。这家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独资控股的村镇银行,自5个月前被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开始,就备受外界关注。
针对外界对外资银行开辟中国农村市场前景的各种质疑,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郑海泉语气坚定地告诉《环球》杂志:“汇丰银行将在中国多个省份开设村镇银行,按照董事会的要求,村镇银行一定要经营成功,不能失败,即使村镇银行发展不如预期,汇丰银行也不会从农村市场撤退。”
据汇丰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汇丰银行2008年还将在我国农村地区开设6至10家分支机构,两至三年内要达到30家左右。
与此同时,花旗、渣打等金融业“巨无霸”也在不同的场合表示,即将涉足中国农村金融市场。
商机成“导火”
中国银监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认为,外资商业银行投资决策前要开展大量的可行性论证分析研究,投资审核程序严格而科学。在华外资商业银行不约而同表示要开拓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这并非轻率的举措。
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撤退的声音仍在人们耳边回响,外资商业银行为何急于“进军”这个领域?
市场化改革之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为了节省成本纷纷退出了农村市场。从1999年开始,全国上千家农村基金会全部关闭,四大国有银行大规模撤并了31000多家地县以下基层机构。与城市里金融机构滋生蔓延不同的是,农村金融机构急剧萎缩,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真空”。
中国城市金融市场逐渐成为竞争激烈的“红海”,而农村金融市场成了典型的缺乏竞争的“蓝海”区域。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说:“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供需矛盾突出、服务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功能不完备、基础建设不配套和政策扶植不到位。”
现在,农村主要的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认为,由于自身制度、政府干预以及历史包袱等各方面的原因,整个信用社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非常有限。再加上烦琐的借贷手续、复杂的“联保贷款”,使农户对农村信用社尽量避免。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只存不贷,吸收的存款基本存在中国人民银行,其不但无法向农村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而且事实上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农村的储蓄流到城市进行投资,这就造成农村缺乏投资,农民收入增加非常缓慢,他们靠农业很难增加收入,只能到城里打工。
“农民对金融的需求非常旺盛。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已经开始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问题比较熟悉的李昌平这样说。“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对15省24市县的村庄调查发现,民间借贷发生率高达95%。
清华大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目前有1.2亿农民有贷款需求,每年资金缺口约为1万亿元人民币,现只能满足60%,农村小企业贷款的满足率仅50%。农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往往通过非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进行融资。
目前,中国地下金融的资金数量比较惊人。据央行调查统计司2007年对民间融资的调查推算,中国民间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占GDP的7%还多。很多被称为“地下钱庄”的私人机构,月利息高达6%至8%甚至更高,他们依靠发放高利贷而获取暴利。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刘玲玲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农民67%的借贷发生在亲友之间和其他非正规金融渠道,商业银行只占农村贷款市场5%的份额,在央行特批成立的全国7家小额贷款公司中,2005年开业的山西平遥日升隆、晋源泰两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年利率为20%,呆坏帐率为0%。”
村“战机”
中国政府把村建设作为战略方针提出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就成为实现这个战略方针的工作重点之一。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村,归根到底要靠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而发展农村经济就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告诉《环球》杂志,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把农村金融作为整个金融工作的重点,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对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做出了明确的部署,政府将会推出一系列优先发展农村金融的政策。外资看好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力图解决农村问题的政策,就像改革开放初期看好政府支持沿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一样。
中国银监会明确表示,鼓励、支持外资银行到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广大农村、城市金融欠发达地区设立机构。
从2006年年底开始,银监会先后多次降低农村银行准入门槛,对境外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也打开了大门。根据银监会的最新政策,发达地区小额信用贷款额度提高到了10万~30万元,金融机构可自主确定贷款利率。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贷款可高于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这比在城市开展金融业务更加具有诱惑力。
战略的“较量”
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政策鼓励外资银行“走进农村”,这是外资商业银行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外部机遇,外资商业银行在城市面临激烈竞争、发展不如预期,也促使其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渣打银行在2007年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外资银行2008年在华业绩依然会达不到进入中国市场初期的期望。
虽然外资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业务上具有优势,但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金融衍生品市场还未形成而且人民币依然处于不可自由兑换状态,外资银行可运用的金融工具不多。
外资银行业务经验丰富,在产品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中资银行的前面,但网点和人员却明显逊色于中资银行。外资商业银行进入中国的主要策略是争夺高端客户,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其相对于中资银行没有明显的优势。
外资银行要扩大其市场份额,在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较量中占据优势,进入竞争相对不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就成为一个选择。
与多家外资银行表示要“进军”农村金融市场不同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市场依然保持“冷漠”态度。《环球》杂志记者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7.05,0.14,2.03%)某省级分行行长,他表示该行暂时不会涉足农村小额贷款,对其他拓展农村金融市场问题则避而不谈。
接受《环球》记者采访的银监会官员则认为,从农村市场撤出不久、“刚甩掉了农村支行这个包袱”的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没有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市场的开发,他们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城市“作战”。
这位银监会官员同时表示,随着国家逐渐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机遇将逐渐显现。国有商业银行如果仍然以过去的经验思维,因为过去的“失败”而不有选择地开发农村市场,将又有可能落后于外资银行一步。不久,农村信用社将成为外资银行争取的下一个目标。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郑海泉告诉《环球》杂志:“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增长迅速但尚未完全开发的中国农村将为汇丰银行的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防风险“战术”
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1000万元,员工22人,除了对企业、个人提供存贷款业务外,还涉及进出口业务,今后还可能提供企业银行产品和保险业务,其目标客户群是进行小型经营的农民、农产品(31.75,0.90,2.92%)供应方和出口方。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冬胜担任该村镇银行董事会主席。
外资商业银行在中国城市地区基本是以分支行的形式设立分支机构,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设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曾鸣道认为,这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总行对分支行需要承担无限责任,而对有限责任公司只需承担有限责任,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设立村镇银行有效阻断了总行的风险。
控制风险,正是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对于不太熟悉中国国情的外资银行来说,直接在农村设立金融机构将不是他们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手段。为了规避风险,他们将采取多种形式与中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据了解,荷兰合作银行正在积极筹划入股天津和辽宁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荷兰合作银行早在2006年已经参股杭州联合银行,持有杭州联合银行10%的股份;澳新银行已经出资5亿美元,收购上海农村商业银行19.9%股权;花旗银行则出资100万美元,打包给10多家小额信贷机构,让他们在农村放款。
曾鸣道认为,外资银行在农村直接设立金融机构成本太高,没有办法在农村地区广布网点,参股合作将是他们未来涉足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形式。外资商业银行看好的是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未来的广阔前景,其着眼长期而不会在乎短时期的得失。
外资银行刚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可能短期内赢利较低甚至亏损 ,但从长远战略利益来看,其意义不可忽视。
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李昌平认为,外资银行到农村,它是从长远来考虑的,有两方面对它有吸引力,一是他们相信中国农村经济会向少数人集中,将会出现龙头企业,外资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农村中的龙头企业;第二,就是土地今后可以成为抵押品,这方面的金融收益是非常巨大的。李昌平同时认为,这两个期待对中国的农民及中国的农业安全是有害而无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