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多重因素“暗战”化肥市场价格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1-14  互联网

  2007年,人民币升值让国民消费物价指数经受考验,国际油价坚挺及原材料上涨使农资市场面临“通胀”压力。目前,氮肥、磷肥、钾肥“三箭齐发”,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不断考验复合肥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心理底线。

  从市场情况来看,国内政策面的积极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以及国际生物燃料的发展,导致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加大国内市场对化肥的需求。国际需求旺盛加之国内市场因素的影响,则是导致三类化肥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

  从氮肥来看,淡储期的到来以及出口关税的调整,使尿素价格开始“回暖”,从前期1400元/吨的价格低谷,升至目前的出厂价1900元/吨,但是,进入12月份后尿素价格略有回落,且终端销售并不乐观。由于尿素淡储无法回避市场风险,对承储企业判断化肥价格走势及把握未来市场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前期选择拿货时机和对后市的判断将十分关键。

  磷肥中磷酸一铵价格的上涨早已成为复合肥生产企业成本上升的关注点,磷酸二铵价格也屡屡“冲高”极限。磷肥上涨究竟是出口拉动还是因硫磺上涨、或许是两种因素的双重作用已经不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抢资源才是时下的关键。由于国家加征关税、增加环保、人工等开发成本的“紧缩”政策,迫使终端对生产厂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新审视和定位,将引发新一轮的战略重组和资源的重新布局。目前,虽然国际价格对国内出口企业缺乏诱惑力,发改委对磷酸一铵加征出口关税的政策也已经“出炉”,抑制了部分出口,但是前期为了“抢政策”,热衷出口企业的订单货物囤积港口,蓄势待发,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逐渐释放。

  本没有悬念的钾肥,逐步与臆测后的谈判价格预先“接轨”,而市场缺乏一个主导声音对疯狂的价格则是一种纵容和推波助澜。特别是日前某媒体的“爆冷”报道,对联合谈判机制是一种考验,究竟是福是祸实则难料。为此,参与谈判各方对谈判动向更是三缄其口。目前,层层加价的钾肥货源已经完成向下游的移动,管道内货源充斥,但终端却鲜有动作。

  对于众说纷纭的钾肥大额贸易进口谈判启动时间,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与国际钾肥供应商签署的是FOB价格,由于合同价格总是与海运费发生关系,因此,当海运费升至最高点时启动谈判为最佳时机,一旦国际运费进入平缓期也就实现了最低涨价幅度的目的。在国际原油价格重新逼近100美元/桶的严峻形势下,业内推崇的谈判时机似乎已经到来,虽然“破题”之日尚早,但双方进入博弈前试探阶段的大限已悄然临近。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1-14/4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