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2006年中国虾产品出口亚洲地区(6国)总量12.71万吨,比2004年降低2.1%。占中国对虾出口总量比重42.7%。亚洲仍然是中国对虾出口第一大区域。
2004年年初开始,美国既展开对中国对虾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三年过去,中国出口市场进行了充分调整,在国际市场新布局初露端倪,自由度与竞争力明显增加。
2006年,中国对虾出口美洲市场8.86万吨,同比增48.9%,增幅明显,占中国对虾出口总量比29.73%,比重提升5.3个百分点;中国出口欧盟15国5.64万吨,与2004年比,增幅330%,占中国对虾出口比重18.9%;成为中国对虾产品出口中一大亮点。2006年,中国出口大洋州11744.93万吨,占比重3.94%。
美洲地区虽然所占比重较大,与2004年比,增幅接近50%,但美洲地区明显不是稳定地区,最容易大起大落;欧洲地区属高速增长区域,很可能会成为比较稳定的销售区域,(文章出自农博网水产频道)特别是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仍然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2006年,西班牙进口中国对虾2.84万吨,比2004年增11.6倍,比利时1.004万吨,比2004年增长2.3倍,都属于超速发展的国家;亚洲地区虽然没有突出的增长,但是是市场表现最平稳的区域。由于它的平稳发展,所以区域销售量最高。
2006年,中国出口对虾分布:
亚洲:12.7万吨
美洲:8.86万吨
欧盟15国:5.64万吨
大洋洲:1.17万吨
其他:1.41万吨
总计:29.799万吨
上述四洲或地区合计:28.38万吨,占总数比重95.25%
二、亚洲地区的基本情况
1、出口国情况。
虽然中国出口对虾的数量在亚洲地区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在出口供应国的出口数量上变化明显。
2006年,日本取代韩国,成为中国对虾出口亚洲第一大国,从2004年排在韩国、香港之后的第三名跃居第一,出口数量达4.14万吨,比2004年增长50.5%,是增长幅度最高的国家,占亚洲地区总量的32.56%;韩国市场数量小幅上升,香港下降明显,从2004年3.06万吨降到2006年2.02万吨,下降幅度49.1%,大幅度减少。台湾地区大幅上升,从2004年0.52万吨增加到1.2万吨,增长134%。(文章来自农博网水产频道)越南大幅度下降,从0.66万吨减少到0.29万吨,减少66%。马来西亚增幅明显,从0.98万吨增加到1.19万吨,增幅21.2%。印尼下降明显,从2004年第四名,降到第六名之后,数量从1.8万吨降到3000吨以下。
中国香港正在从出口对虾的转口市场向消费市场转变。中国对虾在亚洲地区,正在从转口与加工型市场向最终消费市场转变,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变。这是最近几年,中国出口对虾的一大突破。虽然日本市场、韩国市场都在抬高农产品进口市场的门栏,但中国对虾产品仍然有超常发挥。
2、中国对虾出口亚洲品种结构的变化。
出口亚洲数量最多的产品,仍然是制作与保藏的小虾及对虾,数量67290.22吨,比2004年增22.68%,成为主打产品,占总量比重52.95%;其次为鲜小虾,数量23948.5吨,比2004年增54.3%,主要进口国为韩国,数量17923.5吨,占鲜小虾总量的75%;冷冻带壳小虾降幅颇大,(原始出处农博网水产频道)数量12256.08吨,减少78%;冷冻小虾仁同样大幅度下降,从2004年的10025.8吨降到7297.3吨,下降27.3%;冻对虾6198.6吨,下降52.7%;冷冻对虾仁3791.35吨,增长23%。
3、亚洲对虾市场新特点。
A从产品分析,低价值产品加速向高价值产品发展。
对虾制成品上升,原装冷冻品下降,鲜虾上升。亚洲距离中国最近,亚洲消费习惯与中国颇为接近,因此,鲜、活虾市场有更大发展潜力。
B鲜活对虾是中国人以至亚洲人的饮食至爱。
当下中国市场活虾价格15元左右水平,冻对虾几乎无人问津。7、8、9、10这四个月,是活虾上市高峰,中国市场难见冻虾。即便有,也须20头/500克以上。2006年,日本进口中国鲜虾622.8吨,虽然数量很少,但比2005年增长47%。日本活虾、鲜虾市场仍有开发潜质。香港市场2006年进口中国鲜活对虾、小虾总计7407.9吨,比2004年10305.1吨下降28.2%。2004年,香港过境大陆鲜活对虾占到过境虾产品总数1/3,这才符合香港饮食市场特点。香港市场仍需加大鲜活对虾开发力度。
C对虾的国际市场仍有很大缝隙与发展潜力。
近几年,世界各国都大幅抬高食品进口安全门栏,使更多中国出口型企业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与此同时,也自然加大了自身产品的成本。因为,国内市场还不需要国际标准的农产品。国际标准的对虾在国内销售,只能按国内标准价格实行,否则你的产品就没市场。因此,对虾出口型企业,仍然要发挥自己长处,在国际市场的缝隙与潜在市场上做更多文章。
三、日本市场情况
1、日本对虾市场中的供应商。
2007年1-5月,日本冷冻生虾进口(不含其他虾产品)总量6.9
2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9.9%。进口前五名国家为:印尼1.55万吨,减少22%;越南1.05万吨,减少30.6%;泰国0.82万吨,增加30.3%;印度0.799万吨,减少16.4%;中国排名第五,0.719万吨,增加11%。除去亚洲国家外,日本从俄罗斯进口4107吨,减少11.4%,从加拿大进口2627吨,减少14.5%,从格陵兰进口2175吨,减少27.7%。
在今年的1-5月份,排名前10名国家基本上都呈现下降趋势。排名第一位印尼下降幅度22%,排名十位的孟加拉下降32%。只有泰国、中国呈升势。泰国在美国市场已拔头筹,且呈升势,在日本市场也继续在美国市场的良好表现,升幅达到30.3%,比中国升幅高出20%的比例。(文章出自农博网水产)泰国对虾出口速度引人注目。中国产品增长幅度排在第二名。如果出口品种适当,泰国与中国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会继续提高,并超过印尼。
需要指出的是,泰国与印尼都是国际市场草虾的主要供应商,草虾的市场竞争力明显的高于南美白虾。中国也是这两个国家草虾的主要进口国。如果要继续扩大日本市场,继续扩大美国市场,出口对虾的品种必须作出调整。南美白虾的出口国太多,且都比中国要有气候、地理、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
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挪威、阿根廷、冰岛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虾产品主要是各类野生虾,包括北极甜虾,也非常具有核心竞争力。
2、日本进口冷冻虾品种结构。
2006年,日本进口冷冻生虾23万吨(不含其他虾类),同比下降1.1%,今年一季度进口量又继续大幅度下降14%;但是冷冻生虾仍然是日本进口虾主要品种,2006年比重达76.4%,占绝对优势;与2004年相比,比重下降-3.63%。进口半成品虾5万吨,同比增幅28.6%,占2006年总量比重16.6%,是日本虾市场中一匹黑马;与2004年相比,比重上升3.46%。半成品虾包括虾肉、无头虾。熟虾进口1.83万吨,同比增7.64%,熟虾比重虽不大,但逐年递增,呈强势发展。
3、中国对虾在日本市场上的变化。
2006年,中国出口日本对虾品种变化巨大。鲜虾上升幅度172%,量很少,59吨,但增幅1.7倍;鲜小虾增40.26%;制作与保藏的小虾、对虾增幅78.78%;制作与保藏的龙虾增33.7%。
下降品种:冻龙虾降81%;冻小虾仁降29.6%;冻对虾仁降69.4%;冻带壳虾降36.3%。
中国出口日本虾产品中,高档次产品明显上升,传统或低档次品种呈下降。在产品档次提升同时,中国出口日本市场虾产品数量大幅度上升,从2005年2.37万吨增加到4.138万吨,增长幅度74.47%,占中国对虾出口亚洲地区总量比为32.56%,是中国在亚洲地区第一大出口国。也是即美国之后,中国对虾在国际市场中第二大出口国。
4、小结。
A、主旋律:复苏。2007年1-5月,日本进口冷冻生虾总量76835吨,同比增幅10.94%,增长幅度在近今年罕见.日本对虾市场在沉寂多年之后,开始呈现明显复苏迹象;
B、泰国。泰国对虾出口日本数量增幅超大,达30.3%;
C、南美白虾之外的大规格虾。日本对虾市场需求大规格对虾;
D、半成品、深加工虾。2006年日本半成品虾进口量上升28.6%,引人注目。
四、中国对虾出口韩国情况
2006年,中国虾产品出口韩国3.925万吨,占中国对虾出口亚洲市场比重30.7%,是亚洲第二大出口国;占中国对虾出口总量比重13.17%,是国际市场第三大出口国。
韩国是中国虾产品中新鲜小虾的最主要出口国。2006年中国出口到韩国新鲜小虾1.79万吨,占中国出口新鲜小虾总量比重高达70.9%,占中国出口韩国对虾比重45.66%,接近一半。中国新鲜小虾的国际市场几乎全部集中在韩国与香港两地。
2006年,中国出口韩国制作与保藏的小虾及对虾1.64万吨,占出口韩国虾产品总量的41.7%。是继新鲜小虾之外的第二大品种。此两个品种占出口韩国虾产品总量的87.36%,约4.3/5的比例,其他虾产品仅占12.64%,占压倒性比重。产品高度集中,是中国虾产品出口到韩国的重要特点。
中国出口韩国虾产品仅仅比日本少5.2%。因此,韩国市场与日本市场是同等重要的市场。
五、结束语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卷首词《临江仙》(作者:明朝学者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中。”。
今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形势面临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一个不得不更新换代的时期迅速到来。此时,风云际会,大浪淘沙,市场在选择着那些更加能抗击风浪的优秀企业,那些更加洞察秋毫的坚强企业家。
由于人民币一年内连续五次加息,以防止物价快速增长并打压投资泡沫,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固定资金以及流动资金成本。
今年,人民币增殖步伐明显加快,2007年10月21日,人民币兑美圆基准价750.74/100水平,比2007年年初的1月基准价格780.78/100增4%;两年来,人民币增值幅度超过9%水平。如果一个企业全年创汇8000万美圆,就有720万元的人民币损失。
今年以来,困扰企业的重大难题是流动性工人严重短缺。由于水产品加工完全是季节性生产,企业不得不加大固定工岗位,生产淡季也保留他们工资,以保证旺季企业生产正常运转。由此,水产企业劳动力成本在今年普遍上升20—30%。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以至于国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日益高涨,食品安全与质量成为企业生产的第一要素。面对成千上万个体渔业养殖户的难以控制,(文章出自农博网水产频道)企业不得不自行投资建立自己的养殖基地或者是种苗基地,以保证全部环节的安全性。有更加多的企业甚至建立了自己的饲料厂,用以从根本上杜绝违禁药品与添加剂的使用,保证产品安全。由此,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资金以及原材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