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正月”变“忙正月”——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新春见闻 农村新报讯 记者 徐思弘 通讯员 张家国 陈迪燚
“不出正月都是年,走亲访友打牌欢”,吃吃喝喝,打牌娱乐的过节方式,逐渐成为“老套”。 鸡年新时尚,年味大不同。今年春节,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人们走出家门、放下酒杯,种蔬菜、搞养殖、栽树苗。“闲正月”变成了“忙正月”,家家户户忙着在田野上增效、增收、增绿。
“鸡倌”郑加政:绿色生产,生态脱贫
正月初七晌午,油坊坪村二组,在村民郑加政家中,前来拜年的亲戚们在吃饭前不是打牌、下棋,而是帮郑加政搬砖砌鸡舍,整修鸡场。 郑加政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精准扶贫工作队帮助下,他在高山顶上建起一个养鸡场。去年,他家人均收入1.6万元,走向脱贫致富路,并且搬进了新建的生态搬迁安置点砖混房屋。现在,养殖场已发展蛋鸡6000余只,郑加政被六里坪镇扶贫攻坚指挥部评选为 “脱贫模范户”。 64岁的郑加政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对生态环保的见解十分新潮。“养殖场不能图近,必须进行高山养鸡。鸡粪不但会破坏美丽的生态,搞不好还会与周边村民闹矛盾。我不能因为养鸡损害了更多村民的利益。” 高山上的林下养殖,空气好,鸡少传瘟。鸡粪通过无公害化处理,成为生物有机肥,生态共生,绿色环保。 “今年春节虽然忙,但无比充实啊!”郑加政兴奋地说,他打算今年再发展2亩无公害蔬菜园,走生态循环种植养殖之路。
菜农吴国江:“跟人赛种田,不跟人赛过年”
正月初八一大早,狮子沟村1组的吴国江在承包的蔬菜大棚里忙碌起来。 去年,他承包了村里13个蔬菜大棚,种植黄瓜、青椒、芹菜、紫菜、小白菜等品种。一年下来,全家六口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成为全村首个“脱贫模范户”之家。 今年刚开年,吴国江在心里默默谋划:要跟人赛种田,不跟人赛过年。“等着向政府要救济,不如靠自己的一双勤劳的双手。”吴国江说。 春节期间,吴国江特意考察了十堰城区的无公害蔬菜产业。他决定,今年依托蔬菜大棚发展绿色食品采摘观赏园,吸引更多城里人来进行乡村体验。 今年54岁的吴国江患有严重的慢性病,在扶贫工作队的鼓励下,他从小打小闹逐渐发展到温棚规模种植,收入逐年增加。基地长期与超市签订供销合同,年收入达到4.8万元以上。
果农彭桂华:“全年卖鲜果,四季有游客”
往年,六里坪镇村民植树移苗起动较晚。2月5日(正月初六),年味正浓。垛子寨的彭桂华一家正忙碌抢墒载种100多亩柿树、油桃、樱桃等果树苗。 在承包的山场里,55岁的彭桂华说:“以前,我们全家是守着‘金山’没饭吃,靠几亩薄地维持生活。前年,扶贫工作队员动员她家利用好山场,发展养殖和果树种植。” 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山场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发展起养殖生猪100多头、羊30多头、鸡鹅150余只、蜜蜂15箱。 如今,彭桂华一家把主要精力投向果园,力争做到四季有果卖,全年有游客。 六里坪镇绿色脱贫优势明显,扶持贫困户念好“生态经”,唱好“林果戏”,打好“有机牌”,鼓励群众植树造林绿化、栽种优质果树,真正使“青山绿水”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