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产起步,接二连三”

零零社区网友  1970-01-01  互联网

“一产起步,接二连三”——在应城龙池山庄看现代农业新业态    农村新报讯 记者胡胜芳 通讯员郭戈 程国辉

    “一产起步”,山庄初见规模

    菜地荷塘,果园山林,稻田鱼池,微风徐徐,鸟音清脆。黄灿灿的油菜环绕着稻田,不时有龙虾调皮地戏出水面。树林中,土鸡成群结对欢跑。阳春三月的农池山庄,宛如一个原生态的世外桃源。
    2010年初,朱剑在应城市杨岭镇伍份村流转了500亩林地,放养了16000只土鸡。2010年10月,龙池山庄正式成立。
    纯正的土鸡,为山庄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来二去,山庄的土鸡在当地出了名。两年后,龙池山庄成为应城市规模最大的土鸡养殖基地。
    尝到甜头的朱剑继续流转周边土地。不久后,山庄里的有机蔬菜、蓝莓、猕猴桃、鳖虾鱼稻生态种养基地相继建成。去年,山庄开办了猪场、孔雀园,开发了餐饮业、土特产品加工与农家乐观光项目。
    一片养鸡林,经过几年发展,成为一个农业生态观光园,产业也从单纯种养,向加工、服务业延伸。现在的农池山庄,每月接待游客近两万人。

    “接二连三”,新业态释放新能量

    “一亩大田作物的年收入,一般不过2000元。而龙池山庄的亩产值达到了一两万元。”朱剑说。
    据朱剑介绍,这种高效益主要得益于向二三产业延伸。山庄的200亩鳖虾鱼稻基地每年产出约11万公斤稻谷,经由山庄办的粮食加工厂加工包装后,生态香稻米每斤卖到了14.8元。每年冬夏两季收获的草鱼,一部分腌制后制成鱼干,价格比普通水产品高出三成。一只只土鸡熬成一罐罐土鸡汤不超过3天即被销售一空,利润翻番。果园里一年四季都有供游客采摘的水果,一部分还被制成果脯。园林里的珍稀树种,不少已被客户订购。朱剑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山庄加工、餐饮、观光产业等收入,已达到一千万元。
    从传统种植到办粮油深加工企业再到建生态农庄,发展有机农业、休闲农业,朱剑完美地诠释了“一产起步,接二连三”的现代农业新业态。
    在山庄食宿区,建有一排自助厨房,供游客自行加工从基地获得的各类食材。土灶台上摆放着木桶、大铁锅、筲箕、葫芦瓢……“这些东西,现在的农村也不多了。”朱剑指着眼前的“老古董”说,接下来山庄里会建几栋原汁原味的古民居和两个博物馆,一个农具博物馆,展示农耕文明的变革;另一个糯稻博物馆,展示应城全国籼糯第一市的风采。

    “靠庄吃庄”,乡亲们跟着沾光

    “山庄这200多亩稻田旁装有12盏灭蚊灯,每天按时开灯关灯,周围几百亩田都没有虫子。稻谷不打农药,甲鱼不喂饲料,主要吃龙虾、昆虫和螺蛳。”说起生态种养,在山庄做事的杨岭镇伍份村村民金东元如数家珍。金东元另有一块 “自留地”,是朱剑给他的,紧挨着山庄的鳖稻基地,忙完山庄的活计,他就去经营自己的“自留地”。
    龙池山庄创建之前,50多岁的金东元是个一贫如洗、无处栖身的光棍汉。如今,金东元在山庄里“大显身手”:朱剑在山庄划拨了一处园林让他养土鸡,这一项就让他每年有两万多元纯收入;山庄还有一口鱼塘也由金东元经营,他每年因养鱼又可获利1.5万元。现在的金东元,住在山庄脚下专门为他盖的一间房子里,娶妻进门,过上了有儿有女的生活。
    “我赚了钱,也想带动周边的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参与山庄建设,让他们分享收益。”朱剑说。山庄的几个基地需要大量工人。除了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朱剑尽量安排周边村有种养经验的贫困户来山庄做事。
    目前,每天固定在山庄做事的村民有100多人。这几年,来山庄打工,直接脱贫的农户有63家190多人。
    杨岭镇新四村63岁的宋金元,来山庄之前,一直在村里和老妻相依为命。朱剑发现老夫妻擅长养鸡,亲自接二老到山庄当上了 “鸡老板”。宋金元告诉记者,他们老两口每年的收入合计有5万多元。“是朱总让我老来发了光!”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