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情系城楼寨

网友投稿  1970-01-01  互联网

情系城楼寨    农村新报讯 记者 胡胜芳 通讯员 汪义丽 黄芹

    新洲区旧街城楼寨,蕲黄四十八寨之一,大别山峻岭环视。一部凝结着祖孙三代共产党人保卫家乡,建设家乡,富裕家乡的传奇故事在这里传唱。近日,记者走进这个 “世外桃园”,记录王双富祖孙三代人的特殊乡情。

    祖父血染这片土地

    王成章,191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940年秋,开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新四军征税征粮,1941年入党,任财粮干事。1945年8月4日清晨被捕,日本人用毒刑逼他交出“同党”,他死也不说,在旧街孔子河遇害……这是新洲烈士名录里关于王双富的祖父王成章的内容。
    “祖父的名字就刻在五尾村的烈士墓碑上。”王双富告诉记者,他对祖父王成章的印象,更多是来自周边老人和父亲的口口相传。
    1943年8月,刚下田的中稻秧苗遇上了特大干旱。旧街一带的村民们心急如焚。王成章和战士们,带着锄头箩筐,在河里拦河筑坝,引水抗旱。这年,稻谷获得了大丰收。
    1944年秋天,绵绵细雨持续半个月,旧街姚河村村口那条唯一的小路有一尺多深的泥巴,泥泞不堪。尽管自家也很困难,王成章却义无反顾拿出仅有的积蓄,和村里的青壮年劳力一起,到几里外的山上,抬下一块块的石头,还从河里挑起一担担河沙。一个月后,王成章的肩膀脱了一层皮,昔日的泥巴路,变成了一条石板路。“让家乡人民早日过上好日子,是祖父最大的心愿。”
    1941年4月的一天。王成章所在的部队遭到敌人偷袭,为了保护好部队急需的粮食和弹药,王成章让队长带领部分战士带着粮弹先撤离,自己和20多个战友与敌人周旋。最终,这批军用物资完好无损。
    抗战胜利的前一个月,日本宪兵突袭在新洲活动的新四军战士,王成章和3名战士因弹尽粮绝而被捕。8月4日,日本鬼子因他们誓死不屈,在城楼寨杀害了他们。

    父亲殚精竭力兴办茶厂

    父死子继。爷爷死后,父亲王先焰子承父志。1950年,他第一批入朝抗美,血战三年后,转业回到新洲县任旧街区党委书记。回到家乡,同为共产党员的王先焰要完成父亲的心愿:让家乡人民早日过上好日子。
    在那个经济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为了多打粮食,王先焰带领群众起早贪黑,开荒造田,想方设法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组织劳力上山打野草,采树叶,挖草皮积绿肥,广集农家肥。
    七十年代,农田水利设施十分落后,每年到了寒冬腊月,王先焰总是带头走上工地,带领群众加班加点干活。1972年腊月,家中带信,说儿子王双富发高烧,打针吃药病情却一直不见好转。他只是给妻子带了一个口信,说没有时间回。直到大年三十,河道建设任务赶工完成,他才回家。
    改革开放初,王先焰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认为发展茶叶产业,是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好渠道。他带领群众来到城楼寨茶园周边的荒山上,开挖荒山,抽槽填肥,浇水补苗,将山间零星的茶树连成片,在老茶园的基础上,建成一片小有规模的城楼寨茶厂。
    王先焰把茶厂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他经常深夜还在茶厂巡察,亲自守护着茶园。一次,自家的一个侄子,半夜偷偷跑到茶山上,挖了几棵茶树种在了院里。王先焰发现后,罚了侄子的款,还召开群众大会,宣传茶叶种植的好处,动员群众保护好集体财产,并让侄子在大会上做检讨。自此,再没人敢乱动茶园。
    历经几年的辛劳,茶园为村民们增收不少。1994年,王先焰临终时,拉着王双富的手说:“城楼寨是先辈抛头颅洒鲜血的地方,我没能让它得到更好的发展。有机会,有条件,你一定要办好茶厂,让大家多得收入。”

    孙子回乡入党,创业富民

    虽是父亲的遗愿,但是没钱难倒英雄汉,此时王双富两手空空,心有余而力不足。南下打工小有积蓄后,1999年,年过四十的王双富回到家乡,“收购”了当时负债120多万的老茶园,成立旧街城楼寨茶厂。这年,他追随祖父、父亲的脚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双富白天带着附近的乡亲们开荒,栽苗灌溉,除草施肥,晒得黑汗水流,手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晚上,他抓紧一切时间自学,《中国茶事大典》、《有机茶的种植与加工》等书被他翻烂了。王双富还选派部分村民到四川和杭州等地学习先进的制茶工艺,同时将茶厂周边村的茶农组织起来,开建新茶园。
    滚动发展十年后,更有实力的王双富投入1000多万元,再次扩建茶园。这次,他与120余户茶农签订合同,成立了城楼寨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大家一起发展。合作社新建了标准化加工厂房,创制了“城楼寨”和“城楼碧峰”两个名茶品牌,建起了休闲山庄,搞起了传统制茶技艺传承。
    七、八年又过去了,如今的城楼寨茶厂成为武汉市有机茶种植与制作的标准化示范基地。2011年,“城楼寨”茶获批武汉首批老字号,城楼寨被列入武汉市文物保护遗址;2015年,城楼寨传统制茶技艺被列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双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新发展模式引领下,茶厂周边3个村的200多户农户成为种茶能手,家庭收入年年见长,之前破烂不堪的土坯房早已被气派的楼房替代。现在茶厂常年用工50多人,季节用工300多人,全部是周边村民。种植户的收入由此前的年均8000元,增加到现在的3万多元。
    “终于不负父亲所望,茶厂得到了发展,村民们也越来越富裕。”王双富得偿所愿。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