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薪火相传书香追远

网友投稿  1970-01-01  互联网

薪火相传书香追远    农村新报讯 孙皙

    大别山下,有这么一名农村退休教师,他的1117元工资是这样分配的:1/3留作日常开销,1/3给长期患病的老伴买药,剩下的1/3则是留作买书的专用经费;是的,是买书。女儿出嫁时,唯一的嫁妆就是2000多本图书。
    他,就是浠水县洗马镇羊角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汪新民。
    十多年前,羊角桥村德明小学有个读六年级的学生胡晓静,很想买一套《小学生优秀作文丛书》,由于家境不好,只好利用空余时间捡破烂卖钱,可过了很久还是凑不齐买书的钱,因此常常在路过书店时偷偷抹眼泪。这事恰巧被汪新民看到,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萌发了在村里办“农家小书屋”的念头!
    1998年退休后,汪新民就开始筹划此事。没场地,他把自己住了40多年的砖瓦房收拾出一间,打扫干净;没书柜,他就自己上山砍来松树,锯成木板,钉成书柜……在他的坚持与努力下,2003年初,书屋终于在汪新民家开张了!
    开张后,书屋人气非常旺,许多村民一有空闲就钻进书屋。官塘角村姜小毛家鱼塘养的鱼得了病,眼看着2万余元投入要泡汤,急得团团转,听说农家书屋里有养鱼方面的书,他赶紧求助,汪新民为他找到了相关书籍,问题终于圆满解决了!像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
    书屋的影响越来越大,慕名前来借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而这人一多,书就明显少了。特别是孩子们都跑过来问:“还有别的作文书吗?有漫画书吗?”每每看着他们空手而归、满脸的失望,汪新民就想着应该想办法为孩子们也多找些书来。
    于是,汪新民就倡议当地的干部群众捐书、向机关单位要书、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挤钱买书,还发起了“我为孩子讨点书”的倡议,得到了省、市、县等各级政府以及来自台湾、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好心人的热心捐赠。
    如今,汪新民的农家书屋早已搬到了交通便利、宽敞明亮的洗马镇福利院,图书也由原来的120册增长到现在的10万多册,涵盖了历史、文学、科技、童话等11大类,成为当地村民求知学习的好去处。更令人称道的是,现在“女承父业”,在汪新民女儿的婆家——浠水县关口镇梅河村,农家书屋的第一家“分店”也已正式开张,将阅读延伸到了另一片广阔的天地。
    汪新民常说:“我的人生中,书屋最宝贵,书屋就是我的家,也是我的命。”是的,14年的坚守,书香满溢!
    正是这一抹书香,点亮了羊角桥村人致富的希望;也正是这一抹书香,呵护了山里这些留守孩子的“读书梦”!
(作者单位:浠水县蔡河中学)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7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