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看乡村——我省农村卫生室掠影 农村新报讯 记者 李陈 通讯员 周文照 熊红梅 吴先敏
村卫生室,是乡村的“门面”。卫生室的窗口映射出农民医疗条件和水平的变化,也是三农变化的另一面镜子。近日,记者走进各地村卫生室,看变化,探究竟。
村卫生室“鸟枪换炮” 农民看病“一卡通”
6日,黄陂区油岗村4组村民陈家焱,像往常一样到村卫生室量血压,见有人在排队,他来到健教室,休息等候。看着现在卫生室内干净整洁的环境,他对记者感慨道,这里已经和到城里医院看病的感觉差不多了。 油岗村卫生室内,诊断、治疗、输液观察、公卫服务、药房等“标配功能室”齐整分布,各自独立。电视、空调、电扇、空气净化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诊断室内,电脑、新农合读卡机、处方打印机、接诊记录本等摆放整齐。村医陈畅正细心地为几名患者问诊病情。 今年35岁的陈畅是 “子承父业”。“小时候,村卫生室就设在我家,患者取药、换药、打针、看病都挤在一间房子里。”对村卫生室的变化,陈畅有切身体会:“2013年,我们村卫生室搬到现在的新址,上级投入了20多万元,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年门诊接诊1万多人次。” 电脑录入、联网查询现在是钟祥天堂村村医刘丹凯的日常必修课。刘医生介绍,去年卫计部门拨付专项资金,对他所在的卫生室进行改建,去年12月投入使用后,各种硬件设施焕然一新。新配备的新农合即时结算系统,农民持新农合“一卡通”就可以直接看病报销。 以前,村卫生室是新农合即时结报的“盲区”,农民就医信息不能及时与上级医疗单位共享。 2012年我省正式将村卫室纳入新农合村级门诊定点机构,新农合专网及设施配备延伸到村,农民看病也用上了一卡通。2014年,全省又推进村卫生室“五化”(公有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一体化)达标工程,用三年时间,为每个村卫生室投入不低于10万元,以彻底改变“以家代室”的状况。全省目前共有村卫生室24342个,已达标15378个,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完成达标。
清风吹来乡村新,大学生村医接踵来
5日早晨7:30左右,记者来到保康县城关镇新街村卫生室时,周安琪正在给患者查体温,做村医这一年来,她基本每天都会提前来上班。 2013年,刚刚从职高毕业的周安琪与保康县卫生计生局签约,成为该县首批,也是全省最早一批定向委培大学生村医。她和另外29名同学,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期间,享受每年1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毕业后,她们成了大学生村医。 “吃了她开的药,胃已经不痛了。”62岁的村民张友莲告诉记者,一开始村里的人不相信周安琪,在她看好了几例病后,村民们逐渐接受了这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医。 像周安琪这样定向委培的大学生村医,在我省将越来越多。保康县从2013年开始,先后招聘了100多名大学生村医充实到村卫生室。武汉、宜昌、荆州、随州等地,也因地施策,大力开展村医定向委培。 省卫计委基层卫生处介绍,全省村卫生室46881人,有执业(助理)医师的6133人,仅占13.08%,且年龄在50岁以上的超过一半。年龄老化、知识面窄,提高村医专业水平成为当务之急。现在,越来越多定向培养的大学生村医,将像清风一样吹遍荆梦大地,为乡村带来新的空气与活力。
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咱老乡一个也不少
“朱正福,男、65岁,血压高,4月14日转诊,5月转回村里康复治疗,6月4日回访。”7日,在黄陂区群光村卫生服务站,乡村全科医生李国辉正忙着整理村民公共卫生服务资料。记者看到,健康管理室满满两大柜子,以村组为网格,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按序排列,打开档案,以户为单位的个人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历历在案。 在诊疗室内,54岁的村民陈玉辉正在健康一体机上做检测,大约5分钟,包括血压、血糖、血氧等多个项目的数据已在一体机上清楚显示。公卫医生陈秀丽介绍:“每次检测的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到区公卫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这些信息,有病的及时治病,患慢性病的提供用药指导,没病的加强健康教育防病于未然。” 村卫生室门口的健康专栏上公布着公卫服务事项,记者仔细梳理了一下,村民可以享受到的公卫服务涵盖12类45项,既有普遍的健康体检,也有以婴幼儿、孕产妇、老人等患者为重点的服务,还有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等疾病分类的治疗指导方案,与城市居民享受的家庭医生服务相差无几。 让农民享有与市民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是“大健康”下乡的重要内容。2013年开始,全省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农村阵地,村卫生室设立公卫服务室、建立医疗体检档案、配备家庭医生服务,成为标准化建设的必备条件。全省共有3.3万名乡村医生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省农村健康建档率达80%,人均40元的公卫服务费,城乡一视同仁。 没有农民健康,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就难以实现。小卫生室里大变化,正是全省医改和三农发展的乡村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