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打造畅安舒美路助推农民奔小康

网友投稿  1970-01-01  互联网

图文:打造畅安舒美路助推农民奔小康全省“四好农村路”创建纪实    农村新报讯 图为:农村公路扮靓乡村。
    图为:物流车送货到农家。
    图为:农村公路直达田间地头。
    图为:农民私家车畅行农村公路。

    农村路连接千家万户、旅游路延伸千山万水、产业路遍布万村千乡、特色路通往千企万园,有效带动沿线农村特色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客货运输、特色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在我省取得显著成效。
    “一条道路能改变一个村庄,一条道路能带动一个产业,一条道路能致富一方百姓,建设越织越密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网,能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推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要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在湖北全面开花。”省交通运输厅厅长何光中表示。

    公路带动产业,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走进我省农村,随处可见:畅通的农村公路,串起一个个美丽乡村;路边新建的错车台、整洁的候车亭、醒目的安全标识、各具特色的农家乐、采摘园、休闲山庄、村居民宿……构成了一幅农村公路带动产业、引领美丽乡村发展的崭新画卷。
    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每年建成农村公路不少于1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2.6万公里,公路里程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二;成立以厅长为组长的 “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方案》,形成“畅安舒美”农村公路网络体系;省政府出台《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严格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检测,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路越修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南漳县东巩镇陆坪村邓家院农家乐老板邓仕权说。
    “五一”小长假,南漳、罗田的农民依托农村公路,大打旅游牌,狠狠地赚了一把。
    南漳县东巩镇境内,春秋寨、麻城河古村落、昌集鸳鸯湖自然景点游客爆满。
    该镇党委宣传委员叶经房介绍,“五一”期间,该镇游客达到12000多人,拉动消费240多万元。
    罗田县白庙河镇潘家垸村,“五一”账单显示: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超过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7.5%和82.6%。
    各县市交通部门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围绕民富、村美、产业兴做好服务文章。
    神农架林区设置农村公路红绿灯,解决旅游高峰期错车问题;松滋围绕产业发展,建设“四好农村路”示范线118公里;黄州区农村公路管理局借支修建民生路,精心护好致富路;钟祥市财政每年落实养护资金1360万元,下本钱护好农村公路;南漳县在全县283个行政村,配备380多名农村公路养护员,建起60多个村级公路养护道班,为百姓出行、车辆行驶保驾护航。

    公路打造安防,人行、车运无忧

    “过去道路没有防护栏,骑摩托、开车蛮危险,走路也不安全。”竹溪县新州镇吴家湾村民王宗权心有余悸地说。现在,看到沿线道路建设防护栏,内心喜悦溢于言表,一个劲连说“好!”。
    今年,该县将农村道路安全防护工程列入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总投入专项资金2.8亿元,在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特别危险路段设置钢护栏919公里,设置示警桩、警示标志、凸面镜等一般危险路段520公里。
    今年,省交通运输厅启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455工程”,拟用4年时间,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机制及责任体系,省级财政投入45亿元,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省道、县道、乡道及通客车村道共计8万公里的安全隐患治理,实现 “村村通”到“路路安”。
    “增强农村公路安全理念,提升安全服务保障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何光中强调。
    随着通村客车、家庭轿车的快速增长,急弯陡坡、临水临崖、长下坡等危险路段,交通事故频发,强化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迫在眉睫。
    老河口市采取“以路为媒,打造绿色产业,建设生态交通,用绿色屏障加固交通安全”措施,投入资金3.2亿元,其中,农村公路总投入1.8亿元,实现了“绿带绕村过、阡陌更分明、沿路尽芬芳、安全入画来”;至2016年,全市农村交通事故比2014年下降50%。
    在强化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同时,我省还加强了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不断完善“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管养体制,各县成立了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各乡、村相应设立管养部门和安排了养护人员,为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提供了保障。

    公路助推脱贫,贫困乡村气象新

    农村公路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荆楚农村延伸,有力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步伐。
    全省 “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提出“遵循规划统筹部署要求,落实农村公路精准扶贫。”按照这一要求,我省强力推进农村公路扶贫攻坚,成效明显。
    “没有公路,游客哪会来我们这穷山旮旯?”近日,刚接待完武汉客人的大别山区蕲春县檀林镇雾云山村农家乐主人田云萍,说起农村公路让她脱贫致富的事乐不可支。
    依托畅通的条条村路,许多贫困地区老百姓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路。
    竹山县,将“村村通客车”与精准扶贫对接,对全县5000户搬迁对象、215个集中安置点,做到了“安置点建设到哪里,公路就通到哪里,服务就送到哪里”,彻底改变了“出门爬坡下坎、吃水肩挑腿软、通信基本靠喊”的现状。
    远安县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打造干支相连、通村达户、利民便民的新农村交通网,每年硬化农村公路不低于100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5768户、17370人安全便捷出行,其中贫困户747户、1488人。
    大别山红色旅游路、秦巴山环库生态路、武陵山清江画廊路、幕阜山香泉特色路4条总长3813公里的特色扶贫路,带动30多个产业发展、惠及29个贫困县、800多万贫困人口;目前,以四大特色扶贫路主线为支撑,支线建设和路网完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近年来,我省交通部门不断创新 “交通+扶贫”模式,科学谋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 “交通+资源开发及旅游”扶贫,在37个贫困县市实施资源旅游路工程;推动“公路+产业”扶贫,开展一定规模的农村产业路建设,覆盖全省4821个贫困村。
    据统计,“十二五”期,以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为主体的交通扶贫,帮助我省农村225.1万贫困人口脱贫;2016年,全省147万贫困人口脱贫,1601个贫困村出列,交通在我省扶贫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路带动运营,客运、物流、电商齐头并进

    “四好农村路”建设,极大地优化和完善了城乡客运出行、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经过十余载不断努力,继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后,2015年12月,我省25989个行政村全部通了客车,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客车”,《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老百姓交口称赞“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
    “现在公交车通到家门口,我回娘家也多了。”对老河口张婆婆来说,农村公路就是自己与家人的亲情路;以前路通车不畅,回乡下娘家少,如今路、车进了村,出行费用由8元降至5元,自己可常回娘家看看了。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6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