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护航

网友投稿  1970-01-01  互联网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图文: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护航    农村新报讯 图为: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洪 (左三)陪同武汉市洪山区委书记黎东辉(左二)就加强科研合作调研质标所。
    图为:省农科院院长焦春海(左二)陪同缅甸记者团参观考察质标所。
    图为:质标所赴英山开展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技术、风险评估、品质分析、溯源与真实性判别等方面研究,承担农产品、食品、土壤、肥料、农业投入品的检测及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等工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科研为中心,拼搏进取服务三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合格的农产品,质标所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全所各项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全面或较大幅度超额完成了各项科研目标任务。
    2015年,完成科研项目12项,在研项目43项,发表学术论文29篇,鉴定成果2项,制定标准1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2016年,在研项目41项,发表学术论文28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2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申报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完成省地方标准1项。
    去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为抓住发展机遇,奠定良好基础,该所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积极参与湖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的顶层设计,围绕湖北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需求,组织专班制定质标所“十三五”发展规划,从检测和科研两个方面明确质标所“十三五”发展方向。
    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科研单位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其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该所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建设上升为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奠定我省农业持续发展基础的大事来抓。
    去年,为开展学科建设,一是积极联系上级对口单位,了解和掌握有关工作动态,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的规划建设,并积极开展部级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平台的申请;二是积极开展所外学术交流和所内科研研讨,开阔科研创新思维,凝练研究方向,强化协同创新能力;三是围绕湖北特色农产品,初步凝练形成了风险评估、复合污染物毒性分析、特征品质形成、检测技术和装备以及标准体系研究等5个研究方向;四是加强学科人才队伍的培养,选送科技人员参加各类培训30人次,提升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引进2名博士,增强学科建设的后备力量;五是强化学科建设的实用性,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咨询、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农技推广等工作,满足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科技需求。

    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夯实技术创新基础

    要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控制,必须通过科技创新作为技术支撑。为适应国家农业质标和检测工作布局变化的新形势,该所加快以传统检测为重点向科研转型的步伐,以风险评估、检测技术研究为突破口,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
    近年来,全所每年科研在研项目40项左右,科研项目年度计划经费和到账经费稳步增长,为科研早出成功、出好成果奠定了物质基础。
    去年,《安全高附加值红曲产品的研究与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科技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3篇,论文数、成果(标准)均较大幅度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该所去年承担湖北地区茶叶、柑橘、食用菌、水生蔬菜、营养品质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验证评估共6项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项目承担数创历史新高。项目在确保本地区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总体受控,在化解社会疑惑、树立消费信心、引导公众消费、防范消费风险、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上,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公益性行业专项,例如“茶叶产品的多态性基因标记研究”等方面编写了3个标准,获得4项发明专利受理,编写4万余字的专著内容,为6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茶叶鉴定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微囊藻毒素的母代转移效应研究”“磁性混合模式限进萃取”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激发了全所科研工作者创新的热情和自豪感。

    以技术服务为宗旨,走内涵发展之路

    近年来,该所以技术服务为宗旨,圆满完成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风险监测)、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监督抽查及日常检测任务。
    2016年完成各类样品检测7710个,分析95436项次。检测绿色食品363个、有机食品7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8个,无公害农产品159个;完成了湖北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申报产品及市场委托产品的检验工作,检测农药产品249个、肥料产品40个。完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安徽省种植业)任务,全年共监测726批次蔬菜(包括食用菌)、水果样品中58种农药残留,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蔬菜(包括食用菌)、水果合格率分别达到94.1%、93.0%;完成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下达的绿色食品监督抽查98个样品的检测任务。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重在服务、重在精准。为此,该所进一步加强了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企业的技术服务。去年,对我省100余家“三品一标”企业或合作社、约100万亩生产基地提供环境监测与评价服务,为监利县20万亩水稻、沙洋县16万亩水稻等申报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在产地管理、过程管控、标准化生产、品牌引领、消费认知、市场增值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提升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强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技术服务。在团风县辛冲镇,该所与团风县农业局合作开展无公害西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示范面积1000亩,重点推广大棚西瓜以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病虫绿色防控为主的无公害栽培技术。经抽检,示范基地西瓜合格率为10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在示范区的带动下,目前团风县大棚西瓜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无公害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
    在鹤峰县,该所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和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在走马等乡镇成功创建13.3万亩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在中营等乡镇创建有机茶叶基地2万亩,在燕子等乡镇创建10万亩绿色食品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鹤峰的农业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贡献了科技力量。 (祁志红周惠清)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