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村里来了“敲糯米糖的”

零零社区网友  1970-01-01  互联网

村里来了“敲糯米糖的”    农村新报讯 湖北阳新 张永胜
    儿时家中来了客人,偶尔会得到几颗“接娃”粒子糖。“接娃”是我家乡的俗语,就是上亲戚家中做客,客人送给亲戚家娃儿的零食。那时大家手头都不宽裕,没多少余钱买礼物,粒子糖成了首选的“接娃”零食。看着娃儿含着粒子糖开心的样子,客人心里也是甜甜的。
    我平时是很少能吃上糖果的,所以对糖的甜蜜非常渴望。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农村开始出现走村串户“敲糯米糖的”。
    脆脆的“叮叮当当”声一旦在村子响起,正在哭闹的小孩都会戛然而止啼哭,因为“敲糯米糖的”来啦。
    敲糯米糖的伯伯叔叔总是用一副扁担,前后挑着一个箩筐,一只箩筐上会放着一个圆篾箕,一坨圆圆约有小炒锅大小的糯米糖安然地躺在其中,上面盖着一块白布,另一只箩筐是用来盛装兑换的破烂。“敲糯米糖的”手里拿着一个小切刀和一个小铁锤,叮当叮当沿街敲击着,嘴里吆喝着 “敲糯米糖啰”。
    听到叮当声,我们这些孩童总会被吸引过去,围在箩筐前等着换糖吃。我们把平时存起来的破铜烂铁,或是塑料报纸,或是玻璃瓶交到“敲糯米糖的”手中换糖。“敲糯米糖的”揭开白布,白白的糯米糖裹着一层以防粘黏的白粉随之露了出来,当当当,“敲糯米糖的”麻利地用小铁锤敲打着小切刀,一刹那,成碎块的糯米糖从圆篾箕那一坨糯米糖中分离出来,我们把用破烂换来的糯米糖拿到手,那兴奋的感觉至今刻骨铭心。
    最难捱的是好不容易等来了“敲糯米糖的”,却没有可以交换的东西。那个年代,农村没有矿泉水、易拉罐之类的饮料,只能东拼西凑找破烂去换糖!一次,我将父亲一双布满补丁的解放鞋拿去换了碎块糯米糖。没想到,父亲后来要穿解放鞋上山砍柴,却怎么也找不到,他又舍不得穿上母亲刚完工的新布鞋,最后是打着赤脚上山砍柴的。
    傍晚,父亲挑着一担柴火回家,双脚已被荆棘扎得伤痕累累,听着母亲念叨着:“怪了,那双破解放鞋哪去了?要是穿上它,脚也不会被扎成这样。”
    我当时没勇气承认,只是心里在流泪。长大后,我向自己的孩子说起这事,教育他们要珍惜今天的生活。一旁的母亲笑了起来,她说自己早已猜到了旧解放鞋的去向。原来我们吃过糯米糖,嘴巴四周有时会留下一些白粉印记,母亲虽然心疼父亲,但也疼爱着没多少零嘴为儿子解馋,所以母亲并没责怪我。
    糯米糖伴着我们走过整个童年。“敲糯米糖的”如今已难觅其踪影,但他带给我们的快乐记忆犹新,是现在琳琅满目的零食无法替代的。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