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笃行——记全国大学生村官十佳“村民贴心人”汪学东 农村新报讯 记者方桐 通讯员程良友 姚昭 张友江
近日,2017全国大学生村官十佳 “村民贴心人”评审结果揭晓,大冶市大学生村官、灵乡镇贺铺村党支部副书记汪学东上榜。汪学东为何能在全国脱颖而出?11日,记者来到灵乡镇,从这位33岁的小伙子身上寻找答案。
心怀梦想 毅然返乡
初见汪学东,给人强烈的“农民”本色:身体消瘦,皮肤黝黑,礼性颇多,言行腼腆。但接触一阵子后,你可能被他身心里的那股烈火点燃。 这股火已熊熊燃烧了5年多。2012年初,汪学东还是广州年薪十几万元的企业主管,但当年春节后,他没有回广州,而是留在了家里。 “这伢估计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跑回来找家里讨饭吃!”“外面的好日子你不过,跑回来当农民,你不嫌丢人,让我们的脸往哪儿搁?”邻里的误解、父母的斥责,一度让他伤心不已。 “在广州可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但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汪学东说,他想在家乡干番事业,带着贫困乡亲发家致富。 当年,他考上了大学生村官,并选择到灵乡镇较贫困的贺铺村。 上任后,他每天忙完村里的事,就背着相机为种养殖户、困难户拍摄图片。村民滞销的西瓜因为他的呼吁,被好心人一抢而空;残疾留守儿童小江杨的求助新闻刊发后,民政部门为他送来了轮椅……他还自掏腰包6000元,开办了“爱老人爱儿童”公益网站,成立爱心服务队。3年多来,联系爱心人士捐助钱物20万元,帮助留守老人、留守儿童400余人。 汪学东明白,简单帮扶只能解一时之困,要帮助贫困户彻底脱贫,必须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2013年11月,他得知随州不少农民种植香菇,一年能赚七八万元,便自费前往随州取经。 一年试种,大获成功。2015年4月,他牵头成立了花菇种植合作社,带着30多户村民一起干,其中大半是贫困户。去年,他又拿出种花菇赚的5万元钱,购买土鸡苗、防疫药品等,免费发给50多户贫困户、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散养,并提供技术指导、代销服务。 贺铺村党支部书记贺英龙说,农村要发展,群众要脱贫,就必须搞产业,但现在村干部老龄化、低文化情况严重,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办法,急需年轻人来补这块短板,在这方面,汪学东做出了榜样。 为爱坚守 再苦也甜
据灵乡干部反映,全镇目前只剩下4名大学生村官,其他的都通过各种途径离开了。汪学东坚持了5年,5年里,他热爱家乡,改变家乡面貌的初心始终如一。 为给乡亲们致富探路,汪学东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四处举债,凑了17万元,开始种植花菇。为了省钱买设备和原料,汪学东带着妻子上山砍柴、搭建菇棚,一根楠竹上百斤,手上磨出了血泡,肩膀磨破了皮。花菇生产先要高温灭菌,锅炉四天四夜不能熄火。汪学东和妻子就在灶旁放一张竹床,24小时轮流值守。 “这几年,真是吃尽了苦头。”汪学东说,他有时也在责问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放弃好日子不过,让家里人陪着自己受这份罪?但执着的他,认准的事就要咬着牙干到底。 汪学东的所作所为,乡亲们都看在眼前,赞在心里。乡亲们看到,汪学东为了确保种菇户和养鸡户的收益,宁可自己多吃亏。乡亲们还看到,除了贴钱帮扶困难户,他还夜以继日地抓生产,跑市场,经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两年多来,瘦了十几斤。 “努力就会有回报。有村民早上六点打来电话,说家里刚杀了年猪,要送30斤猪肉过来;有村民家里养了三只豚,卖了两只,特地留一只给我……”汪学东说,他虽然没有要,但感觉吃过的苦,很甜。 他的努力得到政府关注,大冶团市委帮他向团省委申报了8万元资助,大冶市委组织部帮助申办了5万元无息贷款;黄石、大冶、灵乡三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很多领导成了基地常客,请专业技术人员驻镇指导,为合作社争取项目、推介产品。
对接市场 富路更宽
“在农村干一番事业,也需要研究市场,运用新科技。”汪学东深有感触地说。 创业初期,他就注册了“灵祥”商标。如今,他又建起了食品厂,把花菇加工成花菇酱,既解决了花菇的销路,又增加了附加值。 汪学东还带着乡亲们运用互联网技术闯市场。“把农户种植花菇、养殖土鸡的环境、过程发在微信、微博和淘宝上,让网友看到这是生态环保、纯绿色的农产品。”汪学东说,通过这种办法,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2016年,合作社实现产值500万元,其中电商销售110万元,产品卖到了德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 汪学东深知,要保证贫困户持续增收,必须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生产适销、优质的产品。为此,他坚持土鸡土养,给鸡苗佩戴脚环,给养殖户发“码牌”,二维码里有养殖户的详细信息,还为每一枚土鸡蛋做资料标识(产蛋日期+产蛋当天的天气情况+户名+售出日期),增强了养殖户的责任心,也实现了产品质量可追溯,鸡卖100元/只,鸡蛋卖1元/枚,消费者还抢着要。 汪学东相信,运用自己所学的新观念,新知识,把本地优势有机地聚合起来,一定能帮助家乡改变面貌,让更多乡亲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