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物是如何变成宝贝的?——秸秆无害化利用的湖北实践 农村新报讯 记者肖敏通讯员郑先荣吴昭雄黄婷婷
秸秆曾是农民生火煮饭的宝贝,随着农村煤、电、燃气的普及,秸秆或弃之田间,或就地焚烧。每到收获季节,田野浓烟弥漫,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全省每年产生的3600多万吨秸秆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为此,2015年,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在全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同时,为秸秆另觅出路。 破解困局并不简单。秸秆无害化利用,关键在于提高利用效率,使产出高于使用成本,让参与各方有利可图,催生内生动力。“提高利用效率,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省农机局局长刘长华认为,秸秆无害化利用,无论是通过粉碎还田、养畜过腹还田,还是能源化利用、工业原料开发,都绕不开收储、粉碎和运输环节,这一环节用工最多,成本最高,正是农业机械大显身手之处。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农机部门纷纷行动,主动而为,推广各类机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多种机械化综合利用途径。荆楚大地上,秸秆逐步实现着由废到宝的华丽转身。数据显示,湖北去年农作物秸秆利用量为2970万吨,利用率达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数据表明,全省疑似秸秆焚烧火点数较往年同比减少82%,可吸入颗粒(PM10)浓度均值较往年同比下降18.9%。
堵与疏的辩证法
22日,烈日当空。沙洋县曾集镇孙店村利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雷挥汗如雨,忙着检修秸秆捡拾打捆机。“还有半个月就要收割中稻了,可不敢马虎。”去年,张雷作业面积5000亩,只配了两台打捆机。今年他签下了8000亩机收订单,打算买两台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大喂入收割机,秋收作业能保证了。 几年前,张雷帮农户机收稻谷,为图省事,收割茬口较高,田间留下高高的秸秆。农户只好一把火将秸秆烧掉。一到丰收季节,田野上就“狼烟四起”。 2015年,湖北省出台禁令,秸秆就地焚烧大为减少。堵源头立竿见影,但终非长久之计。疏,让秸秆变成宝贝,才是根本出路。 当年,省农业厅下发《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总结汇编了14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省农机局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作;各地农机部门纷纷成立专班,制定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通过包点到村等方式,落实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的具体措施。 湖北明确规定,收割机必须加装秸秆粉碎、回收装置并低茬口收割,否则不得下田。去年夏收期间,京山县孙桥镇双岭村机手张某就当了回“出头鸟”。 当时,张某嫌加装秸秆粉碎机后,收割机作业效率低且耗油,就干脆“轻装上阵”。结果,被巡查的农机部门抓个正着。张某低头认错,此后到哪作业都拖着粉碎机。
敞开补贴添动力
“我今年春上买了一台打捆机,总价10.5万元,其中国家及省市补贴4.53万元,县农机部门项目资金补贴了2.97万元,自己只出了3万多元。”南漳县九集镇方集村机手陈顺涛算了一笔账,他今年打捆了300吨麦秆,每吨利润50元,纯收入达1.5万元,两年就能收回打捆机成本。 陈顺涛所说的补贴资金,来自该县去年开始实施的“湖北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借助这个项目,南漳县初步建成农户自主打捆、合作社主导打捆、转运企业转储秸秆、生产企业肥料化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 以方集村为例,该村3000多亩农作物秸秆,全部离田回收,做成了有机肥料,村民当起“甩手掌柜”,企业还“捡了便宜”。在秸秆离田环节,陈顺涛做过对比,两个人配合手工收秸秆,一天累死也只能收5亩,而用打捆机一个小时就能搞定。 显然,秸秆还田离田,提高效率需要机械化大生产。为加快普及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省农机局规定,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依托,对灭茬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旋耕埋草机、捡拾打捆机等农作物秸秆还田和捡拾利用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对新购带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实行优先办理、优先补贴;对原有未带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械,鼓励加装秸秆切碎装置,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除了购机补贴,不少地方还拿出“真金白银”力促秸秆还田离田。荆门市去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550万元,用于秸秆粉碎还田、秸秆收储补贴、收储站点建设和购置机械设备奖补;荆州市实行秸秆农机收储奖补,对新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00万元以上的秸秆打捆收储站,每个奖励20万元。 据初步统计,全省现拥有捡拾压捆机、灭茬机等各类秸秆处理机具2万余台,大中型拖拉机18万余台。仅去年全省就销售捡拾压捆机、压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1652台,用于补贴各类秸秆处理机具的资金近1000万元。秸秆粉碎直接还田1782.1万吨,占秸秆利用总量的60%。
秸秆终成“香饽饽”
秸秆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随着农机的普及和综合利用技术的突破,秸秆加工利用的成本大大降低,秸秆开始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加工者也从中看到了商机。“我们的板材,虽然用稻草压制而成,但裹上牛卡纸后,基本不怕火。”23日下午,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里,副理事长吴黎波掏出打火机,对着板材烧了半分钟,板材完好如初。 去年,华丰合作社与南京金道普禾公司合作,投资1.5亿元,利用水稻禾秆生产秸秆板材,每年可回收利用75万亩约50万吨禾秆,可以“吃掉”天门市80%的稻草,产值达3.38亿元,利润颇丰。 政府部门因势利导,大力推进秸秆利用转型升级,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呈现出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稳步提升,肥料化逐渐下降的“四升一降”态势。 京山绿林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年养殖肉牛1200头。往年,公司董事长刘吉涛一直为秸秆发愁。今年,他买回了33台套农机,成立专业收割队四处作业,每年可收集5万吨秸秆。“自家的牛儿吃不完,还卖往全国各地。”刘吉涛说。 在安陆金日生态能源有限公司,秸秆经过高温炭化,分解成生物炭、生物木醋液、生物焦油和可燃气体,然后分别和人畜排泄物、饲料等混合加工,制成生物固化燃料、炭基生态有机肥、液态肥料生物农药等“高大上”产品,很有市场竞争力。 如今的荆楚大地,秸秆已成为宝贝。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将超过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