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湖北综合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 农村新报讯 图为:洪湖市螺山镇开展人工灭杀、设置拦网等综合防治福寿螺。
爆炒福寿螺、辣子福寿螺、清水香螺、酒醉泥螺……这是一些食客的盘中美味。但,福寿螺咬断水稻主茎,啃食破坏蔬菜和水生作物,导致减产20%以上。面对福寿螺的入侵,湖北农业环保部门敢于担当。9月18日,湖北省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综合防治现场推进会在洪湖市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州农业环保站站长及荆州市各县市站长参加,学习推广“洪湖经验”。 去年,全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致洪湖、监利、江陵、荆州区等众多地方福寿螺呈爆发性蔓延。洪湖市在省及荆州市农业环保部门的指导下,组织专家编写防治手册,加强宣传,组织农民采取摘除卵块、捡螺、设置拦网、人工诱杀等物理防治和选用0.3%苦参碱乳油稀释喷雾、生石灰等化学方法防治,效果显著。 近年来,我省农业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去年,在福寿螺呈爆发趋势时,高度重视并指导洪湖等地迅速启动防治预案,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普查,掌握分布状态。通过实践,涌现出洪湖市、荆州区等地的先进经验。比如洪湖市积极探讨物理、生物、化学的综合防治措施,并选择螺山、滨湖两个乡镇试点,开展养鸭灭螺、设置拦网、人工诱集卵块和饲料化应用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蔓延趋势。 省农业生态环保站站长甘小泽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联防联治,控制源头,综合防治,大力宣传,提高防效,为农业及粮食安全,作出环保人应有的贡献。 (周惠清谭勇孔剑)
链接
福寿螺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1980年引入我国台湾省,1981年作为食用螺进入广东,随后在广西、云南、福建、浙江、江西等地作为特种水产养殖,成为致富的产业。后因养殖过度和肉质口味不佳而逐渐被市场淘汰,被养殖户大量抛弃或逃逸,很快扩散到农田或天然湿地,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杀手。 福寿螺属于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人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在人体内的感染。目前,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2006年,北京发生严重的福寿螺事件,当时160多人食用福寿螺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此事轰动全国,那家餐馆要赔付顾客,又要接受卫生局处罚,最后损失了2300多万元。
环保短讯
8月11日,荆州区组织现场培训会,指导村民学习辨认、防治福寿螺,并要求把握时间节点,重点抓好“杀卵除螺”防治,确保效果。 8月28-30日,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调研组赴鄂州、安陆调研,认为我省农业面源污染项目实施走在全国前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安陆市探索了农田生态循环治理新模式,鄂州市实施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绿色产业循环体系,从源头消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十堰市大力开展秋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督查,并广泛开展宣传。房县、竹山县、丹江口市分别向农民分发大量宣传资料,使全市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