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亿万乡亲喜迎全面小康
——写在《农民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
本报编辑部 今年,农民日报40岁了!
40年来,守初心,担使命。它由农村改革孕育、姓党属农,始终与农村改革同步,与亿万农民同心,与大国“三农”同行;它见证着农业农村发展进步的波澜壮阔,记录了亿万农民生活变迁的微观记忆,在书写“三农”发展史的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刻进历史行进的辙痕之中。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让我们深情回望,笃定前行。
一
1980年4月6日,《中国农民报》在农村改革的风云际会中应运而生。1985年1月1日更名为《农民日报》,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名。
作为唯一一份面向“三农”的中央级、全国性报纸,中国“三农”地位有多特殊,它就有多特别。它服务的农民人数之多、农业分量之重、农村区域之广,放眼世界报林,都独具特性。
它的诞生,是时代的召唤。一出生就以推动农村改革、传播党的政策为己任,开辟政策问答专栏,深入解读宣传。1982-1984年连续三年,主题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都由《中国农民报》率先刊发。读者把报纸当作“挡箭牌”,碰到与政策不符的做法,就把它拿出来,“报纸上是这样讲的,你们那样不对”。
是人民的心愿。战争期间在山沟里吃过农民的小米,要为8亿农民办一张“一个鸡蛋就能换”的报纸,“也是一种报答”。初创期,席地而坐办公会客,每天只领1元工资自带饭盒,背着样报走到农民中间征求意见,老报人们却不觉苦不觉累。他们的肩头,扛着的是全社会对农民的关注和情谊。
更是农民的期盼。《中国农民报》要出版的消息传出后,农民纷纷来信说:“终于要出版一张我们自己的全国性大报,这是党对我们的关怀。”不少农民直接寄钱给报社,要求订报。万里同志指示,一定要把报纸办好。杜润生同志说:“这个报是其他报纸代替不了的,是无可替代的。”
一定把报纸办好,这是至重的嘱托与重任!无可替代,这是何其的光荣与神圣!40年来,几代农报人筚路蓝缕、殚精竭虑,以笔为犁、以报为田,用痴情热血和青春才智,为“三农”矢志奋斗。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勉励,“替农民说话,帮农民致富”“党的宣传喉舌、农民的知心朋友”“要把农民日报办成农民喜闻乐见的报纸,真正做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二
这是不变的情怀,这是永远的信念。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5号的报社一楼入口,红色的“崇农立言 惟仁求真”社训高悬,昭示着农民日报的办报誓言。
“你们不替农民说话,谁替农民说话!”老一辈革命家的话语一直鞭策着农报人。为农民服务,把农民放在心上,是农民日报一以贯之的基本追求。做到了是本分,做不到就是失职。
有这样一幕,定格下农民日报40年始终如一的行动姿态。1992年元月的寒冬,3位年轻记者,钻进一辆满载蒜薹的“大解放”,傍黑儿由山东苍山启程进京。这一路,县县有关,处处设卡,各种税费名目繁多,“不在这儿卖也得交”。反映农产品流通领域乱象的报道《八百公里跟车记》刊发后,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国务院办公厅召开座谈会听取运销户意见,多部委联合发文,撤除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的关卡,直接催生了让亿万农民受益至今的绿色通道政策。
往昔岁月历历在目,点点滴滴汇聚成河。40年来,推动改革、替农民说话,成为农民日报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义无反顾的担当。
从改革初期“一肥难求”,农民极为不满,记者调查采写的《化肥追踪记》,促使“条子肥”歪风得到整治,到上世纪90年代,刊发一系列调查和评论,呼吁减轻农民负担;从最早推出建议尽快制定《代表法》报道,呼吁保障农民参政议政权利,到发起“同命不同价”讨论,为农村居民争取平等人身权利;从大声疾呼废止暂住证,让农民工享有自由迁徙权利,到为农民工讨薪,推动积分落户,维护农民工权益等……在每一个涉及农村改革的重大时刻,在每一次攸关农民权益的关键节点,农民日报从未懈怠。
几十年追求小康路上,中国农民经历了从“吃饱饭”到“有钱花”再到“追求全面小康”的过程。帮农民致富,促农民增收,是农民日报另一鲜明的特色。
上世纪80年代,《读者来信》版力求做好下情上达,每天近千封群众来信像雪片般飞到编辑部。被评为中央媒体名专栏的《农村致富文摘》,悉心洞察农民需求,志做农民的科技顾问和致富参谋,帮助农民弄清政策“许不许”,市场“要不要”,技术“会不会”。一位现役军人,一年时间从农民日报上收集信息50多条,帮助乡亲们发展生产,使不少农民成了万元户。一位农村读者来信说:村里开大会,会前念了则“文摘”,场内掌声一片,再念一则,又是掌声阵阵,念报人索性从头到尾全部念完,会场里掌声不断。40年间,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
读者的信任和厚爱,是鼓舞,更是鞭策,激励着一代代农报人,时刻用心用情为农民服务,始终与农民水乳交融,心手相牵。
三
这是重农的印记,这是强农的足迹。
40年来,11500期报纸,连缀起我国农业铿锵前行的奋进步伐,映照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实践,承载着农报人奉献“三农”的真情实意。
历史一再告诫:什么时候忽视了农业基础地位,什么时候就要摔跟头,导致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农报人深知,农业稳固、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基础之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不管是强调重农抓粮,还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民日报都责无旁贷。
笔墨篇章中,始终响鼓重敲。上世纪80年代,刊登《万张欠条 带来五难》的读者来信,直斥打白条的严重危害,呼吁保护农民种粮卖粮积极性;上世纪90年代,“卖粮难”及忽视农业苗头出现时,刊发《东西南北中,抓粮不放松》等连续报道,及时发出预警;新世纪以来,一系列强农重农惠农政策出台,粮食连年丰收增产背景下,整版推出编辑部文章《创造粮食“七连增”奇迹的伟大实践》,高屋建瓴总结中国特色粮食安全发展的经验启示;撰写重大典型报道《中国粮食稳定发展道路的中原实践》,揭示粮食稳定发展规律……从做好强农惠农政策诠释,到积极传播先进农业科技,从撰写评论理性分析,到深入总结典型经验,在正确引导舆论上,农民日报始终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版面经纬间,始终浓墨重彩。从在全国首次提出“粮食深加工转化”思路,到最早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概念,从最先创办《乡镇企业》专刊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到最早关注“菜篮子工程”,从“农业与科学”被评为受欢迎栏目,到聚焦一大批“三农”战线先进典型……40年来,农民日报紧扣农业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脉搏,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农业变革,礼赞先锋模范,讴歌生动实践,在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农民日报总是领风气之先,立农业前沿。
从沿海渔村到东北黑土地,从云岭高原到塞上江南,农报人走遍了广袤的农村大地;从改革之初,到上世纪末,再到新世纪以来,每个时期的报道如催征号角,似行进鼓点,不遗余力彰显着农业“压舱石”的极端重要性,持续推动着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
这是崇农的追求,这是立言的价值。
40年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从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到城乡统筹、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变迁,而今正步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时代。农民日报一路相随,一路同频,一路求索,一路铭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三农”发展决定着全面小康的进度、质量和成色,农民日报在凝聚共识上不断发力,从“三农”中国梦、强美富,到七论乡村振兴、九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系列评论员文章,在学懂弄通做实中,一直在深入阐释。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场上,农民日报一直在协同奋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啃硬骨头”阶段,农民日报深入采访总书记走过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创办《中国脱贫攻坚》专刊,持续聚焦脱贫攻坚行动,致力于讲好中国减贫故事,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助力全面小康实现。
在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上,农民日报一直在全力推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健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中国乡村治理》专刊应时而生,重点关注基层组织建设、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新探索新实践。
在营造崇农敬农爱农氛围上,农民日报一直在不懈努力。翻阅历史底稿,从农民是弱势的、农业是弱质的、农村是落后的,到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不同阶段的“三农”表情,体现在无数报道里,蕴含着几多梦想、几多希冀。从第一个农民丰收节推出饱含深情的《中国农民礼赞!》,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发出《大国崛起,根基是农业》《复兴梦想,起航在乡村》《国运昌隆,最该谢农民》的“三农”强音,向世界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三农”,又唱响了几多豪迈,几多自信!
初心激励担当,使命高擎梦想。从一篇篇扎根泥土之深、为地方改革实践总结的重大经验和重要典型报道,到一篇篇攀登思想之峰、为“三农”政策创设和调整完善贡献媒体智慧的编辑部文章和评论员文章,农民日报挺立“三农”发展的潮头浪尖,尽心竭力不负“三农”新闻宣传挑大梁和主力军的历史责任。
五
40载风雨兼程,40载砥砺奋进。
回望来路,心潮澎湃。有幸成为中国“三农”发展进程的记录者、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始终与“三农”紧紧连接在一起,为“三农”擂鼓助力,这是农民日报存在的价值,是农报人奋斗的意义。一次次的独家报道,构成了最动人的农报故事,锻造着舍我其谁的“三农”情怀和农报精神,聚合起属于自己的媒体担当和农报力量。
回望来路,豪情满怀。从四开铅排小报,成长为融报网端微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媒体,农民日报服务“三农”的手段和本领不断增强,探索出“三重”报道模式,形成了以老带新、打造专家型编辑记者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发扬依靠群众办报的传统,矢志为农民服务、为服务“三农”的人服务,农民日报必将在推动“三农”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
不忘本来,开辟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农民日报将继续秉持政治家办报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守主阵地,把握主动权;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绘就壮阔的“三农”图景;继续秉持锐意创新精神,推进媒体融合,主力军上主战场,打造“三农”传媒旗舰;继续秉持优良传统,以不忘初心使命的坚守和劈波斩浪的勇气,奋力推进“三农”事业不断向前。
四十岁正青春,担使命再出发。今天,我们以农民日报之名,向所有读者和关心支持“三农”事业的各界人士致谢!我们誓为促进“三农”改革发展而不懈奋斗,与亿万乡亲共同喜迎全面小康社会,共赴乡村振兴新征程,共同融入民族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