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科研单位财务信息化实施情况探析

零零社区网友  2020-03-30  互联网

科研单位财务信息化实施情况探析

(以中国水稻研究所为例)
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 潘洁蕊 王良彪 葛爱娟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投入不断加大,财政与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科研“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如何不负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对于财务人员而言应是更科学、高效地用好科研项目资金。在信息化引领下的“大数据”时代,唯有将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交融,创新转变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科研。

  

  一、科研单位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强化财务服务,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效率

  国家对农业科研投入有增无减,经费来源多元化,财务核算压力、管理难度逐年增加。传统会计电算化下,项目执行与预算管理相分离。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项目执行、验收智能提醒等功能,协助科研人员用好科研经费。

  (二)创新支撑手段,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构建起“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新核算模式。原有会计核算模式必须同步升级,传统会计电算化下人工模式无法保证核算的准确性,通过财务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制单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三)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现代院所管理水平

  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在建设一流研究所的进程中,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时有效的数据支撑,有助于管理层做出决策;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内控风险点的全面梳理;完善的数据结构,让打通各平台数据从而减少重复劳动成为可能。

  

  二、财务信息化实施现状

  财务信息化作为一流科研院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多方的重视。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截至2019年8月已基本上线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以中国水稻研究所为例,自2019年4月上线运行以来,基本实现系统初级功能的稳定运行,已初步实现全口径支出网上报销等功能,迈出了财务信息化的重要一步。

  

  三、财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一)观念保守,信息化意识不足

  首先,由于条件、人才等因素制约,农业农村及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在较长时间内都相对落后;其次,全新的信息化模式必然需要重新适应和调整,以至形成观望的氛围。

  (二)资源有限,信息化软件欠缺

  信息化依托于软件实现,软件的选择与平台的搭建主要有自主研发和外包。

  首先,大多数单位不具备自主研发的实力,故采取外包方式。当前市场上缺少成熟的通用性产品,许多功能需要重新定制。以水稻研究所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为例,人机交互存在瑕疵,四个月使用中持续在发现问题-寻找方案-测试方案的循环中。对信息化系统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缺乏整体统筹,未构建起以研究所为基础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一方面导致数据的来源和结构存在不足,另一方面涉及管理部门间交叉的事项需线上线下结合,无法完全实现数据的网上流动,难以消灭重复性申报审批工作。

  (三)支撑不到位,专职财务助理配备不足

  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财务助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水稻研究所为例,助理主体为科研人员兼职,仅少量课题配备有专职人员。财务信息化后,由于需要对新系统的适应,财务助理明显感觉报销工作时间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科研和财务助理角色的冲突,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四)人才结构单一,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

  当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采用的是财务人员和软件工程师组合模式。在项目开发和上线初期,该组合能够满足系统上线运行的需求,但在后期运维中软件公司的响应速度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不尽如人意。既具备财务知识又掌握SQL等语言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

  

  四、推进科研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提高科学定位,做好顶层设计

  首先,单位管理层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上应具有统筹规划和前瞻性,摈弃重科研轻管理的思想理念,不让资金、人员配置制约了财务信息化。

  其次,建立维护好信息化推进环境,做好政策宣传、业务指导,结合财务助理制度,确立先行试用人员,重视财务助理对系统使用的培训工作。

  另外,单位财务人员作为财务信息化的实施者应严格区别财务电算化和信息化,要敢于运用新兴技术和颠覆性手段提升财务服务水平,收集分析实施阶段的问题,积极面对并解决。

  (二)结合科研特点,强化模式与功能

  由于软件的基础架构模式一般是标准化的,将软件与实际使用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行匹配时,需要财务人员充分了解本单位科研特点、业务部门需求、软件效果,尽可能全面提出个性化的要求,做好软件模式定位,督促服务商在上线前将预知业务流程细化。

  (三)优化集成共享,防范碎片化孤岛化

  在信息化建设成为潮流的几年里,各单位都推出了一些信息化平台,但大多局限在小范围使用,相对独立,使用面窄,有些运行了一段时间不了了之。由此看来,应以大家息息相关的财务通道作为核心切入点,制定符合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宏观规划,搭建所级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有效集中,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将信息化再向前推进一步。

  (四)突出服务科研,协同架构内控机制

  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要以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扎实服务的深度,拓宽服务的广度,增强科研人员对信息化系统使用的获得感。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全面梳理项目经费管理的内控盲点,研究内控规则并将其内嵌入信息化系统,协同架构完善单位内控机制。

  (五)注重人才培养,储备复合型人才

  有条件的单位应优先引进和培育既具备财务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就现有的财务人员应定期进行信息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其次,加强兄弟单位之间的交流调研学习。

  

  五、小结

  尽管在财务信息化实施进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克服,但信息化建设为业财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推动会计人员职能转型。对于信息化的管理者、实施者及使用者都应更新观念,做好储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助力科研“放管服”。



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3-30/34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