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乡镇提升服务能力的创新之举

零零社区网友  2020-03-26  互联网

乡镇提升服务能力的创新之举

——浙江省庆元县坚持16年建设“技能型乡镇政府”
吴志华 本报记者 杨瑞雪

  

  

  乡镇提升服务能力的创新之举

  

  庆元技能干部利用网上平台为群众提供代卖服务。 资料图

  在21世纪初,位于浙西南边陲的庆元遇到了一个全国普遍性问题——税费改革后,乡镇原有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发展需要,“乡镇该干什么”“干部该怎么干”,一度让乡镇干部陷入迷茫。

  基层是孕育改革的摇篮。2004年,庆元县提出“建设技能型乡镇政府”的工作思路,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培养技能型乡镇干部,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和部分乡镇干部由于长期应付行政事务,产生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等问题。

  2007年1月,习近平同志到庆元县调研时,谆谆嘱托当地干部:“乡镇干部一定要多学点为民办实事的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干部。”十六年来,庆元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嘱托,坚持把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作为抓基层强基础的重要载体,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届接着一届干,建立了一套适应新时期农村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一人一技能——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学习什么

  要服务好群众,首先从学技能开始。“当时群众提出要技术、要服务、要发展的‘三要’需求,但干什么、怎么干,乡镇干部不太清楚,普遍存在本领恐慌。”时任江根乡乡长、如今已是庆元县副县长的吴小军说。

  地处浙南闽北交界处的江根乡,原本是一个边际争端不断、宗族纠纷严重、干群关系紧张的乡镇。为带动群众致富,全乡从2003年开始大力发展高山花菜产业,但总是要花钱从外地聘请师傅,路途遥远不说,技术还掌握在别人手里,群众心里总是没底。

  “当时就要求干部学习花菜种植技术,给农民当好‘技术员’,把工作地点从办公室转移到田间地头,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吴小军说,“江根不仅一跃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的“三无”(无赌博、无上访、无重大刑事案件)乡镇,这些有技术的乡镇干部在群众中也变得非常‘吃香’。”

  2004年初,在江根等乡镇有益探索的基础上,庆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培养技能型乡镇干部,建设技能型乡镇政府”工作。群众生产技术遇难题,技能干部上门解决。“这种随叫随到的干部要是在过去,那是想都不敢想。”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实行后,庆元的老百姓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庆元县通过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达到了“联一户、帮一批、带一片、富一方”的目的,党群干群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前群众看到我们的第一句是‘你们又来(收钱)了’,慢慢变成后来的‘你们辛苦了’。”时任举水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的吴安文说,为了方便群众联系技能干部,乡里还专门制作了印有各个类别技能干部姓名、联系方式的挂历台历,群众有事可以直接联系技能干部。

  有这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热心为农的技能型干部活跃在乡间,庆元县各乡镇的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涌现出张村“西瓜干部”、荷地“茭白干部”、隆宫“毛竹干部”等具有地域传统特色的乡镇技能干部,累计送技能下村进企32.1万多次,解决群众难题27.4万多起,为群众节约开支6000多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10年增长3.2倍,年均增幅达15.2%。

  “内容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好!”庆元最早一批种植毛竹的竹农吴逢福说,党员干部从一开始帮忙种竹子、防治病虫害,到后来帮着办理林地经营权流转,再到如今教他在竹下套种多花黄精,他的收入是一年比一年高。

  

  聚焦服务群众——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技能型干部

  “受疫情影响,农场在春节前预订的1500株猕猴桃苗现在还没有按时交付,再拖下去即使种下去也活不了……”日前,左溪镇家谦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家谦吃不下、睡不着,心急如焚。得知情况后,左溪镇“五个村官”服务站开始帮着联系种苗场商,不到3天就把种苗送到陈家谦手中。

  破解地理劣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是庆元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重心。像“五个村官”这样的技能干部服务队,庆元还有很多,如贤良镇为住村干部配备“暖心包”,定期到联系村为留守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基本服务,还有江根乡敲门服务队、岭头乡十大产业能人、张村乡“8090”青年联盟等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为方便住村干部系统地掌握村情民情,庆元县坚持和完善乡镇干部履职“百事通”工作机制,依托“一图一记一库一册一档”“五位一体”的乡情民情信息系统,通过进农村、访农户、记手记、绘地图的方式,动态记录村情民情,推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详细的资料记录不仅有助于自身工作的开展,也解决了乡镇干部调动过频带来业务不熟悉等“后遗症”。

  疫情来袭,乡镇作为疫情防控的“前哨站”,走访摸排要到户、情况掌握要到人,这对乡镇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这对庆元县黄田镇副镇长吴鸿芬来说却并不是难事,因为她有一件坚持了10多年的法宝——“住村台历”,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村民的家庭成员、联系方式、常住地址,疫情期间还多了一项内容——每天的体温测量结果。

  2015年,黄田镇深化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完善住村连心制度,试行干部“住村台历”工作制度,对村情民情进行实时登记、全程公开,倒逼干部用“大脚掌”丈量民情。“‘住村台历’让干部群众实现‘面对面互动、零距离对接’,展现的是沉到基层、深入群众的作风。”黄田镇党委书记李志远说,“住村台历”上还全面记录了辖区内困难党员、困难群众、返乡人员的基本情况,疫情期间连群众采购蔬菜、药品、煤气等生活物资的需求也一一罗列在内。

  为继续深化干部“住村台历”这一做法,不断加强住村干部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本领,庆元县去年出台了丽水市首个基层党建地方标准——《乡镇干部住村工作规范》,内容涵盖基层党建、住村联心、社会管理、社保计生、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项目建设、重点工作等8项基层内容,为干部住村工作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

  “建设技能型政府、培养技能型干部,其本质就是宗旨教育的深化、细化、具体化,不仅让我们的干部更牢固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技能。”庆元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新民说。

  

  最多跑一次——优化机构设置,改革催生动力

  不仅仅是干部跑下去,庆元更想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因而,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成了深化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的着力点。

  “为盖一个章,转了八扇门”,曾是以往群众到乡镇办事难的真实写照。随着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工作的深入,2009年,庆元县对原有的机构及“七站八所”的30多项职能进行了归并,探索建立“宽职能、简机构”的“大科室制”,设置“一办几中心”,推行“集中式办公、超市式服务”。与改革前相比,乡镇机构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庆元这个只有20万人口的小山城,就有7万多人外出经商务工,留守的都是外出办事极不方便的“386199”部队。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17年庆元县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飞地”审批就是其中的衍生物。

  “即使身处家乡500公里外,只要一张身份证就能办好老年证,太方便了!”常年居住在浙江嘉善的庆元老人吴锡桂拿着通过“飞地”审批办好的老年证,脸上乐开了花。以前外出群众办理与户籍相关事项都要回原籍,来回至少要3-4天时间、费用1000元打底,费时、费力又费钱。如今加上路上往返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要2个小时就能办好。

  近年来,庆元县完善“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推进乡镇层面“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一个电话对外受理各类咨询。去年,庆元县在原有“五台合一”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整合应急、公安、数字城管、应急广播等10大平台及功能,建立“十台合一”的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并将27个部门的投诉举报特服电话整合到96345,协调解决群众疫情防控、便民服务等问题,百姓遇到应急处置、便民服务等问题,打一个电话即可得到解决。

  从乡镇“一办几中心”内设机构改革,到推行乡镇干部履职“百事通”;从推进乡镇“一站式”服务,到推进乡镇“四个平台”建设提升政府工作效能;从到发挥应急管理“十台合一”资源优势,到推动乡镇层面“最多跑一次”改革,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始终在改革的浪潮中整体推进。可以说,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与“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脉相承的。

  十六年来,庆元的探索从未止步。这颗起源于乡镇基层治理的种子,如今在庆元各部门领域生根、发芽、开花。“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发展方向,以‘最多跑一次’为载体,整合资源,构建内容更精、信息更全、流程更畅的全域服务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乡镇政府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刘新民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3-26/34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