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镇县
从“鸡鸣闻三省”到粮卖亚欧美
本报记者 吴晋斌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地处晋、冀、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全县80%的土地属于山地丘陵,总人口23万,农业人口19.1万,其中贫困人口4.76万,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省深度贫困县。为厚植扶贫产业基础,近年来,天镇县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实现了贫困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五有”机制不断完善,脱贫产业快速发展、科技支撑保障有力、产销衔接更加紧密、龙头带动格局初步形成。
由点及面,带动产业链延伸国外
天镇县地处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近年来,天镇县以功能农业、旱作农业为方向,积极鼓励小杂粮种植,逐渐形成了谷、黍、红芸豆、黑大豆等地方特色小杂粮品种产业新格局,并被确定为国家级出口小杂粮质量安全示范县。在逐步打开国内市场后,天镇县把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至今累计完成出口创汇1700万美元。
以红芸豆产业为例,天镇县计划在全县发展种植5万亩。作为龙头带动企业,天镇通航粮贸有限公司承接种植了红芸豆2万亩,按保底价5.0元/公斤向农户收购。天镇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使小杂粮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形成龙头连市场、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双赢”。
阳光下,一排排精美的塑料大棚泛着光芒;万头奶牛繁育中心挤奶大厅内,空气中都散发着淡淡的乳香……位于天镇县二十里铺工业园区的天镇中地生态牧场,现存栏良种荷斯坦奶牛1.3万头。全年生产鲜奶6.5万吨,销售收入3.15亿元,利润5000万元。
该牧场的落地运行,不仅是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还拉动了全县的玉米种植产业。据牧场负责人介绍,园区全年可收购当地青贮玉米8万吨、饲料玉米9000吨。辐射带动周边1200户农民种植青贮玉米3万亩,总收入3600万元,纯收入2800万元,年增收300万元。
2016年起,谷前堡镇就牢牢抓住靠近天镇中地生态牧场的区位优势,引导水源条件良好、土地资源富足的东马坊、一畔庄、十里铺、水桶寺、沙屯堡等村,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种植青储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当地村民有了跳出土地束缚的底气,有的应聘去园区工作,薪资达5500元/月还可享受五险一金,有的选择外出务工,人均年劳务收入最低达1.5万元……
依托北京中地万头奶牛产业园,推进土地托管、整村流转、入股分红,发展优质饲草基地;依托大伟嘉金猪扶贫项目,发展120个千头生猪育肥场;依托驴、羊、鸡的传统养殖优势,扶持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小农场,打造“1万头奶牛、10万亩果蔬、20万羽蛋鸡、30万亩杂粮、40万只绵羊、50万头生猪”的特色种养格局……天镇县通过培植农业龙头企业,“点”上突破,“面”上开花,推动传统种植“粮经”二元结构向农牧种养“粮经饲”三元发展,逐步走出一条变“特色”为“精品”、向“优质”要“优价”的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光伏扶贫走在全省前列
走进天镇县,荒凉的沙土坡上遍布深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远望如一片沁人心脾的蓝色湖泊。黑石梁百村光伏电站,是覆盖101个贫困村、惠及深度贫困人口的重大项目,2016年9月立项。按照国家政策,如果在2016年12月31日前并网发电,一度电能收入0.88元,迟一天就会变成0.75元,电价一定就是20年。为了给贫困村多争取一些收入,当年10月1日,项目迅速开工。复杂的岩层地质和突发的气候变化,给如期并网带来巨大挑战。为了抢进度,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全力以赴,党员干部两个月坚守山头,吃方便面、喝矿泉水、睡冷帐篷,终于赶在12月31日前实现并网发电,创造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并网发电的奇迹。
据当地村民介绍,过去黑石梁荒草密集,没有人烟。经过一番土地平整,几个月时间电站就建成了。建电站不用村民花一分钱,占用的是村里的荒山荒地。村子能靠发电有收入,大伙儿举双手赞成。电站负责人对记者说,10MW黑石梁光伏扶贫电站年有效利用小时达1816小时,位居全省前列。
黑石梁光伏扶贫电站的成功经验,仅仅是天镇县大力推进光伏扶贫的缩影。近年来,天镇县抢抓全国首批光伏扶贫试点县的机遇,在全省率先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全县每个贫困村每年能获得8万元的集体收入。目前,全县光伏扶贫电站装机总容量达到了6.48万千瓦,累计发电6356.86万度,实现收益5783.02万元,发放收益5189.2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5万户3.4万人,广大贫困群众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阳光”温暖。现在,天镇县光伏电站在建设、运营维护、收益分配等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生态,为全县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着持续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