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必须重视农村科普

零零社区网友  2020-03-07  互联网

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必须重视农村科普

张锋 孙洪武

  加快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不仅关系到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也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目标的重要手段。近日,我们组成调研组,就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的路径与政策作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赴江苏省苏州市、镇江市扬中市和句容市、泰州市兴化市、南通市如皋市、淮安市淮阴区、宿迁市泗阳县和宿豫区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广泛听取了科协、农学会、产业协会、科普企业和农民代表等对农民科学素质的看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江苏省农民科学素质发展成效显著

  《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显示,2018年江苏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1.51%,位居全国第四。江苏省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7.49%,位居全国第五。江苏省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3.43%,比农民科学素质水平高出近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放眼全球,美国2015年、加拿大2014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分别达到28.5%、42%的水平。江苏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显而易见,农民科学素质的差距则更加巨大。

  

  二、江苏省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制约因素较多

  (一)组织实施体系运行效率仍需提高。牵头部门与参与部门间统筹联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常态化、有效化落实还不够,工作任务衔接不够紧密,省、市、县、乡上下联动不够有力,工作措施统一性、政策有效性、工作协同性还不够高,全省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工作资源配置碎片化、工作条块化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经费保障力度地区不均。在人均科普经费投入上,苏州市、镇江市等苏南地区达到了5元以上,南通市、泰州市等苏中地区基本处于1-3元水平,泗阳县、淮安市淮阴区等苏北县区人均科普经费多不足1元。投入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区域间在农业科普工作队伍建设、科普设施建设、科普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差异。

  (三)科普内容表达技术滞后。农民的科普活动多依赖于传统的专家讲座、资料赠送和场馆参观,科普内容多罗列法律条文、摘录科研成果、引用专家解读等。用全媒体融合应用的视角审视农村科学知识传播,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创新传播手段、话语方式和内容表达等方面应用严重不足,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等农村科普场景化、体验式内容供给严重匮乏。

  (四)科普产品研发投入不足。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财政投入支持力度持续增加,但对农村科普产品研发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有限。农村科普产品研发未纳入省各类农业科技计划的支持重点和项目验收的考核指标,导致科普产品研发得不到经费支持。

  (五)科普市场机制不健全。成长性好、示范性强、辐射面广的农村科普产品研发企业培育发展滞后,具有较大影响的农村科普产品推介交易平台尚未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产业模式发展缓慢,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助力农村科普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亟待落实。农村科普产业化发展与农村文化、旅游等结合不紧密,农村科普新业态、新模式亟待取得突破。科技社团在农村科普中的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农民科学素质需多措并举

  (一)强化工作的宏观统筹力度。发挥好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各成员单位相关工作职责和资源力量清单,完善定期磋商、共研共推、问责考核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由政府部门牵头,省内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江苏省农民科技传播联盟、江苏省农村科普基地联盟等平台,推动协调小组职责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依法科普的工作力度。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等法律宣贯,强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进行农村科普工作的法律意识,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市场环境、创新组织机制。推动各级人大将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培训纳入地方性法规的制订范围。

  (三)加大科普产品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省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在科技项目预算中增设科普产品研发内容。支持涉农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原创性科普产品研发,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科普产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创造更多农民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引导科普企业等市场力量加大农村科普作品研发投入力度。

  (四)加强农村科普工作队伍建设。依托农技推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技协、大学生村官和离退休人员等力量,培训一批农村科普志愿者和实用人才。建立分类评价制度,激励科研专家从事农村科普工作。支持把农村中小学的第二课堂设在农业园区,让农村中小学生成为农村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五)加强农村科普基地建设。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力度,持续创建一批综合性、专业性的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把农村科普与技术推广、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等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农村科普的新业态,持续创新农村科普的新模式。

  (张锋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孙洪武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



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3-07/34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