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北陶:治水治出旅游明星村

零零社区网友  2020-02-20  互联网

北陶:治水治出旅游明星村 冯长福 冯亦诚

  安徽省芜湖县六郎镇北陶村通过开展塘水、河水、污水“三水”共治,整修道路、亮化美化,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同时,打好特色文化牌,做强做优休闲农业,以乡村旅游开发助推乡村振兴。

  

  水清岸绿靠治理

  笔者来到北陶村官巷自然村,眼见小村四面环水,烟柳绕堤,环境优美。通村道路宽畅整洁,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古色古香,家家房前屋后不是种着花草就是种着蔬菜,清爽中透着盎然生机。门前青石路板通向水塘,塘边鸢尾随风摇曳,碧波之上散落着翠绿的睡莲。

  “以前这塘里的水,一年四季都是浑的,夏天气味难闻。”正在塘边洗菜的村民陶小妹对笔者说,“现在好了,你瞧,这水多清亮啊。塘里还种了睡莲、荷花,到了夏天,特别好看。”

  “以前,官巷自然村的120亩水面由村委会租给养殖户养鱼,每年租金5万元。养殖户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同时投入大量饵料,造成水面不同程度的污染。2015年,村里把水面收回来了,交给村民理事会管理,仍然养鱼,但养殖密度大大降低,鱼的品种也有讲究。村民理事会每年从养鱼收益中拿出4万元至5万元,用于村庄环境卫生管理等公益事业。”北陶村党总支书记陶旭告诉笔者。

  乡村美不美,关键在治水。北陶村下辖29个村民组1120户,耕地面积2900多亩,可养水面1123亩,属典型的江南水乡。2014年以来,该村实施多个水利工程项目,依托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技术力量,持续开展“清河水、净塘水、治污水”行动,已清理塘口淤泥30余万立方米,同时按照水体修复与景观规划相结合的思路,栽植沉水、浮水、挺水植物,并构建水生动物系统,一方面控制水环境污染,改善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另一方面凸显当地生态水景特色,提升水域观赏性。

  经过4年努力,全村40多个塘口已有15个塘口建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塘”。“村里污水管网改造也完成了,现在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进入污水管网后,由六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陶旭说。

  

  内外兼修是前提

  北陶村位于六郎镇中心区域,交通便利,G329囯道穿境而过,距芜湖市区、芜湖县城仅20分钟车程。囯道附近一座造型颇为时尚的建筑,既是村党群服务中心,又是游客接待中心,门前是村民休闲健身广场和生态停车场。中心周围是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型雕塑组阵。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北陶村利用美丽乡村示范村奖补、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农村改厕补助等资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改造雨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硬化村组道路;全面清理供电、弱电杆线,实现杆线下地;2016至2019年分4次在全村架设太阳能路灯415盏;尊重村民意愿,需要改造厕所的农户已全部完成改厕。同时,建设景观节点、特色挡土墙、小菜园等。

  “发展乡村旅游,光有良好的村容村貌还不够,要打好特色文化牌,做到内外兼修,有形更要有魂。”陶旭告诉笔者,“官巷村形成于北宋末年,是芜湖市最古老的传统村落之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村里挖掘官巷历史文化,修复‘十三官巷’部分遗址,制作古巷宣传牌,还建起陶氏族谱陈列馆,介绍历史上的陶氏名人故事、陶氏家风家训,编撰了《官巷文化》《北陶村志》等图书。”

  

  村庄靓了游客来

  环境变好了,村庄更靓了,乡村旅游业随之兴旺起来。

  今年43岁的陶述聪曾在外打工多年,2014年他回乡创业,改造自家位于官巷村口的楼房,办起“水岸人家”农家乐项目。“现在家乡环境越来越好,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做农家乐生意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去年纯收入有十几万元。”

  在北陶村,像陶述聪这样在家中开办农家乐项目的村民已有7户。该村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一些返乡创业人士通过流转村民土地,投资开发果蔬采摘、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和旅游产品。曾在江苏扬州经营果园多年的陈金银2015年来北陶村流转218亩土地,建起以桃子、葡萄为主的“乐摘园”,所产水果全部以游客采摘方式销售。类似的休闲观光农业园,还有雅安家庭农场、野树林百菇园等。

  “我们村现在已经成为芜湖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第一站,双休日和节假日前来休闲、度假的市民络绎不绝,马鞍山、南京等地游客也慕名而来,年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北陶村村委会主任陶文明乐呵呵地说。



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2-20/343477.html